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47年5月,大特务雪冰查清郭汝瑰身份,杜聿明多次举报,陈诚和顾祝同为啥不信?

2023-04-10 13:25 作者:真正的半壶老酒半支烟  | 我要投稿

在淮海战役期间,负责前线指挥的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曾不止一次表示过对郭汝瑰的怀疑,他几乎逢人便说见人就讲,顾祝同不耐其烦敷衍了事,老蒋则直接翻脸:“郭汝瑰家沙发上有破洞,你就说他可疑,莫非贪腐才是咱们的本色?”

事实证明,杜聿明看人的眼光还是很准确他,他在1959年被特赦后,曾经当面对郭汝瑰说:“郭汝瑰呀郭汝瑰,当年我们吃败仗都吃在你手里。”

郭汝瑰笑着问:“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

杜聿明回答:“从山东方面。这人是谁,这是秘密,不能告诉你。”

杜聿明所有的回忆录中都没有提起是谁对他说郭汝瑰是潜伏人员的,但这世上没有永远的秘密,我们查阅相关史料,就会发现向杜聿明举报郭汝瑰的,是老蒋的十三太保之一、被称为雪冰的老特务。

当年在老蒋的军事决策机关,军衔最高的潜伏人员,一个是“参谋次长”刘斐中将,另一个就是“国防部”第三厅中将厅长郭汝瑰,这两个奢简不同的潜伏者因为互相不了解真实身份,还闹出了互相举报的笑话:老蒋说不能把清廉的人都说成是潜伏者,白崇禧则认为刘斐生活质量很高,也不可能是卧底。

杜聿明的“委屈”也不是毫无理由——淮海战役(他们称徐蚌会战)的作战计划,刘斐和郭汝瑰都是参与制定者,张灵甫被全歼,郭汝瑰也功不可没。

1947年3月5日,郭汝瑰在陈诚的举荐下出任国防部第三厅(作战厅)厅长,5月12日晚,郭汝瑰和陈诚、刘斐、侯腾等被召集到老蒋的官邸,研究山东作战方案并做出部署:汤恩伯兵团攻占莒城、沂水,再进攻蒋峪、临朐;欧震兵团攻击南麻;王敬久兵团攻击博山。

当晚郭汝瑰回家后,就把这一作战部署全部向他的联络员任廉儒讲了一遍,并特别强调重视归汤恩伯兵团所辖的整编七十四师。情报传出,华东野战军根据老蒋的部署及时调整战略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将整编七十四师分割包围并逼上孟良崮。

5月16日,敌整编七十四师被全歼,张灵甫被击毙,老蒋的五根手指头被掰断了一根——七十四师是老蒋五大主力中第一个被成建制歼灭的。

张灵甫被击毙,没有人怀疑是郭汝瑰或刘斐走漏了消息,老蒋痛心疾首之余,差点把李天霞生吞活剥——事实上李天霞还真派了一支部队突破防线跟张灵甫会合,但是张灵甫骄横跋扈,让这支部队顶在前面当炮灰,该部队指挥官被俘后也还专门写了一篇回忆文章揭露此事。因为此事与本文无关,咱们另一篇稿子再说。

郭汝瑰在担任“徐州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的时候,负责制定该司令部所辖十一个绥靖区和四个兵团七十余万兵力的作战计划,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张克侠调任徐州城防司令——张克侠成功起义,郭汝瑰同样立有大功。

1948年11月8日,张克侠与何基沣率五十九军两个师、七十七军一个半师共二万三千余人在贾汪起义,举荐者郭汝瑰已经在此前的7月7日被顾祝同调回去重任第三厅厅长,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为老蒋制定作战方案。

1948年11月28日上午,杜聿明到南京向老蒋汇报自己的“徐州撤退计划”:放弃徐州就不能恋战,要恋战,就不能放弃徐州,放弃徐州出来再打,这就等于把徐州三个兵团马上送掉。只有让黄维在双堆集坚守,牵制敌人,将徐州的部队撤出,经永城到达蒙城、涡阳、阜阳地区,以淮河作依托,再向敌人攻击,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老蒋还没想好,参加会议的郭汝瑰就拿出了已经被老蒋批准的方案:主力撤离徐州,路线则经双沟、五河与李延年兵团会师之后西进,以解黄维兵团之围。

杜聿明当场就急眼了,他站起来拍着桌子质问郭汝瑰:“东边都是水网地带,我们那么多重装备,那些武器怎么办?是不是都要送给敌人?”

杜聿明是中将司令,郭汝瑰是中将厅长,杜聿明敢拍桌子,郭汝瑰也不示弱,两人在老将面前大吵,顾祝同只能和稀泥两不得罪,最后杜聿明只好撕破脸举报郭汝瑰,其结果不言自明:老蒋不信,顾祝同更不信。

杜聿明知道自己按老蒋的命令行事必将全军覆没,但又怕自己的方案解不了黄维之围,反复权衡之后,决定服从命令并稍作调整,采取三面掩护,一面攻击,逐次跃进的战法,能攻即攻,不能攻就守,不让解放军把部队冲乱。

杜聿明的算盘打得挺好,可是还没等他出发,就在1949年12月3日晚接到国防部的严令,要他迅速在两三日内解决濉溪口、马庄一带之敌。

杜聿明的心都凉了:“校长又被郭汝瑰左右了!”

计划一变再变,时间一天天被消耗,徐州撤退乱成一团,插翅难逃的心里不知骂了多少次郭汝瑰,后悔没有把自己黄埔一期的老同学,他称之为“雪冰”的邓文仪拉来作证——郭汝瑰是地下党,最早的知情者就是邓文仪,但是邓文仪当时已经失宠,杜聿明即使把他拉来,说话老蒋也未必肯信。

邓文仪在复兴社时期很受老蒋宠信,曾与贺衷寒、刘健群并称“三大理论家”,与贺衷寒、康泽、戴笠并为“四大台柱”。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邓文仪也是个老特务出身,在1931年就当上了老蒋的“南昌行营谍报科科长”,那时候还没有复兴社特务处,戴笠才刚入行搞通讯调查。

邓文仪失宠,是因为他在西安事变时站错了队,与贺衷寒、刘健群等人支持何应钦武力解决,脱困的老蒋把邓文仪一脚踢去了“抗敌宣传委员会”,跟郭沫若等人成了同事。

有一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邓文仪虽然是老蒋的十三太保之一,也是黄埔一期生,但是他在黄埔毕业后,又去了莫斯科中山大学,跟吴景中(就是电视剧《潜伏》中的吴敬中)、余乐醒(沈醉的姐夫)做了同学。

邓文仪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很激进活跃,不但被选为学校的“公社委员会”委员,还当了“卫生苏维埃主席”。

邓文仪跟双方很多人员都有往来,这是老蒋疏远他的原因之一,也可能是他消息的来源。杜聿明是个聪明人,当然不会告诉郭汝瑰是邓文仪曾给自己提醒。

邓文仪调查郭汝瑰,就在淮海战役开打的前一年,也就是1947年的2月。蒋军在莱芜战役惨败,从山东逃回去的残兵败将就说“国防部”里有卧底;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在5月被歼灭后,又有人要求对国防部进行内部调查。

这些举报者的矛头都指向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的郭汝瑰,但是“党通局(原中统)”的叶秀峰和保密局(原军统)的毛人凤都不肯接这块烫手的山芋,最后是特务经验丰富的“新闻局局长”邓文仪被赶鸭子上架。

邓文仪虽然查清了郭汝瑰的底细,但是他惹不起陈诚,也不敢得罪顾祝同,黄埔五期生“小郭子”在老蒋眼里又是个“廉洁的好学生”,所以左右为难之际,邓文仪只告诉了自己的黄埔一期同学杜聿明——他早就知道杜聿明跟郭汝瑰不对付。

杜聿明是聪明人,邓文仪则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你知道杜聿明跟郭汝瑰不和,陈诚和顾祝同也知道,老蒋当然更知道,杜聿明说的话,他们怎会相信?

老蒋和陈诚、顾祝同不愿意相信郭汝瑰是卧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既能干又清廉的郭汝瑰,你却偏说他是潜伏者,这让我们的老脸往哪搁?


1947年5月,大特务雪冰查清郭汝瑰身份,杜聿明多次举报,陈诚和顾祝同为啥不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