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CK3历史人物维基翻译(156):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

2023-06-04 15:42 作者:七海的长小姐  | 我要投稿

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

Anno II

安诺二世(生卒年:1010年左右至1075年12月4日),是1056年至1075年间的科隆大主教(Archbishop of Cologne)。在1063年至1065年间安诺二世是神圣罗马帝国年幼的皇帝亨利四世(Henry IV, Holy Roman Emperor)的摄政。安诺二世被天主教教会尊为圣人。

出生日期:1010年左右,施瓦本地区(Swabia)的奥尔特施托斯林根(Altsteußlingen)

去世日期:1075年12月4日,锡格堡(Siegburg)

被天主教会所尊崇(Veneration)

封圣(Canonization)日期:1183年4月29日由教宗路西三世(Pope Lucius III)封圣

主圣祠(shrine)所在地:锡格堡的米夏埃尔斯贝格修道院(Michaelsberg Abbey, Siegburg)

瞻礼日(feast):12月4日

人物生平

安诺出生于施瓦本地区的奥尔特施托斯林根(Altsteußlingen,在埃英根(Ehingen)附近)的一个自由贵族(edelfrei)阶层的施托斯林根家族(Steusslingen family)中,他在班贝格(Bamberg)受了教育,并成为了班贝格教堂学院的院长。在1046年安诺成为了神罗皇帝亨利三世的教士(chaplain),并跟随亨利三世在1051年与1052年出征对抗匈牙利国王安德烈一世(King Andrew I of Hungary)。1054年亨利四世任命安诺为新建的戈斯拉尔大教堂(Cathedral of Goslar)的事务长(provost),两年后任命他为科隆大主教。由于安诺二世在宫廷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他得以影响其他神职的任命。安诺二世的外甥布尔夏德(Burchard)在1059年成为了哈尔伯施塔特主教(Bishop of Halberstad)布尔夏德二世;安诺二世的兄弟维尔纳(Werner)在1063年成为了马格德堡主教(Archbishop of Magdeburg)。

十二世纪的手抄本中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任命埃奥波(Erpho)为第一任米夏埃尔斯贝格修道院院长的画面

根据同时期史料的记载,安诺二世过着苦修式的生活并且十分欢迎改革。然而,对于那些被他认为是对自己大主教位子的威胁的人来说,安诺二世则是个可怕的对手。他想要获得马尔默迪(Malmedy)富庶的修道院地产,挑战斯塔沃洛-马尔默迪帝国修道院(Imperial abbey of Stavelot-Malmedy)的权威,造成了许多争端并最终失败。另一方面,安诺二世仿照意大利的弗鲁图阿里亚修道院(Abbey of Fruttuaria)建立了米夏埃尔斯贝格本笃修道院(the Benedictine abbey of Michaelsberg),很快就成为了德国克吕尼改革(Cluniac Reforms)的中心。

纪录片《德国人.亨利四世和教皇》中骗小亨利上船的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
凯泽斯韦尔特政变,亨利四世跳船

在1056年神罗皇帝亨利三世去世后六岁的亨利四世继位,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在帝国的管理中占有了很重要的位置。安诺二世是1062年4月在凯泽斯韦尔特政变(Coup of Kaiserswerth)中劫持亨利四世并迫使亨利四世的母亲,太后普瓦图的阿格尼丝(Agnes of Poitou)退出摄政之位的德国显贵们的领头人。阿格尼丝最初受到了教宗维克托二世(Pope Victor II)的支持,因为将领地分给她的支持者以及任命她的亲信奥格斯堡主教亨利二世(Bishop Henry II of Augsburg)为摄政而引起了德国诸侯们的反对。在安诺二世保管了帝国的三权器(Imperial regalia)之后,在一段时间内得以在帝国中独自行使自己的权威,但他很快就被迫与其他的同谋者,汉堡-不来梅大主教阿达尔伯特(Archbishop Adalbert of Hamburg-Bremen)还有美因茨大主教齐格弗里德一世(Archbishop Siegfried I of Mainz)一起共享权力,而安诺二世继续保有对亨利四世教育的监督权以及国师(magister)的头衔。

神圣罗马帝国的意大利王国的大总管(archchancellor)一职在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的头衔,这或许解释了安诺二世为什么在解决从1061年开始的教宗继承争端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安诺二世的外甥哈尔伯施塔特主教布尔夏德二世被派去罗马进行沟通,安诺二世相信了外甥的判断并在1064年5月的曼托瓦(Mantua)会议宣布教宗亚历山大二世(Pope Alexander II)为合法教宗,并采取措施废黜了阿格尼丝太后当初推举出的对立教宗何诺二世(Antipope Honorius II)。回到德国后,安诺二世发现权力落到了汉堡-不来梅大主教阿达尔伯特的手中,由于皇帝亨利四世不喜欢安诺二世,他逐渐失去了在宫廷中的地位,不过他在1066年阿达尔伯特失势后又恢复了一点影响力。1066年他也能让自己的外甥普富林根的康拉德(Conrad of Pfullingen)被任命为特里尔大主教(Archbishop of Trier)。在1072年安诺二世成为了帝国的主管,因此也成为了帝国权力第二大的人,在萨克森叛乱(Saxon Rebellion)中扮演了仲裁者的角色。

米夏埃尔斯贝格修道院中安诺二世的圣祠

在十二世纪与十三世纪科隆这座城市达到了空前的兴盛。本地的手工业十分繁荣;纺纱者,织布者,染色工,毛制服装商人,金匠,造剑者,制甲者在科隆尤为知名。阿尔卑斯山脉以北没有哪座城市拥有如此丰富的大教堂,圣容所(sanctuary),圣物与宗教社区。科隆被人们称作“德国的罗马”。而随着城市越来越繁荣,市民也开始对科隆大主教的权威感到不满。这导致了主教与市民间出现了两个世纪的激烈斗争,双方各有胜负。科隆市民的第一次起义发生在安诺二世的统治时期,1074年的复活节(Easter)。市民们起义反对大主教,在三天内就被击败了,并遭受了严厉的惩罚。有人报告称安诺二世与英格兰国王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 King of England)结盟,密谋反对皇帝。在洗清了对自己的这则指控之后,安诺二世没有再参与公共事务并于1075年12月4日在锡格堡的米夏埃尔斯贝格修道院去世并安葬在那里。

被天主教会所尊崇

《安诺二世传》中描绘的安诺二世与他建立的修道院

安诺二世在1183年被教宗路西三世封圣。他是许多修道院的建立或共同建立者(米夏埃尔斯贝格修道院,上格拉夫修道院(Grafschaft Abbey),圣母阶梯修道院(St. Maria ad Gradus),圣基奥克修道院(St. Georg's Church),萨尔费尔德修道院(Saalfeld Abbey)以及阿夫利赫姆修道院(Affligem Abbey))以及教堂的修建者,他拥护神职人员实施禁欲,并将严格的戒律引进到许多修道院中。他是一位有着很高的能力与精力的人,他承认教宗亚历山大二世为合法教宗一事对亨利四世和德国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安诺二世是痛风患者的守护人。

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是两部重要的文学著作的主题人物,这两部著作是拉丁语的《安诺二世传》(Vita Annonis Minor)以及中世高地德语的《安诺之歌》(Annolied)。


CK3历史人物维基翻译(156):科隆大主教安诺二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