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草原”皇家奥地利国家铁路10型蒸汽机车

文章作者:Forever Changzhensky(AcFun、Bilibili、百度、微博和知乎昵称:宁柳跨越)
LA NUIT
TOUS LES CHATS SONT GRIS
——DICTON
在夜色里
猫皆灰色
——谚语
阅读前之提示
皇家奥地利国家铁路在本文简称“kkStB”⑴,奥地利联邦铁路在不同的时间段简称“BBÖ”⑵和“ÖBB”⑶,德意志国铁路简称“DRG”,德国铁路管理局协会简称“VDEV”;维也纳弗洛里兹多夫机车制造厂简称“WLF”⑷。维也纳新城机车制造厂简称“WNL”⑸,奥匈帝国国家特许经营铁路机车制造厂简称“StEG”⑹。
本文属于正经科普文章,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相关技术资料,不作为商业使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之。
请大家理性讨论,不要在评论区干些不该干的事!如见有引战性评论,将采取必要措施处置之!
由于笔者精力和能力限制,在整理资料时恐有错漏,也请诸位读者纠正指教,谢谢合作!
资料参考来源
《Die Farbgebung österreichischer Dampflokomotiven》:http://www.xn--lnderbahn-forum-0kb.net/journal/farbgebung_dampfloks_oesterreich/farbgebung_dampfloks_oesterreich.html
《Steam 创意工坊::kkStB 10》:https://steamcommunity.com/sharedfiles/filedetails/?id=877653947
《kkStB 10 – Wikipedia》:https://de.wikipedia.org/wiki/KkStB_10
《k.k. Staatsbahnen – Wikipedia》:https://de.wikipedia.org/wiki/K.k._Staatsbahnen
《Bauartbezeichnung von Triebfahrzeugen – Wikipedia》:https://de.wikipedia.org/wiki/Bauartbezeichnung_von_Triebfahrzeugen#Zus%C3%A4tze_zur_Achsfolge_f%C3%BCr_Dampflokomotiven
概述
10型蒸汽机车是由工程师Karl Gölsdorf⑺设计、于1909年~1910年间被kkStB采购的一款干线客运蒸汽机车。

背景
1841年奥匈帝国的前身奥地利帝国就已经从维也纳出发在西部建立了一个铁路核心。到1854年为止整个帝国内的铁路网长度已达2000公里,其中约60-70%为国有;其余的那一小部分为1848年的革*命和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帝国政府为解决其经济困难开始将其铁路出售给私人投资者而造成的。1854年到1879年间,私人投资者权力增大,几乎所有小城市的民用铁路都是由私人投资完成的,在奥地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7952 km,在匈牙利部分铁路网延长了5839 km。
1873年经济危机后,私人企业对铁路的投资减缓了,无法满足帝国政府需求,帝国政府遂于1884成立kkStB,经营奥地利帝国故地的铁路。到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时,kkStB网络的长度达到了大约19000 km。
历史
1909年~1910年间,WNL和StEG等制造商累计向kkStB交付19台这款采用1'C1'h4v轴式的蒸汽机车。第一批机车配属于萨尔茨堡机务段,其他机车配属于菲拉赫机务段和维也纳西机务段。WNL交付的10.18号机车是其制造的第5000台机车,它的锅炉被黄铜带包住,汽包为黄铜,被认为是皇家列车的专用本务机车。

1918年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成立,新组建的BBÖ继承了原kkStB在奥地利境内运营的部分线路和机车车辆。不过,10型机车的车型代号和车号号段维持不变,直至1938年3月12日德国合并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合并后,DRG将10型机车的车型代号调整为15型,车号号段调整为15.01号~15.19号;从那时起,这些机车在林茨机务段服役。1945年5月,第一批机车因战争的破坏被迫退役。1947年夏,BBÖ重建并更名为ÖBB,并于1953年接管了15型机车,车型代号和车号号段沿用DRG时期划分。1956年6月,15型机车几乎完全停用。
15.13号机车是本型机车中最后一台仍在使用的机车,从1960年开始以加热锅炉使用,并于1969年后静态展示于维也纳科技博物馆,从1999年起在位于下奥地利州根瑟恩多夫县的北巴恩山麓施特拉斯霍夫铁路博物馆静态展示。
技术数据表

扩展阅读:德国和奥地利两国的蒸汽机车轴式划分
我在文中称10型蒸汽机车采用1'C1'h4v轴式。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解读这个轴式?
VDEV在德国和奥地利两国推行这样一种蒸汽机车轴式划分,导轮和从轮用数字标记,动轮用字母标记,并用空格和撇号将导轮和动轮,以及从轮后面的字母数字分开。
h—德语为“Heißdampf”,大意为“沸点至少约在100°C以上过热蒸汽机车”;
t—德语为“Trockendampf”,大意为“沸点在100°C以下的过热干蒸汽机车”,这种过热干蒸汽机车,采用由Karl Gölsdorf在奥地利使用的Clench-Gölsdorf式蒸汽干燥器,直到Wilhelm Schmidt式过热器投入运用;
n—德语为“Nassdampf”,大意为“湿蒸汽”;
蒸汽机车轴式后的数字表示汽缸数;
汽缸数后的“v”——“Verbundmaschinen”,表示蒸汽机车采用复合式汽缸设计。
因此,1'C1'h4v轴式可解读为“采用1-3-1轴式(2-6-2轮式)和复合式四汽缸的过热蒸汽机车”。

即使是煤水车。也会通常添加信息,例如“+2'3T38Öl”,可解读为:“机车挂有1节拥有2个转向架的煤水车,每个转向架有3个轮对,水箱容积为38 m³,以燃油为燃料(但不标明油箱容积)”。
至于煤水车式蒸汽机车的轴式定型,则在机车轴式类别代号之前或之后加个“t”——“Tenderlokomotive”,例如1'C1't h2或1'C1' h2t。
注释
⑴德语:Kaiserlich-königlichen österreichische Staatsbahnen。
⑵德语:Bundesbahnen Österreich。
⑶德语:Österreichischen Bundesbahnen。
⑷德语:Wiener Lokomotivfabrik Floridsdorf。
⑸德语:Wiener Neustädter Lokomotivfabrik。
⑹德语:Lokomotivfabrik der privilegierte Österreichisch-ungarische Staatseisenbahn-Gesellschaft。
⑺(1861年6月8日~1916年3月18日),奥地利工程师兼机车设计师。
完稿时间:2021年5月6日
发表时间:2021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