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剑闲趣】追风捕影,刃过留痕

本期视频up为各位带来优化后的唐刀·风痕的论剑测试视频。作为山水有灵系列的其中一件“协同”武器,风痕拥有独特的协同技【刻雾裁风】,持之可得山神之力实现对目标的范围抓取,设计上别出心裁,可玩性很高。
【刻雾裁风】一词,语出明·袁宏道的《和丘长孺》:“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雾裁风好肌骨”,用以形容人的文采斐然,擅于描摹山水风光。原文的思想情感包含有对山水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以【刻雾裁风】作为风痕之协同技的名称,正与山水系列武器的设计内涵相吻合,可谓相得益彰。
技能模型上,【刻雾裁风】触发间隔为5s,通过轻重蓄力的拔刀术连带发动,在目标脚下生成阵列,施展多段数的密集风刃打击。这一设定,在发扬特色、保证论剑适用性的同时,兼顾了论剑平衡性,以协同CD和拔刀前摇防止了协同技的泛滥,客观上是值得肯定的。
风痕面世至今已近两年时间,热度一直很低,几乎绝迹于PVP对局,其成因无非有三点:抓人难、连招难、续航难。此次改动,则极具针对性地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具体优化情况如下:
1.起手能力:在原来的协同技模型的基础上,于协同现形之初增加了一个环状打击刀气,填充了过去由协同出现到打击产生这一段接近1秒的真空时间,实现对目标的快速抓取;另一方面,略微加大了协同技的覆盖范围。两相结合,大幅增加了协同起手的命中率,解决了过往最鸡肋的节点。
2.连招难度:将协同技的打击浮空效果改为平地的僵直,极大地降低了连招的技术门槛,并使得玩家在协同后可以尝试各种连招方式,自由度大幅提升。由于环状刀气的引入,玩家在使用一蓄扫地时无需继续接插地,即可利用协同僵直控住目标,打满后续的协同伤害,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改良点。
3.续航能力:由于拥有5秒一次的协同技辅助,事实上风痕的续航能力本来就很强,只是受累于改版前鸡肋的打击模型,协同技命中率极低,实战表现一直不理想。在模型改良之后协同的起手能力得到飞跃,连招自由度又大大提高的前提下,风痕已经展现出了极强的中场压制力。五星赋予的协同命中后持续回刀意效果,更是将其续航能力拉到了唐刀武器的极致,如若协同利用得当,甚至可以无惧鹤羽衣的限制效果。
综上,经过改良以后的唐刀·风痕,起手、连招能力皆达到了一流水准,满星之后的续航能力更是惊人,在up眼中堪称是得到了重生。依靠合理的计算和必要的心理博弈,风痕足可打出如怒潮般滔滔不绝的攻势,给对手造成极强的压迫感,几局论剑测试下来,皆超出了up的预期。
为此,up根据自己感受到的武器强度,将其暂定于唐刀t1档上游的位置,鉴于其基础伤害较低又属于物理输出,且依赖使用者的操作技巧,没有更进一步把风痕放在t0层次。但就其黄霸体打击的协同和极致的续航能力而言,风痕无疑相当适合当下的论剑环境,能够有效压制黄红武器并抵御鹤羽衣的限制效果,是up个人目前寄予厚望的唐刀。换个角度考虑,作为稀缺的黄免挂载,风痕即使“化作春泥”也可以挂在武坛保护角色,因此个人非常推荐想要选择唐刀的新人玩家喂养风痕,不仅不依赖初始刀意,也能提前对中后期进行投资。
末尾处再谈谈风痕的几个不足之处。首先是协同被扇子卸力会导致自身失衡的问题,这致使风痕在面对扇子时依旧被动,不得不谨慎使用协同技。其次是易武会导致协同打击中断的问题,限制了协同途中易武爆发的可能性。而最尴尬的,无疑是易武以后协同CD“冻结”的问题,常常导致切风痕后一个拔刀,协同掉链子的突发状况。以上这些,都是风痕使用者需要留心的问题。
考虑到伤害不足的问题,up现下对风痕有三个流派设想:
其一是以黄技能为主的珍珠白虎削精流,护腕可以带沉沙,这一套削闪能力极强,伤害也不错,但是自身脆皮,容错率较低。
其二为通用的赤霄祸斗配玄武决,优势是稳定的火伤输出,伤害足够又有生存能力,火伤可让对手怒气亏损,不足在于缺少对对手的限制。
其三是特定的新晋搭配,朱雀羽风痕配玄钢护腕,以玄钢的插地增伤增幅协同伤害,一旦成功伤害极高,然而这一套十分依赖操作手法,能否作为日常论剑套路仍待检验。
流派信息:
3星金翅(3级吞风特性),3星风痕(奥义二),
5星刑天明光,化神为玄武决;
碧血四件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