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课程专项02丨方案阶段概述

本期课程包括:
1 方案的逻辑
2 选址的具体位置与虚拟地块
3 cad图的来源
4 现状图的来源
5 我该如何便利毕设?
1 方案的逻辑?
首先,做方案最基本的逻辑就是你要先收集一些同类的优秀案例,再去学习他们怎么做的。例如运用了什么样的理念、设计手法和设计元素等。
然后,去了解你的场地现状,收集场地的现状问题。因此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了解场地最根本的需求,从而找到矛盾点。在找到场地中出现的问题之后,便可以开始思考能够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它。 之后,回过头来再去看那些优秀的案例,去看案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如果你找的案例中没有类似的解决办法,那就要再去收集其他类型的案例找相似的解决办法。
如果所有案例中都没有你要的解决办法,那就要去查找相关的文献,自己去创作、自己去设计。大家刚开始做设计基本上都是先要模仿和参考,后面才有自己的创作。
如果这个过程是小组毕设的话,要及时跟你的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大家可以相互探讨、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思维的碰撞;如果是个人毕设,则要及时跟你的老师进行反馈和沟通,寻求老师的指导和建议。
2 选址的具体位置与虚拟地块
在讲之前,我还是想和大家说,我们做毕设已经很难了,所以我们未来所拿到的所有条件,最好都是有利于我们的,以便利设计为主,而不是在已经让人头大的毕设选题上又因为地形因素给大家增加了不小的麻烦。
我接下来所讲的是大数据的整合,如果你老师已经要求做什么地块,或者已经提供了cad图,或者提供了什么具体的限制条件。那我只能说这个老师很负责,请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并且顺便把这篇文章关掉,别往下看了,你会心疼自己。
一、选址的具体位置和虚拟地块的放置
我们在选址之前,往往会先选择一个城市,那么这个城市我们选在哪里呢?
我个人建议不要选在学校所在地,可以优先选择学校周边城市,其次是自己的家乡所在地。比如我的学校在山东济南,那么我就不会选择济南,而是会选择青岛或者是我的家乡广西南宁(假设)。
这又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考虑到我们的选址既要有一定的根据,又要告诉大家尤其是导师这个地方你可能熟悉,但是你绝对不会因为我的毕设亲自去考察。
换言之,导师或者是其他人是作为你的所发出的接收者,他们并不在意你的选址是否正确,只在意你的东西是否对或者是是否有。
同样的虚拟地块也可以用这个理论来放置,甚至操作起来更简单,因为大家都知道你的是虚拟地块了,而你放的地方也只是想符合你的当地气候或者是文化环境,所以依然是成立的。
对于景观来说,如果你选用实际地块,那么cad获取的方式会有点麻烦,除了老师会提前准备以外,我们以前接单子都是靠卫星图,然后自己画。如果你选用虚拟地块,那么cad可以从各大素材里面找,网上有很多卖景观规划cad的,你就可以找到合适的,然后把他的原始方案删掉,那么这个地块的原始图你就得到了。
3 cad图的来源
操作①
对于对于景观来说,如果导师要求要实际地块,你却选用虚拟地块,我该怎么解决呐?
我们往往会觉得虚拟地块方便又好用,那我能不能用呢?答案是可以的。
方法如下,首先选好自己喜欢的地块,之后找在目标城市找一个形状差不多的位置,把位置的原图抠掉或者做的模糊一些用以来替代自己的区位。
这样我们就拿到了目标地块,并且在自己的操作下告诉导师和大家,你的地块位置。
目标地块只要形状差不多就行,实际面积大或者小没什么关系,我们后期文字自己再完善就好了。
操作②
对于室内来说,cad的原始图最最正规的步骤是去现场量房。但是我们大概率是真的没有办法去我们想去的场地测量一遍。
所以对于室内来说,cad的原始图是更好操作的。我们找到心仪的原始图之后,只要把他按在目标城市的符合这个空间属性的地方就好了。相比景观要好操作很多,因为室内的面积本身不大,所以一般的空间都能装的下。
4 现状图的来源
景观专业如果不想去实地调研,可以通过百度街景地图以截图和搜网图的形式来拿到照片。
如果是虚拟地块要按到实际地块,可以直接在百度搜一些工地图片,因为工地和未开发的地方基本都长得差不多,所以也就不用太在意这些细节。
室内专业同样也是这样,我们在网上找一些毛坯房的角度照片,这样基本也没什么太大问题。
要活学活用啊!
5 我该如何便利毕设?
我们拿到一个地块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趋利避害。
对于景观来说,有坡度、高差虽然对于整体设计效果有帮助作用,但是会给方案个实际建模阶段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如果你感觉自己没这个本事,建议直接铲平,做平地。然后用滨水和微地形或者是独立小山坡来制造景观部分层次。
对于室内来说,所有的空间合理规划之后如果有一块多出来,或者少了,那么就直接在原始图上改出来,假装原始图上本来就多或者少那一块。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情况下,适当修改都是合理的
6 泡泡图-方案生成第一步
当我们拿到一个地块的时候,一定不是去翻找各种素材网站把喜欢的节点选出来抠到自己的地块上,而是要先明确功能分区,然后再以泡泡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之后再开始细化平面,通过不断的修改最终得到明确的平面方案。

那么什么是泡泡图呢?先来看几个参考图

前面说到很多新手画方案非常喜欢抠细节,要改掉这个毛病,泡泡图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在拿到设计任务书之初,我们最应该考虑的是设计场地与周边的联系,设计项目的功能是什么


7 泡泡图的意义
所以泡泡图可以理解为项目平面图中的前期分析图,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圈或者框,来表达设计元素中的各个分区,可以是功能分区,也可以是动静分区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拿到了一个这样的场地现状图,任务书上的要求是:1.减少对场地现状植被的干扰;2.满足可以停放100辆小车的要求;3.设计满足广场和一些户外活动的要求。
在方案的初期,满足任务书的大体功能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泡泡方框确定功能分区。
上述两张泡泡图,非常清晰展现了场地的功能分布。
不管是老师和甲方,都喜欢一次性看多个方案让他们挑,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如果用这个概念泡泡图的方法,可以非常快速的绘制两种不同的方案,这样即使方案被毙掉,也不浪费时间,更可以快速的修改!
很多同学其实也知道方案的逻辑生成,知道功能第一的重要性,可能先画几个框框,大致的功能可能是合理的,但是后面就没有然后了,依旧钻到抠细节的误区中去。

8 泡泡图是让方案递进的手段
我们现在要做一个观赏性花园,从简单的案例入手方便理解。
都首先跟前文描述的一样,先用圆框等一系列抽象的因素列举场地必要的功能分区,用简单的虚线和箭头区分主要交通和次要交通,以及主功能分区和次要功能分区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由于是一个私家庭院,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场地的焦点元素:自然溪流和池塘,通过三个圆形的层次结构容纳人群,而小圆形则容纳亲密的小群体(即动静分区的区分),所有人群的视线焦点应是中间的自然景观。

定好功能分区,既可以确定设计形式,形态,因为我们在第一步的功能分区中确认了几个活动空间的交点,因此可以采用圆形的形态,通过圆形场地的大小,通过圆形的简单重复形成了总体协调一致的景观。

确定了设计的形态,就可以继续细化,将抽象的几何元素具体到实际的景观平面,比如丘状的圆形草地形成室外舞台的效果,池塘旁边的下沉式台阶区使围合最大化;不同路面的铺装,重要的景观节点植物种植,孤植和群植的对比等。
所以看到这里,我们大致可以总结一下方案的生成过程:
1.利用泡泡图确认大致的功能分区,动静分区,利用虚线表达主要的交通流线
2.在确定的功能分区内,确定主要的设计形式形态
3.将具体的设计落实到抽象的形态上,考虑细部的合理性
不管是复杂的还是简单的方案,大致都离不开这三部曲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