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中的华夏史(十八)——九代保宋杨家将

在北宋的文艺作品中,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是最闪耀的那颗星。故事中老杨家的男丁皆为大宋朝流进最后一滴血,老杨家的女子各个都曾跨马披甲战场厮杀,就连老杨家的"家仆家将们"(烧火丫头杨排风、孟良、焦赞、岳胜、杨兴等),也是世世代代辅佐杨门之后一起镇守边关。杨家将,碧血情天,忠君爱国,为国人所敬仰。

一、神话传说
关于杨家将誓死保北宋,有这么一个传说:
湖边有户赵姓人家,女儿被水怪所诱惑后,产下一子,随母姓,即赵家儿郎。他天生水性极好,常在湖里游水,深潜到湖底时发现张开血盆大口的巨龙,吓得逃回家去。
一来二去,湖底有妖怪的事情传到了大户杨家耳朵里。杨老爷见多识广,认为湖底是龙脉,若将祖先的遗骨送入龙口,家族后世必有人能做皇帝。

杨老爷找到赵家儿郎,让其将装有祖先遗骨的锦囊送入石龙口中。小孩子害怕,不敢再下水,杨老爷告诉他那只是石龙,不会伤人,并给了他许多银两。赵家儿郎这才勉强答应。
回家后,他将此事告诉了母亲赵小姐。虽不知所以然,但赵小姐感觉必然是大好事,于是自己也做了一个锦囊。让儿子先投自家的,再投杨家的。

第二日,小孩带上两个锦囊潜入湖底。仔细端详,果然是一条石龙。此龙栩栩如生,孩子一时不敢靠近。于是捡了一根柴棒,先撑住龙嘴,然后将自家锦囊放入龙口。霎时间,石龙动了,柴棒与锦囊同时滑进龙腹,石龙的嘴紧紧关闭。小孩惊了,怎么弄龙嘴也不再张开,不得已只得将杨家的锦囊挂在龙角上。
入龙口则为帝王:柴棒不是遗骨,因此柴氏是“假帝王”命,做不长久,柴荣死后,江山被赵姓拐走。由赵家人做了300多年皇帝。而挂在龙角的杨家,成为大宋朝的披甲人,世世代代守卫赵家的江山。

二、杨门三代名将的经典传奇
杨家将赢得忠君保国的美名,流芳百世,最终要的就是前三代人事迹:
首先,金沙滩双龙会一役,杨家七郎八虎血战沙场,“七子去、六子归”,死的死,散的散。杨老令公被困两狼山,撞死李陵碑。

其次,唯一归来的六郎杨延昭,镇守边关数十载,多次被奸臣陷害,假死示人,但依据忠君保国,至死不渝。宋皇虐其千百遍,他却始终如一。杨六郎的一生功绩,虽不如父亲兄弟马革裹尸、战死沙场那么轰轰烈烈,但他却是实实在在、任劳任怨的为国戍边,阻挡辽国入侵中原,乃是大宋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接着,六郎之子杨宗保娶妻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其故事家喻户晓。知名度甚至高于金沙滩一战,也盖住了杨六郎的光芒。杨家孙媳妇才是第三代的领军人物,在后面几代人的故事中,依据占据重要地位。自此开始,老杨家的女英雄开始走到前台,一时间掩盖住杨家男儿的光芒。

最后,宗保战死后,又是杨门女将站了出来,十二寡妇征西则比金沙滩战役更让人称颂。当杨家三代男丁皆阵亡后,女眷撑起了大宋江山,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在杨门女将这里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也让北宋其他将门世家汗颜。

在民间的传颂度上,杨家将是与岳家军并驾齐驱的存在,远非其他人的故事可比拟的。杨岳两家也是传统忠君爱国故事的泰山北斗,从庙堂之高,到贩夫走卒,人人都推崇的民族英雄。
三、衍生作品:碧雪情天,九代忠良
以此三代人的故事为核心,向外扩展,有了杨家九代保大宋的美谈。

第一代:火山王杨衮,与后汉高祖刘知远、东平王高行周有八拜之交。联合三十六寨兵马在火塘寨自立为王,协助后汉王刘知远抵抗辽军。后汉被后周所灭,北汉继承刘氏江山,协助北汉抵抗后周军队。与赵匡胤铜“锤换玉带”,为杨家归宋打下了基础。“走线锤破走线鞭”,名为替儿子复仇,其实暗中帮宋击败北汉重臣佘令公。

主要书目《残唐五代演义》、《火山王杨衮》等。严格说来,火山王是残唐五代时期的人物,保的也不是赵宋王朝。但他与佘表(佘赛花之父)等豪杰组建联军,协助后汉刘氏对抗辽军,保护中原百姓,抵抗外族侵略。
第二代:金刀令公杨继业,排行老七是“老七郎八虎”中佼佼者,枪法仅次于火山王义子高怀亮(又名:杨继亮),后来改练祖传刀法,并以金刀闻名。杨继业年少时随父亲杨衮会过赵匡胤率领的后周大军。

宋太祖被困南唐寿州,派潘仁美突围去火塘寨搬救兵。杨继业派大郎、二郎、三郎做先锋前去救驾,自己与妻子佘赛花先处理父亲的后事,然后率全寨兵马奔赴寿州。最终杨家将生擒南唐元帅林文善,献给宋太祖。
此后,宋太祖亲征北汉,杨继业带领五郎、六郎等出兵保住北汉。最后宋太宗亲征时,通过反间计才迫使北汉自断臂膀,杨继业无奈只得投宋。因此,杨令公是二帝太宗时代的降将,并为做过统领三军的元帅。

金沙滩双龙会,作为先锋的杨继业主动请缨,让两个儿子假扮太宗与八贤王,去赴鸿门宴。老令公与“少七郎八虎”经此一战,人丁兴旺的老杨家彻底变成了几代子孙近似单根独苗。难再有七郎八虎之势。
主要书目《金刀杨令公》。
第三代:六郎杨延昭,杨老令公的六儿子,少七郎八虎中的佼佼者,横跨宋太宗与三帝仁宗两任帝王。
金沙滩一战后,成为仅存的独苗。(注:五郎出家,四郎、八郎被辽军所擒,投降成了驸马)。杨六郎进京告御状,寇老西儿审潘杨案,发配途中截杀罪犯潘仁美,大仇得报。

太宗时期,杨六郎挂帅打败辽军,自此开始镇守边关,成为三关统帅。真宗时期,被奸臣陷害差点丢了性命,后大摆氓牛阵,再破辽军。
主要书目《盗马金枪传》(包含《杨六郎挂帅》和《杨宗保招亲》)。

此外,打擂台手劈潘豹的神勇杨七郎、五台山出家后多次协助杨家将攻克难关的杨五郎,也是杨门第三代中流传度颇高的出众人物。

第四代:三关元帅杨延昭之子少帅杨宗保,妻子是大破天门阵的浑天侯穆桂英。年少跟随父亲征战沙场,穆柯寨收妻,穆桂英挂帅大破天门阵。
六郎杨延昭二子杨宗勉、七郎杨延嗣与杜金娥的遗腹子杨宗英,都有出色的表现,两人皆战死在天门阵中的铜光阵。

而在熊大木的《杨家将演义》中,吕军师(吕洞宾)在九龙谷助辽国摆下天门阵。小宗保偶遇钟道士(汉钟离),拜其为师,按师父的指导大破天门阵:
呼延赞之妻金头马氏,太阴阵前羞臊黄琼女,杨六郎阵前妻,黄琼女反水,太阴阵得破;穆桂英领一支人马,大破铁门金锁阵;柴郡主阵前产子,血气冲破青龙阵,穆桂英手起刀落砍下主将头颅;杨六郎身陷白虎阵中,众人四面八方去虎眼、砍虎耳,遂破白虎阵;杨五郎率领头陀兵大破迷魂阵,降龙棒将萧天佐打出原形,月斧将其斩为两截;孟良遂破太阳阵;众将合破玉皇殿,天门阵被一一攻破。
其中杨五郎大战萧天佐,需要穆柯寨的降龙木。杨宗保登门索求一棵降龙木,被穆桂英走马活擒,不得已许下婚姻。毒孟良火烧穆柯寨,将其家小杀去一半,并两棵降龙木皆砍走。穆桂英思前想后放弃复仇,投宋营嫁于杨宗保。这部书中穆桂英可谓是委曲求全,突出的是杨宗保的高大形象。

四帝仁宗时期,中年杨宗保挂帅征西,战死西夏。这才有了杨门女将第一次集体出动,佘老太君挂帅,烧火的丫头杨排风做先锋。
无奈之下的十二寡妇征西,却让杨门女将一战成名。自此,杨家女将开始超越男将。穆桂英更是多次挂帅,带着儿子、孙子,甚至重孙子一起征战沙场。佘老太君更是活到150岁,见证了杨门九代保宋的全过程。

书目《杨宗保征西》、《十二寡妇征西》(又名《杨门女将》或《穆桂英挂帅》)。其中"杨宗保征西"神话色彩浓重,且最终凯旋而归,并没有丧命西夏。又是一部以杨宗保为绝对主角的书,按此书的故事进行下去,也就没有杨门女将的事情了。
第五代:少令公杨文广,乃是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时,阵前产子。后来娶了吴金定、曾凤英、杜月英、窦锦姑、赵百花、苏三娘、慕容英、农艳花、李玉茹、柳香春、梅若兰、赵春蓉、薛百花、金平珠、慕容昭容、范文萦等19位妻子。成为杨门男丁,收妻打天下模式的佼佼者。此模式始于杨宗保,大成于杨文广,其后子孙虽有继承,但都没有如此厉害。

注:熊大木的《杨家将演义》中,六郎杨延昭之妻柴郡主,在破青龙阵时产下杨文广,即文广是宗保的亲弟弟。现实中,则并无杨宗保,杨延昭之子就是杨文广。杨家三代大将:杨业、杨延昭、杨文广。
年少时,校军场杨文广刀劈王伦,夺下帅印。因年纪尚小,母亲穆桂英挂帅,带领杨家将北上抗辽。

杨文广的妹妹杨金华,亦是穆桂英所生。南唐后裔李青起兵叛乱,四帝仁宗决定发兵剿灭。狄杨两家争夺帅位,杨金花女伴男装夺魁,却杀死狄青两个儿子,从此两家结下三世仇怨。
最终,仁宗让穆桂英挂帅征南,杨文广作先锋。在朱察关少令公被吴金定所擒,不得已收妻,返回时误入二路元帅狄龙大营被抓,穆桂英等人搭救不成反被困。多亏妻子吴金定与妹妹杨金花搬来三路元帅呼家将与监军潞花王(小八王),救下杨家人,呼杨合兵平定南唐。

南天王侬智高起兵谋反,老将狄青被困。杨文广挂帅征南,妹妹杨金花做先锋,首战冒进中计,被敌方女将段红玉打败,杨文广不徇私情,重责杨金花八十军棍。
为救平西王狄青,双阳公主与儿子狄龙、狄虎,带领鄯善国兵马来援助宋军,仁宗下诏赦免狄龙之罪。狄龙阵前收妻段红玉,其父献关投宋,狄杨合兵,终于平定了侬智高的叛乱。

杨文广平闽十八洞:南闽王蓝凤高建都福梁城,统有十八寨。称雄谋反,杨文广南下平讨南闽王。
后来杨文广被封为太平王,是杨家第一个被封王的。终于在杨文广这一代,可以与北宋的呼、高、郑、曹几大将门的世袭王爷们,相提并论了。
杨文举乃杨文广之弟,亦为穆桂英所生,娶妻万红玉。杨文举从敌方女将万红玉手中救下哥哥杨文广,阵前收妻,万红玉倒反南唐。两人在在征南战场上表现卓越,但最后夫妻二人皆战死。
书目《呼杨合兵》(又名《三下南唐》)、《杨文广征南》、《杨文广征西》、《杨文广平闽十八洞》。

第六代:玉面虎杨怀玉,杨文广之子。取妻罗三娘、孟九环等。杨怀玉杨家第六代的领军人物,善是一把三尖两刃刀。与震京虎呼延云飞、金毛虎高英、都兴虎孟通江、卧街虎焦通海组成五虎大将。
杨怀玉随着奶奶穆桂英、父亲杨文广一起征南,小五虎一出世,就协助呼杨联军拿下南唐。
五帝英宗时期,因“真假杨怀玉”事件险些被奸臣刘毓所害。真相大白后,带兵与西夏三国(鄯善、西凉、大王)作战。

西夏大将狄难扶本是狄青的孙子,自幼跟杨五郎学艺,善使一对雷霆子母双枪。呼延云飞都不是其对手,杨怀玉与其大战五十多个回合不落下风。杨怀玉知道破其双枪可发出雷霆之响的方法,才败下阵来。后来在师傅杨五郎、爷爷平西王狄青的劝说下,投降宋营。
没了狄难扶的作对,杨怀玉这才能平定西夏三国,凯旋而归。
第六代子孙中,杨怀兴乃是杨文广二子,征西途中救下嫂嫂孟九环,劫粮车错打父亲杨文广。因众目睽睽下伤了少令公的面子,杨文广不认他。后来屡立战功,但最终疆场阵亡。
书目《杨怀玉征西》、《小五虎演义》;
第七代:震北侯杨士瀚,乃是杨怀玉与罗三娘之子,取妻于金兰、陆云娘、铁金娥等。跟杨家列祖列宗不同,他使一对擂鼓瓮金锤,还会老祖杨衮的绝技“走线铜锤”。
六帝神宗时期,辽国再次侵略大宋。宋神宗派玉面虎杨怀玉挂帅、杨士瀚为先锋北上迎敌。谁知边关元帅于鹏飞早已叛变投敌,诳骗了杨士瀚,将先锋军屠戮殆尽。杨士瀚败逃而归,差点被父亲杨怀玉给斩了。自此跟于家结下了仇。
杨家大部队卷土重来,两军阵前杀了于鹏飞两个儿子,并将其打成重伤。于鹏飞之女于金兰自小得高人传授,武艺高强,还会法术。她一心爱慕杨士瀚,想与其结成连理,提出献关投诚,只求留下父亲一命。于是两人开始了爱恨情仇,于金兰多次舍命救杨士瀚,又多次被其赶走。最终得偿所愿,成了杨家儿媳妇。

杨士瀚,与银锤将曹金豹、双鞭将呼延豹、金枪将高标、金棍将张明祖合在一起,号称“银鞭少五虎”。
北方泥雷国联合十八国反宋,大元帅八宝将铁雷,手持金枪蛤蟆槊,有勇有谋。使用空城计将太平王杨怀玉与慈云太子困在泥雷城中。他刀劈大公子杨士奎,重伤杨怀玉。金刀老将魏化突围出去,回朝搬兵。
六帝神宗派杨士瀚与其他四虎带兵前去援救,途中聚齐了杨家七代子孙二哥杨士亮、四弟杨士鹏,又汇合了二娘孟九环与其所生之子孟彪(因为误会与杨怀玉闹翻,一气之下孟九环回到大宛国,生下的孩子跟随娘姓)。

铁雷大显神威,接连斗败了呼延豹、曹金豹、高标等人,一时间宋营无人能敌。杨士瀚上阵与铁雷亦难分胜负,最终用“走线锤”击杀了铁雷。
杨士瀚扫北有功,救出了被困的杨怀玉与慈云太子,打退了十八国联军,因此被封震北侯。
书目《银鞭少五虎》、《杨士瀚扫北》;
第八代:红梅童子杨金豹,乃是震北侯杨士瀚与陆云娘之子,自幼丢失,被辽东铁砂山八宝灵云洞拜李长庚所救,并跟随其在山上学艺。姐姐杨彩凤,亦是陆云娘所生。
七帝哲宗时期,杨士瀚征东时,被神镗无敌韩天虎与手下辽东五虎围困在黑木林中,银鞭少五虎死的死、亡的亡,仅剩下杨士瀚一人,最终自杀而亡。

其妻子陆云娘弄丢了杨家独苗杨金豹,无面目回天波府,出家为道姑。天波府中的年轻人,只有剩下杨彩凤。
时逢佘太君一百五十岁大寿,皇子赵佶(后来的宋徽宗)到天波府贺寿,在后花园调戏杨彩凤,被百岁的六奶奶大刀王兰英打跑。
在奸臣的协助下,赵佶撕破衣衫到七帝哲宗哪里告了杨家一状:杨家自恃功高盖主,对皇家不恭。她王兰英竟然非议太宗皇帝,蜡烛影斧声夺权害命。这可戳了老赵家的肺管子了,宋哲宗命人捉拿王兰英,法场斩首。
杨府的家将杨开胜救走了六奶奶,逃命在外。天波府佘老太君知道北宋气数将尽,于是辞朝,带着杨家众女眷回归西宁老家。

一路上奸臣一边追杀逃走的王兰英等人,一边截杀杨家女眷。杨彩凤挺身而出,女扮男装与江湖豪杰一起救下六奶奶,并找回了母亲陆云娘。
杨金豹武艺大成后,下山认祖归宗,他凭借满身武艺,屡次为杨家解困,并且在凤翔府力杀四门。经凤翔府之战后,老太君带领杨家女将回了老家。杨金豹却被“小八王”留了下来,担任边关大帅,镇守雁门关。
书目《杨金豹下山》;
第九代,杨满堂,杨金豹之子。
八帝徽宗时,杨金豹镇守边关,杨金豹的伯父杨士亮在朝中为官,老太君带着杨家满门住在西宁老家。老太君思念挂念杨士亮,又担忧许久不来信的杨金豹,就派了杨满堂去京城看望杨士亮,顺便打探杨金豹的下落。

杨满堂在路上勇杀群匪,救下芷兰公主,并结识了神秘的少女萧玉姣。其后,萧玉姣陷害杨满堂入狱,又几番协助杨满堂,一时间难辨敌友。
北国萧靖辉挂帅,率辽国精锐攻打北宋,童贯率军抗辽被打得大败,丢失了雁门关,守将杨金豹被辽国所擒。
宋徽宗听芝兰公主说过,杨门后人杨满堂武艺高强。于是便命他率军前往雁门关抗辽。

暗中帮助杨满堂的萧玉姣乃是辽军主帅萧靖辉的女儿,而四处陷害杨满堂的乃是其孪生姐妹萧月姣。玉娇爱慕杨满堂,倒反大辽,助宋军夺回了雁门关。杨满堂也接替父亲担任了边关大帅,镇守雁门关。
杨家将旗开得胜后,一百七十岁的佘老太君高兴的过世了,六奶奶大刀王兰英悲伤过度,也随老太君而去。杨满堂回老家奔丧,自此退隐山野。
注:佘老太君是一个类似“大唐程咬金”式的长寿人物(一说被封为长寿王),从五代十国到宋徽宗,亲历了杨门九代人的生离死别。在北宋即将灭亡之前,在杨门最后的风光之时,魂归天国。自此,杨家也不再守那个被昏君宋徽宗与四大奸臣搞得乌烟瘴气的宋氏天下。
书目为《杨满堂锄奸》。

【他说】
第十代,杨再兴在《杨满堂锄奸》一书中提过杨满堂的儿子叫杨再兴。有人认为就是南宋时期的岳飞手下大将杨再兴。在《说岳全传》中他也是杨门之后,与罗门之后罗延庆,小教场比武,杨家枪、罗家枪输给岳家枪,岳飞枪挑小梁王。后来九龙山剿匪岳飞收服杨再兴,两人一起报效国家。最终要捉拿金兀术之时,误入小商河,被乱箭射死。
另外还有《水浒传》中的青面兽杨志,说是杨门之后,但也没能确切的归于九代传人之中。不同资料中,他与杨再兴属于不同的代际之中,一会跟杨怀玉平辈,一会跟杨士瀚或杨金豹是一辈。没有定言。
自此,杨家将故事彻底结束了。但杨家将满门的忠君报国之心,却牢牢烙印于每一代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