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92%的设计师都不知道,设计到底是干嘛的?【杰视帮】

2021-11-02 13:59 作者:杰视帮设计  | 我要投稿

“设计师,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一名平面设计师,虽然很多人会叫我小美工,但是我的工作是做设计。


但是设计到底是做什么的呢?不是抠图调色,也不是根据甲方意见不停修改。我不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工具人。


我的工作是分析问题,剖析问题,然后寻找一个综合性的解决创作方案。

 

这听上去悬而空甚至有些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不急,我给你讲3个故事。




1、一条靠海报获救的商业街

前几年,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综合性商业广场拔地而起。随着这些综合性商场占领市场,外加不擅宣传,地段偏远,很多老商业街都门庭冷清,近乎关门。

 

但地处大阪的「文里商店街」,这里的店家不甘心,大家联合找了一批年轻设计师,为这条街仅存的52间店铺设计海报。希望设计师们通过海报拯救这条濒临破碎的商业街。


而仅仅三个月的时间,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一口气为这52家商铺创造了将近200张海报,并且这些海报不仅设计出众,而且文案有趣,充分体现出了大阪的人文特色。


一个卖寝具的店铺海报设计成了梦中的奇幻历险记,不仅趣味十足,也充分体现了产品特性。


日本特色的居酒屋也用喝酒之人的人生百态做特写,让人感到真实而放松。


本店没有资金,但是有巨大的鸡腿!


靠着脑洞大开的海报,充实有趣的文案,文理商业街焕然新生,一个月访客量近乎翻倍。

 

不少人驱车数百公里只为来这儿一睹海报真容,甚至还有很多国外的游客特地来文理商业街打卡观光。


以前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在这个高速化的时代,酒再香,没有一个配套的宣传方案,也很难能吸引到顾客了。




2、一个靠海报脱颖而出的品牌

小时候,辣条还不叫辣条,大人们一致管它叫“垃圾食品”。

 

那会儿,吃辣条要藏着掖着,用买早饭的钱在放学路上悄悄买一包,吃完还要用手用衣袖反复擦嘴,生怕回家被看出端倪。


就这样被冠以“垃圾”的食品,在卫龙手中怎么就年销100亿包,营收超20亿,一夜变成了老少咸宜的国民零食,甚至还一路火到了国外?


味道没变,原料也没变,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品牌打造和海报设计。

 

卫龙的海报营销有3宝:借势,联名和自黑。

 

借势苹果,借势时装周,借势综艺,借势游戏,什么火蹭什么,什么话题度高搞什么,这手腕,杜蕾斯都要敬畏三分。


早年联名暴漫,精准定位人群,讨好年轻消费者。


深谙年轻文化精髓,擅长自黑 ,擅长出奇招。


靠着这一系列的创意“骚”操作,卫龙成功刷新辣条在大众心中的刻板印象,一跃成为超级网红。






3、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在接触设计前,我一直认为,设计不就是画画做图嘛,想到什么画什么,普通人和大神的区别也就单纯技法上的差距。


但在VIP席位观摩了我们设计部的小伙伴做了那么多项目后,我才明白了设计师的真正含义。


拿我们618的项目来说,如何将甲方的全部需求依次体现,用什么样的设计风格能最好结合品牌调性和节日氛围,包括如何让产品更显眼,如何让场景的逻辑性更加严谨...

 

一张高价海报的背后,是将缠绕在一起的各样问题依次解开,把这些问题按主次排列得当,再想出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最后才是上手设计画图和修改。


整个流程70%的时间都用于创意构思和方案推演,能满足甲方需求,迎合大众喜好的综合性创意方案才是一款详情页的真正价值所在。


这也是设计的魅力所在,通过天马行空的创意和鬼斧神工的技巧,将营销目的巧妙视觉化,实现营销与设计美学的双赢表现。




或许目前,你只能根据项目组的安排,做一些最初级的抠图,排版等工作。


但这都是在为未来做沉淀,设计这一行不存在一步登天,前往天花板的云梯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的积累堆砌出来的。


所以,听完这三个故事,再回到最初的问题:

“设计师,你是做什么的?”

 

我的主要工作是分析问题,剖析问题,把问题解开。

 

这些问题可能是商业问题、美术问题,品牌问题...


把问题解开后,再寻找出一种综合性的解决创作。


92%的设计师都不知道,设计到底是干嘛的?【杰视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