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祥旭考研集训营:2024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考研备考攻略

2023-10-16 16:05 作者:新祥旭考研徐老师  | 我要投稿

新祥旭考研集训营:2024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考研备考攻略

一、学院介绍

自动化学院的前身为自动控制系,成立于1960年,相关专业最早于1953年开设,是全国最早设立自动控制专业的高校之一。2017年,学院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2022年入选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六十年来,学院扎根中国大地,瞄准世界一流,发挥独特优势,坚持创新发展,成为我国自动化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

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全英文教学专业(自动化)和机器人工程四个本科专业。自动化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均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均入选教育部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建设点。2022年增设机器人工程专业。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智能感知与运动控制、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电气工程与控制六个学科方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二、专业目录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或202或203 英语一或俄语或日语

301 数学一

810自动控制理论

"笔试科目:电子技术(含模拟数字部分)(70%)+ 微机原理(30%)。

面试内容: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口试。

备注:含异地科研联合培养10人。"

参考书目:

810 自动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吴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现代控制工程》,K. Ogata,卢伯英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科学出版社,2019.

三、2023复试线

学科

专业方向

复试分数线

081100

控制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

01智能感知与运动控制

311

02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345

03导航制导与控制

329

04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343

05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

326

06电气工程与控制

311

085406控制工程(专业学位)

324

085410人工智能(专业学位)

304

 

 

四、复试考核方式及成绩计算

(一) 复试内容

我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所有复试工作采取线下复试。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听力、专业笔试、外语口试和综合面试。外语听力测试和专业知识笔试由学院统一命题考试,综合面试和外语口试由复试小组组织进行。

说明:(1)未进行资格审核或审核不合格的考生不能参加复试;

(2)专业知识笔试考试科目为《电子技术(含模拟数字部分)》和《微机原理》。

(二) 成绩计算

复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其中:外语听力10分、外语口语10分、专业知识笔试20分、综合面试60分。

考生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0% +(复试成绩×5)×50%。

五、考研专业课备考经验

1、零基础复习阶段(3-6月)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应试基本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

3、强化提高阶段(9月-10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将知识积累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动手做真题,形成答题模式,做完的真题可以请考上目标院校的师兄、师姐帮忙批改,注意遗漏的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总结并熟记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

4、冲刺/模考阶段(11-12月)

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冲刺,对各科整体知识开始查漏补缺,以及进行相关考试科目的模拟训练、真题的讲解,以更好的去适应正式考试。

 


新祥旭考研集训营:2024北京理工大学控制工程考研备考攻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