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新人入坑调声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2023-09-02 12:23 作者:陌辞寒  | 我要投稿

不知不觉已经接触调声一年半多了,也陆陆续续翻调的一百多首歌。虽然播放量比较少,但自己还是经常听的,而且作为一个持续的兴趣爱好,也算成功了。所以大概写一下相关的想法和对其他人可能有帮助的建议。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里基本只涉及调声,主要是翻调现有作品,不涉及作词、作曲、编曲、混音等。如果走原创路线,本文可能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另外本文也不考虑收入或者播放量之类涉及利益的事情,而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主。

在现在这个时间点(2023 年 9 月),距离我刚入坑的时候(2022 年 2 月),相关的工具变化很大,对新人的友好程度也高了很多。对完全没有音乐相关基础的人来说,把调声作为一个长期的兴趣爱好也没有之前那么难了。

我这里先不提具体工具,简单说下自己的思路。

把调声作为兴趣爱好,就要确定它的乐趣在哪。毕竟没有长期的乐趣,是走不远的。而且在入坑之前确定自己是否可能长期感兴趣,也会减少很多没必要的付出(包括时间和金钱上的)。

调声的乐趣

调声的乐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上:过程和结果。

一、过程。

我喜欢把调声和音游相比较。音游就是一种和音乐相关的乐趣主要在于过程的游戏,而调声在某些方面和音游是很像的。比如拿到一首歌后,我们可以通过某些方法把原曲中的人声重现出来,而且往往越像越好(当然也可以有自己的特色)。这样随着自己不断练习,经验越来越丰富,乐趣也就越来越多。但和音游不同的是,调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分数,这在前期不大友好(毕竟不能提供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但长期来看确实非常好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自由度更高。

具体来说,调声过程的乐趣就在于把原曲中的一句句人声用自己喜欢的工具重现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有时我调的过程中,很喜欢调出来的某一句或者几句,会反复听好几遍,并且感叹旋律或者工具的神奇。

而且就像游戏通常不只有一种玩法,调声也是。在调声时试音高和对节奏就像解谜一样,也是很有乐趣的。尤其是某些歌的节奏比较灵活,按部就班地调听起来会感觉不对劲,那么怎么把节奏调整成原曲的模样就是有些技术含量的事情了。把原曲的转音精准地重现出来也很不容易,并且充满了乐趣。

当然更高级的玩法是脱离原曲的束缚,充分体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技术,这里就需要自己不断探索了,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而且在这方面有一定积累后,甚至可以考虑往编曲和作曲方向发展。

二、结果。

结果自然就是调出来的成品了。当然我这里说的结果的乐趣不是让自己的作品在某些比赛获得奖项,或者在某些平台获得很多播放量之类,毕竟这些通常不大容易。听着自己辛苦调出的歌,甚至听的过程中自己还清晰记得每一个细节是怎么处理的,那种感觉是溢于言表的。而且一段时间之后,自己再听时,可能还会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听自己调的歌是有可能上瘾的。就算明知道和原曲相比有很多瑕疵,但就是可以一遍遍地反复听。而且随着经验的提升,之前的作品是可以回炉再造的,甚至不断升级版本,那又是一种别样的乐趣。

现在我平时听自己调的歌的时间已经远比听原曲或者新歌的时间多了。

当然除了独享之外,分享也是额外的乐趣。比如自己可以把作品发到各个网站上(B 站、www.vsqx.top、网易云音乐等等,之后我也会具体说说这些网站的特点),看播放量和评论也是很有意思的(最好不要过于功利,或者太在意评论,不然可能得不偿失)。

还有另一种和分享有关的乐趣,就是使用别人分享的工程文件,直接听或者稍加改动(比如把声库换成自己喜欢的),这样几乎不需要门槛也可以获得别样的体验。

而且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得更久些,会有新的感受。比如想象一些十年后,甚至五十年后,去听自己现在调的歌,会是什么感受。或者在很久之后的未来,依然用自己现在喜欢的声库调那时的歌曲,又会有怎样的感觉。所以自己的作品最好用稳妥的办法保存起来,即使现在不满意,最好也别随便删了。离线工具的声库文件也最好每个版本都保存一份。这里还是涉及到在线工具和离线工具的区别,之后我也会展开。

调声的乐趣总结

当然简单的几段不可能包含所有调声的乐趣。但如果你已经感觉到吸引力了,那么也许不用犹豫了,现在就可以尝试一下,几乎没有什么成本。如果没有感觉到任何吸引力,也不用过早地放弃,毕竟每个人在意的地方也是不一样的。

入坑的方法

如果自己已经对调声有一些兴趣了,打算尝试一下,那么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入坑的方法。简单说,就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具。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大概有这几个(并不全面,而且其中的一些我并不了解,就不展开说了。如下内容如有错误也请指出):

一、VOCALOID 系列。

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老大哥,很多人都是从 VOCALOID 入坑的。本站域名(vsqx.top)中的 vsqx 也正是 VOCALOID 4 的工程文件扩展名。而且 VOCALOID 有多个版本,从初代到 VOCALOID 6,VOCALOID 4 和之后的版本现在依然活跃,但国内目前最流行的好像还是 VOCALOID 4。

悠久的历史自然给 VOCALOID 系列带来了宝贵的财富,比如丰富的声库和海量的资源。但历史也是一种束缚,甚至阻挡自己前进的道路。

二、UTAU 系列。

同样是老牌的离线合成工具,但好像一直活在 VOCALOID 的阴影下。而且随着其他更优秀的工具不断诞生,UTAU 似乎也少有人问津了。不过作为衍生物的 OpenUtau 似乎在编辑器领域有一定的成长空间,比如接入 DiffSinger 相关或类似的后端,焕发另一春。

三、Synthesizer V 系列。

离线合成领域的新秀,虽然和 VOCALOID 系列相比很年轻,但和其他后起之秀相比也算是老大哥了。

Synthesizer V 有两个系列:Synthesizer V Editor 和 Synthesizer V Studio。

前者基本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如果自己想免费体验一下倒可以找找),所以基本只考虑 Synthesizer V Studio 就可以了。

四、ACE Studio。

ACE Studio 今年的发展格外迅猛,已经是不可忽略甚至有颠覆性的一支力量了。尤其是整合了洛天依、乐正绫、言和的 AI 声库后,影响力明显比之前强很多。

但和前三者不同,ACE Studio 是在线合成工具,无法离线使用,官方似乎也没有做成离线工具的打算。

五、X Studio。

多年前亮相后,发展一直不怎么顺利。可能在 ACE Studio 压力下,今年的变化也很大,尤其是和网易展开了深度的合作(可以在网易云音乐相关页面看到,甚至可以在线使用部分功能),之后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同样是在线合成工具。

六、CeVIO 和 DeepVocal。

CeVIO 的历史比较悠久,但在国内一直不温不火,而且一般用来做日文歌,B 站上还是有不少人发作品的。DeepVocal 是离线合成工具的后起之秀,但在国内似乎不怎么流行,也许生不逢时。

七、DiffSinger 相关。

DiffSinger 以及相关或者类似的工具是对 AI 合成人声领域新的探索,近一两年发展迅速,以后可能非常有前景。但目前使用门槛可能偏高(包括易用性方面和对设备的要求等等),更适合喜欢折腾的用户。

而且 DiffSinger 既可以通过 OpenUtau 之类工具像其他软件那样调,也可以使用替换声线的方式直接生成,灵活性是比较强的。

八、其他在国内更小众的工具

还有不少,包括在线的(要考虑会不会突然消失)和离线的,我就不列举了,通常不大适合新人入手。

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

如果自己已经有明确的偏好了(比如很喜欢 VOCALOID 4 下洛天依的声音),那么直接选择就好了,毕竟喜欢是第一位的。如果对这些都不大了解,也不想一个个去了解的话,我简单说下自己的看法。

VOCALOID 4 受制于当时的技术,风格是有些机械化的,喜欢的人可能很喜欢,不喜欢的人就完全接受不了了,这个很容易判断。VOCALOID 5 和 VOCALOID 6 在技术上有提升,但好像依然没有达到 Synthesizer V 和 ACE Studio 的效果。另外考虑到经济因素,如果喜欢更真实自然的人声,不需要优先考虑 VOCALOID 系列。可以这也是 VOCALOID 5 在国内不怎么流行的原因之一。

Synthesizer V 在还原真实人声以及灵活度等方面做得非常好,但需要购买相关软件和声库(可以只购买 Synthesizer V Studio,用自带的 Mai 声库,600 多)。虽然合购可以省不少钱,但存在风险和限制,需要谨慎考虑。而且如果想发作品到网易云音乐平台并且关联虚拟歌手,需要和客服提供订单截图和邮件截图,除非是合购的发起方,不然应该是拿不到截图的。当然关联虚拟歌手好像也没多大用,不关联作品也不会被下架。

ACE Studio 目前是完全免费的(但可能随时开始收费,官方已经说过好几次了,但目前还没有开始。上次听直播好像会员大概二百元左右一年,还有更贵的,不知道有没有更便宜的方案)。现在 ACE Studio 应该是最适合上手的,效果和易用性做得都可以,而且自带 AI 扒谱的功能。

X Studio 和 ACE Studio 类似,现在也可以免费使用,应该能比 ACE Studio 免费用更久时间,但在声库数量质量和易用性方面有一些差距,效果的话,我没用过最近的版本也不清楚。可以作为备选方案考虑。

CeVIO 和 DeepVocal 这两个基本就不大适合新人入手了,如果正好接触到了,或者认识的人在用,也可以体验一下,说不定适合自己。

DiffSinger 相关的,如果自己比较喜欢折腾,尤其是显卡比较好,并且喜欢 AI 相关的技术,是比较适合玩玩的。可以在 B 站搜到很多相关内容。

在选择工具时可以在 B 站搜别人用对应工具做出的作品,这样可能更容易做选择。

开始

选择完工具后就可以开始了。

但我自己主要用 Synthesizer V Studio,偶尔用 ACE Studio,其他的不大了解,所以就以这两个为例。

我当时是从 Synthesizer V Studio Basic 开始体验的,使用 Lite 版的声库,不需要花钱。但是效果只能说一般般,完全体现不出 Synthesizer V 的优势。而现在通过 ACE Studio 入手显然是更好的选择。直接在 http://www.acestudio.ai/ 下载安装然后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使用了。

然后可以直接在 B 站搜“ACE Studio 教程”,大概了解下用法。这类软件的用法大同小异,了解了一个,切换其他的也比较容易。

谱从哪来

了解完基本操作后,就涉及到最重要的问题了,谱从哪来?

这个问题对新人来说是最大的拦路虎。毕竟大部分人不是刚开始就会扒谱,所以只能找其他方法。

从 ACE Studio 入手有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很少有现成的 ACE Studio 工程文件可用。但现在 ACE Studio 支持导入 UtaFormatix 文件(.ufdata),而 vsqx、svp 等文件都可以在  https://sdercolin.github.io/utaformatix3/ 转换成 UtaFormatix 文件,虽然实际效果不一定好。而在 www.vsqx.top 可以下到很多 vsqx 和 svp 格式的文件。如果使用 X Studio,也有工具可以转换格式。

如果有 midi 文件,也可以直接导入。但从很多网站(比如 MidiShow)上下载的 midi 文件可能都不准,基本没办法直接使用。

如果从 VOCALOID 或者 Synthesizer V 入手,这一步倒比较容易,直接下载现成的工程文件就可以了。

但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更想调自己喜欢的歌,然后很可能发现找不到对应的工程文件(我刚开始就是这样)。那么有如下方法:

一、找别人扒谱。

比如付费找别人,通常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如果自己不经常做,应该还算能接受。也有人提供免费扒谱服务,可以找找。

二、从简谱录入。

不少歌是有简谱的(可以在百度搜索“歌名 简谱”之类),如果对简谱比较了解,可以在 EOP 简谱大师等工具录入简谱,然后转换成 midi 文件。但这个方法也是有一定门槛的,比如要对简谱上的常见符号有所了解。另外 EOP 简谱大师不大好用,而其他类似软件基本都是收费的。还有简谱上的信息比较有限,经常和原曲有出入,所以录入后还是需要进一步调整的。

我自己当时就是从简谱开始的,但现在已经完全不用了。只能说这个方法是一条弯路,需要谨慎。目前 AI 扒谱的工具越来越强大,甚至 AI 扒的谱都比简谱录入的更好用,所以基本没必要考虑简谱。而且稍微冷门的歌可能就找不到简谱了。

三、自己扒谱。

看上去自己扒谱是很困难的,毕竟大部分人刚开始都听不准音。但是现在有 AI 扒谱的工具,可以大大节省扒谱的工作量和技术要求。比如 ACE Studio 自带的扒谱功能和 TuneFlow 自带的扒谱插件,前者能自动添加歌词,后者更准确一些。

基本上人声比较清晰的歌曲,自动扒谱的结果在音高上的问题就不大了(可以再参考 WaveTone 的结果调整下),但节奏上的问题比较大,需要较多的手动处理。但好在人对节奏通常要比对音高敏感,慢慢尝试应该就能修正。

这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就不一一展开了。

如果自己只是想随便尝试下,可以找现成的工程文件,但如果想作为持续的兴趣爱好,扒谱基本上是一定要会的。而且用别人的工程文件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自己调的怎么样。大部分人都有些自恋吧,比如随便调一调就感觉效果不错,但在别人耳中可能惨不忍听……如果没有对比对象,自己就很难对自己的作品有合理的认识。就算发到各个网站,上边的评论很可能也不够客观,盲目的夸赞和贬损都比较常见。

但是如果自己扒谱,那么原曲就是现成的对比对象,一对比就知道自己扒的对不对,不对的地方怎么改能更像些,这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而且也很有意思。当自己从扒谱时学到了各种各样的演唱技巧后,就可以灵活使用了,这些是很难从别人的工程文件里学到的。

伴奏去哪找

解决了谱的问题,之后的麻烦就是伴奏了,这也是前期非常困扰我的问题。有些歌的伴奏很好找,比如去网易云音乐和 QQ 音乐一搜就有(但下载的话通常要会员,或者用浏览器下低音质版本)。如果没有,可以去 5sing 和 www.vsqx.top 碰碰运气。还没有的话,基本就要自己转换了(在搜索引擎直接搜基本是徒劳的,搜到基本也要花钱买,质量也不一定好。花钱找人做的话,效果可能和自己用 AI 转的差不多,甚至还不如)。TuneFlow 自带的分离人声伴奏的功能效果不错,可以试试,也有其他类似的工具或者网站(比如 https://vocalremover.org/,但效果明显不如 TuneFlow)。得益于 AI 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获得能用的伴奏比以前容易了很多。

继续

有了谱和伴奏后,就比较容易了。可以根据之前搜到的教程慢慢学习和处理。这里有个刚开始比较麻烦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节奏对准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先把原曲和伴奏对准(可以在音频编辑软件比如 Adobe Audition 或者 Audacity 里处理),然后人声和原曲对齐就行。另外在听的过程中也可以多注意下伴奏里的鼓点和某些其他乐器的音,歌词的某些字会落在上边,如果没对上听起来就不大舒服了(但有些情况是故意不对应的,对应上反而听着很死板,这方面也要积累经验)。

另外还可能遇到一个问题,伴奏和原曲的音高不一致,或者自己需要对人声进行升降调。这样就得先对伴奏升降调,用 WaveTone 看下差几个半音,然后在 Adobe Audition 或者 Audacity 处理就行。

剩下的自己探索或者和别人交流讨论基本就可以了。

关于社区

有不少调声相关的 QQ 群之类社区,新人可能认为在其中讨论或者求助可能很有帮助。但根据我的经历,这些群里大部分时间讨论的都是其他话题,虽然求助的话可能确实有人会帮忙。另外我个人感觉相关的圈子氛围比较奇怪,比如存在盲目的互相吹捧贬低、圈地自萌、偶像崇拜等现象,这对新人非常不利。既然是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没太大必要融入圈子,除非自己感觉很舒适。

关于作品发到什么网站

自己辛苦调出的作品,一般都希望更多人能够听到,那么就涉及发到什么网站的问题。

B 站一般是首选的,每天都有很多人发各类作品,而且 B 站在版权上的管理是非常宽松的,基本上什么歌都能发。但在 B 站发也有一些问题:

一、要做视频。

虽然也可以在 B 站只上传音频,但基本没人在那里听音频。做视频就需要额外的工序,即使只是工程录屏或者一图流,也要掌握相关工具的用法,多少是有些门槛的。

二、看的人少,尤其是几天之后。

如果自己的 B 站账号没多少人关注,也没有人能引流,那就要做好自己的作品长期都没什么看的准备(播放量几十或一两百)。因为 B 站并不是专门听歌的平台,很少有人会去搜歌名来听别人翻唱或者翻调的作品。这就意味着过了刚发布作品的一两天曝光时间,很可能就无人问津了(甚至知名歌手的作品也是如此)。

所以如果在意播放量,B 站很可能不是很好的选择。

除了 B 站,还有一些网站可以发布翻调作品:

一、网易云音乐。

网易云音乐应该是主流音乐平台里对翻唱(包括翻调)支持最友好的了。虽然不可能像 B 站一样基本啥歌都能发,但大部分歌都是能发的(其中有些歌需要些技巧)。歌曲可以分为三类:

1. 可以直接搜索的原曲来关联。

这相当于官方认可该歌曲可以翻唱。但是,如果原曲的歌词里写了“未经授权不能使用”之类的字样,那么即使官方能审核通过,也可能被版权方举报下架(也可能不管)。

2. 搜不到原曲,但可以自己填写原曲信息。

这种情况又可以细分成三种:

a) 填写原曲信息时没有遇到阻碍,比如原唱、作词、作曲都可以选择对应的人,或者对应的名。这种情况一般都是能发布成功的。

b) 填写原曲信息时会发现某些人是不让关联的。但是如果自己只填写名字,而不关联人,也是能提交的。这么做虽然不大好,但某些情况是合理的(比如某些人不维护在网易云音乐的账号,只挂了个名,甚至没有自己的账号)。

c) 填写原曲信息时会发现某些人是不让关联的,而且只填写名字也无法提交。这种情况就不行了,虽然可以稍微改一下名字,但这样做就不合适了,很可能也无法通过审核。

3. 能搜到原曲,但显示灰色无法选择。

这种情况是版权方禁止翻唱该歌曲,所以基本只能放弃了。虽然还是有绕过的方法,比如选择其他翻唱版本作为原曲(这么做也不大合适),甚至自己填写一个翻唱版或者修改版的原曲信息(同样不大合适)。

所以这些情况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处理就可以了。我之前逐一试了我自己翻调过的大概一百首歌(都已在 B 站发布),其中有一首上传成功但被版权方下架了,两首因为歌词有敏感内容无法通过审核,十四首因为上边的某些原因无法通过正常的方法上传,存活率大概能超过 80%,还是很高的。

但在网易云音乐上传歌曲前要先申请成为音乐人,申请时要选择一首歌曲(我当时就是用翻调的通过的,不知道现在还行不行)。通过后就能正常上传了,歌手名选自己就行(发布成功后可以找客服关联虚拟歌手,需要提供购买声库的证明,嫌麻烦也可以不关联,不会因为这个下架)。

在网易云音乐发的好处是这是专门听歌的平台,别人可能通过搜索歌名找到翻调作品来听,这样就可能持续有播放量。而且自己听也方便。

另外网易云的音乐上传后,有修改次数限制:

“您的作品当前处于授权中,30天内剩余可修改次数:3次,可进行作品基础信息、音频及歌词等修改”

我问过客服,这个次数用完后,会进入 30 天冷却时间,到期后次数会重置。所以一般情况还是够用的。另外联系客服关联虚拟歌手后(不占用修改次数),自己依然可以编辑歌曲信息,只要不改“歌手名”就行。

还有网易云音乐的歌名处提示:歌曲名中请勿添加“XX版、歌手名、原唱、热搜、XX主题曲”等附加信息

所以不适合在上面维护多版本的音乐(虽然在歌名前后强行加备注好像也能通过审核),升级的话应该可以直接替换音频(我没试过)。

再补充一点,网易云音乐还有一个电台功能,也可以在里边上传翻调的歌曲,版权上的限制更宽(但依然有限制,可能变成只有自己可见,甚至卡在“审核中”就不动了),如果作为歌曲上传不了,可以上传电台试试。但电台里的歌曲就不容易搜到了,播放量可能还不如 B 站。

二、5sing。

5sing 基本是翻唱歌曲的大本营,但现在好像没多少人去了,上边的歌曲质量也参差不齐。我上传了几十首歌,但好像没看到一个正常的评论,而且播放量基本都在 300 左右(好像有类似保底的机制)。所以后来我就不在那上传了。不过好处是版权限制很宽松(虽然和 B 站比还是差了一点点),而且直接上传就行没有门槛。

三、QQ 音乐。

这是一个可以直接排除的选项。现在(至少我)上传翻调作品会无法通过,提示非本人演唱之类,好像也没办法关联虚拟歌手。而且上边能翻唱的歌曲非常少,这个更加致命,好像没有绕过的方法。另外酷狗和酷我是和 QQ 音乐绑定的,可以一起排除。

四、其他平台。

抖音之类短视频平台也可以上传,但存在比 B 站更严重的流量问题,毕竟这些平台的流量很值钱。如果自己平时经常用,倒可以传上去玩玩,说不定某首歌就火了。

可能有一些 K 歌平台也能上传,我就不大了解了。

当然也可以上传到 www.vsqx.top,但要包含自己的工程文件,而且这不是听歌的平台,不火的歌一般不会有多少浏览量。

关于在线工具和离线工具

上边的某些合成工具是在线的(必须联网使用),其他的是离线的。二者用起来的体验不是很大,主要是在线的在试听时通常要等一小会。

但长期使用的话区别就比较大了。在线平台会一直更新,可能某次更新后,某个声库的声线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之前的工程文件效果也不一样了,甚至无法调回之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在线工具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关闭了,那么自己手里的工程文件基本就无法使用了。而且在线工具的收费方式一般是会员制,比如一个月或者一年多少钱,价格也可能越来越高。如果自己不经常用,性价比可能比较低。不过在线工具通常门槛更低,现阶段甚至完全免费,能使用的声库数量通常也比自己能购买的多。

而离线工具没有在线工具的这些问题,但主要问题是声库基本得单独买,也比较贵,缺少试用方法。有一些免费的离线工具,但可能成熟程度还要差一些,也许以后会有足够的竞争力。

关于版权的补充内容

关于版权,再补充几句,毕竟翻调歌曲和翻唱一样,很容易涉及版权问题。

如果只是没多少关注的账号在 B 站发的话,基本上除非歌曲的版权方在 B 站明确说了不允许翻唱或者翻调外,是可以直接发的。毕竟 B 站不是专门听歌的平台,也没什么流量,版权方一般也不管这里。

当然严谨一些的话可以联系下版权方。这里需要注意不是去联系歌手、作词、作曲、编曲等人,版权通常不在他们那里。要找到歌曲的发行公司。这几年的新歌基本都会在歌词里写是哪个公司发行的,注意“发行:……”或者“出品:……”之类的字样,比如有“发行 : 讯飞音乐”,那就要去联系“讯飞音乐”。当然如果找不到发行公司,可以问下歌手、作词、作曲、编曲等创作者(可以通过 B 站私信、网易云私信或者微博私信等等,可以多联系几个人,因为可能完全没有回应),看版权在他们手中还是需要联系其他人。

然后可以找到发行公司的官网,找里边的联系方式。比如搜“讯飞音乐”,很容易就找到官网了,然后拉到最下边找“商务合作”或者“关于我们”之类的链接,比如“音乐版权合作”。找到联系方式后发邮箱或者打电话就可以了。一般还得中转一次甚至多次,比如邮件或者电话给你一个微信号,你联系这个微信号,他可能又让你加他的同事……

有些发行公司在音乐平台(比如网易云音乐)有客服,那也可以直接搜搜发私信碰碰运气,能省不少事,但如果不回消息也没办法。

然后联系到人后,直接问是否可以用歌声合成软件翻调歌曲然后上传到 B 站或者其他平台就可以了。我试了两次,分别是国风引力和讯飞音乐,都是歌词里写“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使用……”之类的,但都同意上传到 B 站了,没有提任何书面许可的事情……所以我猜测他们应该是不大管 B 站的。而且感觉他们对这个事情也不积极,毕竟处理这个的只是公司员工,版权也不在他们自己手里,侵权了他们自己也没有损失。

但是如果发行公司非常注重版权,不需要去主动联系,他们就会有动作了。比如我在网易云音乐成功上传了一首歌,几十分钟就被下架了……

当然上边说的是不改歌词的情况,如果要改歌词,最好先沟通一下,版权方一般会比较在意(可能乱改歌词的现象比较普遍),涉及盈利的场景也一样。

另外前些年使用现有的曲子(很多是日本的)来填词或者改词的现象非常普遍,现在版权管理严了,这种做法很容易出问题,也不大容易上传到网易云音乐等平台(即使发 B 站,万一火了可能也比较麻烦。而且可能自己发的没火,别人又翻唱的火了,那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了)。

让兴趣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

既然主要作为兴趣爱好,能否持续下去就非常重要了。关于这一点,一年多的经历也让我有了一些心得。

首先要避免一些坑:

一、过度功利化。

一旦自己过度功利化,比如很在意播放量、点赞量、别人的评价、创作激励、直接的收入等等,兴趣就很容易减少,甚至消散。

二、完美主义。

如果自己要求过高,也很麻烦。现在的工具虽然比几年前好用很多,但依然有不少问题。加上刚入门对相关部分不够了解,如果要求过高,基本是做不出满意的作品的。或者花费很多精力在各种细节上,这也是得不偿失的,非常消耗自己的热情。

三、和别人比较。

这里的和别人比较不只包括播放量之类的指标,也包括作品的质量、风格等等。当然学习别人是好事,但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比较就很容易给自己带来烦恼。每个人的喜好是不同的,很多时候没有高下之分,盲目的模仿不仅会让自己的作品没有特色,也非常影响兴趣的持久度。

四、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如果前三点还比如容易避免,这一点就特别需要注意了。如果自己在做的过程中已经体会不到多少乐趣了,能让自己开心的只是结果,那么就比较麻烦了。最好先歇一阵调整一下,如果继续做下去,可能结果的乐趣都会不断减少。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兴趣的持续时间:

一、可能一段时间后,自己找不到想翻调的歌了。

一般情况,想翻调的都是自己很喜欢的歌,不然可能还没调完就不想再听了。但这样的歌往往是有限的,而且不一定都适合翻调。那么做了几十首后,可能就会面对无歌可调的困境。

那么就需要多听自己之前没听过的歌曲来寻找接下来的目标了。我在前几年很少听新歌,过去十几年也就积攒下歌单里一百多首歌,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不打想听又不舍得删的。但无歌可翻调后,我主动去听新歌,发现还是有不少歌合自己胃口的,一年多时间就为歌单增加一百多首歌。

二、注意力过于分散,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

音乐制作是一个很大的领域,如果自己对各个部分都有些兴趣,想尝试一下,看上去好像是挺好的事情。但如果没有侧重点,可能让自己的付出浮于表面,无法形成有效的积累,慢慢地可能兴趣也会丧失。

比如刚开始新鲜感比较足,可能想要尝试更多的声库,从而买了一堆。之后可能又想尝试各种歌曲,比如不同风格的和不同语言的。再之后可能又了解了混音领域,开始对各种插件感兴趣,又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可能期间又对填词感兴趣了,或者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作品,但很容易浅尝辄止。这么下来,自己就会像走马观花一样,可能每个部分都接触了一下,但都不够深入,结果发现自己哪一部分也做不好,兴趣也难以支持自己做下去了。

关于新人入坑调声的一些想法和建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