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服考研笔记-专题二十一《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装特征》

以下文章内容总结自《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和《外国服装史》-袁仄、蒋玉秋、李柏英编著
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装特征
(1)拜占庭文化延续了古罗马帝国的辉煌文化, 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中东文明、伊斯兰教文明, 并通过丝绸之路保持着与东方中国的贸易往来, 文化上更加具有多样性。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理念、东方的神秘主义和新兴的基督教文化的三种完全异质文化的混合物。其中拜占庭的丝织物对于欧洲文明具有里程碑意义。
(2)拜占庭初期的服装基本上延用了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 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 其服装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和单纯, 失去古代多莱帕里那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衣襞之美, 造型变得呆板僵硬, 色彩变得绚丽、华美, 流苏、绲边以及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了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 充满了东方文化的特征。同时, 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的存在的绝对宗教性, 人们穿衣服是为了包藏和遮掩身体。服饰成为"别等威, 显贵贱"的工具。
(3)其男女服装样式差别不大, 穿着方式也是里外两层, 从古罗马的单层缠绕, 逐渐演变成修身的双层袍服。主要品类有达尔玛提卡宽松袍, 是一种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服, 构成单纯、朴素, 把布料裁成十字形; 丘尼卡连身衣, 是从古罗马时期流行的连身衣延续并演变而来的, 基本就是套头便装, 主要做内衣用; 方形大斗蓬帕鲁达门托姆, 是拜占庭时代最是代表性的外衣, 是贵族们穿着的正式服装, 主要由丝绸和锦缎做成。佩奴拉, 是一种象征威严的礼服。女性还有在丘尼卡外面穿斯托拉或帕拉, 女子还戴头巾贝尔, 紫色或白色面纱。
文章内容为个人考研时期的笔记总结,仅供参考,如有需纠正补充的可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