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哲学思考

【主题】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哲学思考
【时间】2022年10月17日(周一)14:00-15:30
【主讲】戴茂堂(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教授)
【主持】岳瑨(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教授)
【主办】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现有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思考仍可以前推
讲座的三要点:人的渴求带来人工智能的积极性;技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隐喻了人生,带来了人对于人生的思考(西西弗斯的神话)。
人生永远是不圆满的
人具有反思性,人会不断的追求圆满,由此人类产生了欲望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人类失去主体性
人的成长是通过自我否定来实现的
人工智能与人的一场游戏,人从主人逐渐被人工智能异化,不知不觉被人工智能带入一种自我否定的异化状态中,造成恶的循环。而这种恶的循环的发起人是人类自己。
人工智能对人的反制是创造性的,而不是破坏性的。
人工智能似乎暴露了人的命运就是一种自我否定式的成长。
技术从根本上来说救不活一个已经死去的人,而被救活的人也终将死去。因此技术无法解决生死问题,生死问题必须由哲学去反思
人类的悲观和乐观都无法改变人类通过“自我否定”实现成长的方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样无法改变这一方式。
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背后,是人类不屈意志的展现。
人工智能悲观主义者只看到了“悲”没有看到“美”;而人工智能乐观主义者只看到了“美”没有看到“悲”。
人工智能可以唤醒对人的崇敬,这是人类的美。
一切历史事实与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喜剧。——马克思
加缪的《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所蕴藏的“悲美体验”
加缪:“如果西西弗下山推石在某些天里是痛苦地进行着的,那么这个工作也可以在欢乐中进行。”“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不要拒绝人生的荒谬。即使是万能的理性,也解决不了、解释不了、战胜不了这种荒谬性。
西西弗斯从来不抱怨,从来不怨恨,他是在无限循环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象征符号。
人工智能从弱到强的发展,就是在剥离人生的意义。
荒诞并不等于绝望,它只是一个人生不可回避的命运,只有抗争才是人生的一种姿态,任何时候人类都要去承受这样一种命运。
正因为人生荒诞,才需要去寻找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在抗争荒诞的过程中而产生形成的。
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的行为就是一种抗争行为,以一种比巨石还坚强的心,将石头推上山顶。
如果没有人生的痛苦,人类就永远理解不了人生的成功在哪里。
加缪认为:西西弗斯的形象代表了人类的一种气质
战士的死亡是一种形而上的死亡。战士的死亡叫作“慷慨就义”,这不等于自然万物的凋谢,而是有着特殊的哲学含义。
人类无法消除人类自我否定的荒谬性,但人类可以讲人类的自由精神做出最真切的表达欲表现,而这便是人生的希望。
在一切伟大性的斗争中,毁灭肉体却带来了精神上的胜利,这是一种双倍赔偿。
在这个地球上,我们确实只能带着痛苦的心情去爱,只能在苦难中去爱!我们不能用别的方式去爱,为了爱,我甘愿忍受苦难。我希望,我渴望流着眼泪只亲吻我离开的那个地球,我不愿,也不肯在另一个地球上死而复生!——陀思妥耶夫斯基
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成立的人工智能人本实验室,强调人本主义将人工智能的制造结合在一起。
人工智能无法消解人生与生俱来的荒诞性
人工智能会走向自我否定,走向一种反身控制,这是一种必然的命运。
数字永生不等同于人生,通过技术的手段帮人永生,其实质和将人冰冻起来后简单。人生并非不是在一个时间中将自己无限地延长,而是要在与困难的斗争中获取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这种数字永生不是哲学所需要的,而是医学所需要。
人工智能始终是外在于我们的,而无法内在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