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届华政海商法经验参考 日均7小时,按部就班,但无痛上岸国际法(国航)

24届华政海商法经验参考 日均7小时,按部就班,但无痛上岸国际法(国航)
本文特色和标签:
1.各科较为平均,中规中矩也能上岸
2.重点抱佛脚选手
3.滚动复习式的学习方法
4.“阴间作息”凌晨12点到2点学习时间(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提高学习效率)
5.7-8月(日均6小时);9-11月(日均8小时);12月(日均6.5小时)
6.英语、政治、法综、专业课四科学习经验技巧
7.复习计划安排
8.专业选择问题
一、第一部分
1. 照例先放一下初试成绩单:政治70、英语79、专业课126、法综95,总分370(23/64)。单科成绩大致在20名左右,比较平均。除了法综在38名,低于国际法复试名单的平均分。因为我在法综上付出的时间比较少,这个分数和排名也符合我的预期。但如果能把我在公共课上花费的时间往法综有条件、有目的地倾斜一些可能会更好。
整体上我的成绩几乎没有哪一门是特别出彩的,但比较平均,因此本文的写作重点将落在“无痛”上岸,重在时间分配和安排的性价比上,获取较高的复习体验。
2. 其次要介绍的是个人背景。华子本校生、本专业(但海商法是一门2学分的选修课,换言之大概有50分的专业内容是我所不熟悉的)。期末依赖重点抱佛脚选手、日常学术积累0。四六级都是裸考520+。去年过法考。
总结就是看似有一些基础但比较薄弱,四六级的分数构成中写作较弱(120左右)。当然,去年在法考上花了很大的力气和时间,导致对于法综我有一些盲目自信,对于法考大头的诉讼法没有花时间,也是导致法综白给了很多分的主要原因。
二、第二部分
1. 总体规划上。按照华政全主观的命题风格,参考多份经验贴,我仍然以滚动复习的方法来制订考研计划。
大方向是从六月开始备考,1-5月进行毕业实习。因此备考期间是在6-7个月左右(6月份是一个缓慢进入学习状态的调整月),我在4-6月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看完了法综的民刑和经济法(因为和法考重合点比较少、或者是有较大理论分歧和考察侧重点)。备考时间不算长,搭配我的日均学习时间就更紧凑了,但显然这样的安排只要按部就班完成,半年时间足够上岸。
计划在6-7月完成第一轮的学习(以阅读和理解为主);8月开始加入公共课的第一轮复习,并于8-9月完成法综+专业课的第二轮(背诵);10月完成法综+专业课第三轮(第二轮背诵);11月进行两轮法综+专业课背诵+政治的背诵以及英语主观题的学习、12月3-4轮背诵。
实际上我是个非常严重的拖延症,并且制订计划时我非常积极地以为人可以不双休,因此后期进度完全无法追上实际计划。我的真实日程如下:

为了赶上我的预计进度,我还是在七月底着急忙慌的开始了第二轮复习(正式开始背诵),并且开始加入公共课的复习计划。这一轮也是状况百出,大概的情况是十月中旬结束的(我还给自己放了一个国庆节)……主要原因放在结尾的教训里再具体阐述,本部分只阐述安排。
第三轮的复习时长非常依赖于第二轮背诵的基础,如果背的很扎实,那第三轮也会滚动地极其顺利和迅速。同样的话也适用于之后的第四轮、第五轮复习。间隔的越近、记忆会越牢靠。
我自己的第三轮复习时长跟预计几乎相差无几,这一轮的背诵主要是跟着国庆班的课程来串的,并且在制订每周和每日日程的时候我都会给自己安排好双休。所以基本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了。此后的几轮复习也将不再赘述。
当然在这一轮我也悟到了在前两轮没有领悟到的背诵真谛,短时间内准备一个像华政考研这样的应试考试,初高中时期的一字一句、滚瓜烂熟已经完全不适用了(天赋选手除外)。这样的背诵更多的是串联关键词、概念以及自己编答案的能力。换言之,背诵的目的不是把材料真的背下来,只需要自己能编一个80%相近的答案就可以了。
2. 我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特点,通常是非常阴间的作息,大概的学习区间会放在12点-凌晨2点左右。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全程在家中复习,夜深人静的时候更能专注。更多原因是,正常作息由于拖延症所以总是很晚才完成当日计划……间接导致了阴间作息。
当然这里要说的建议是follow your pace,不必完全按照网上的经验贴来,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活动效率会更高、也更能坚持下来。在备考的前两个月我总是很怀疑自己的作息,看着网上早睡早起的考研人也曾陷入焦虑,但试图改变了几天就发现很难坚持,而自己的作息虽然比较阴间,但还能适应和完成计划安排。


3. 总体来说,我的备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7-8月(日均6小时);9-11月(日均8小时);12月(日均6.5小时)。前期的各科时间划分:0.5+0.5+2.5+2.5、中期:1+1+3+3、后期:1.5+0.5+2.5+2。


要说明的是,12月的安排倾向于调整作息以便适应考试时间+背诵肖四、肖八+正常滚动背诵,所以学习时间会较前三个月少些,同时也是因为12月临考前总有些焦虑和内耗。
三、第三部分
1. 政治的学习:时间我压缩的比较紧凑,因为政治的应考方法是背透模拟卷。
(1)前期课程+工具书:徐涛精讲课(史纲)+刷肖1000+肖精讲精练(工具书)。高考没有选历史,因此史纲部分我安排了一些时间听课,如果高中学过这部分内容,那也可以选择不听。这个战线我拉的比较长,因为基本是作为我专业课和法综学累的时候,换换口味才会学政治。这个部分的目的是为后期刷题、背诵铺垫,大概了解是什么、有些什么内容就可以。
(2)中后期课程+工具书:腿姐技巧班+肖四肖八+腿姐背诵手册。虽然今年腿姐的技巧版有部分同学觉得是滑铁卢的,但对我来说还是一个认识往年真题考察偏好的机会。今年的考生有时间还是可以听一听的。肖四肖八就不必说啦。对于大段的肖四主观题其实跟专业课的背诵方法类似。主打一个以关键词为索引,按套话自己编的方法。能达到80%的相似度就算背过了。
(3)总结来说,政治的准备算不上充分,但好在有非常套路的学习方式,按部就班的学下来就能拿到一个不错的平均分。当然,在考试的时候要尤其仔细,注意圈画关键词。今年在考场上我直接把“当时”看作“当前”了,痛失一道大题……39分的客观题,拿到了31分的主观分。
2. 英语的部分:主要采用细水长流的渗透复习法。因为前后期的复习没有什么区别,整体都是平稳安排(每天背单词+一篇阅读或翻译)。
(1)关于背单词。我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来背单词,全程都用了墨墨,大概完整过完了一轮(看似一轮,但应该能顶四五轮),中后期是每天250个左右,一天大概要20-30分钟左右。单词是考研英语的基建之一,没有单词量寸步难行。
(2)关于完型。一开始刷真题的时候,对于完型是比较头痛的。一方面0X年的完型是比较难的,另一方面这个时期才刚开始背单词,完型的四个选项里总有1-2个是不认识的。两方面手段:背单词+易熙人。对于一些连词的选择,或者是单纯考语句、语段衔接的时候,皇后宫女词就比较好用。对于易熙人的课也可以直接看博主们做的总结,有空可以听一下自己的错题或者是完整的课程。大致到后期能稳定7.5+。
(3)关于阅读和新题型。阅读没有做任何进阶学习,主要就是每天一篇(大概20-30分钟),不理解的地方会精读一下+研究出题和答案的倾向。新题型的真题比较少,而且我刷的不算多,在考场被沉重一击了(错了俩)。有时间有需求的同学们可以听一听老师们的课,看反馈都还蛮好的。
(4)关于主观题。主观题的大小作文我开始的都很晚,主要是王江涛的书+石雷鹏的总体课,主要目的是了解要写什么内容和行文结构。比如上海高考作文对于现象或者是图片的描写没有那么长篇幅,但在英语一的大作文里还是需要有较长篇幅来阐述(是有分数的),以及小作文的种类和大概结构。作文是11月才开始的,这个期间几乎是专业课的猛背时间,没有什么时间留给英语作文的系统学习了。当然最后证明这个办法效率还是比较高的。比较少的学习时间拿到一个不错的分。要点总结:了解作文结构+准备关键词+一定套话句式+万能句。我会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刷到一些老师押的话题,然后就在脑海里大致想一个自己的结构,能想的到就结束这个topic,没什么话可说的就点进去看一眼模板。
(5)总结一下英语,一开始我的目标分数是67-72分左右。最后考到了79分。有完型提升的3分,也有阅读的稳稳拿下和主观题的惊喜高分(28+)。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背单词。在高考的时候我很少背单词,在阅读和主观题部分很多都是靠做题逻辑和题感来写。我相信这样的时间我拿去学其他科能带来更大提升。但考研我很需要这十分,所以我花费了很大精力和时间死磕单词。确有成效。
3. 关于法综。法综的背诵安排在上一轮有阐述。且法综是我的弱势科目,没有特别好的经验向大家分享,但有不少避雷的地方可以提供给大家。
(1)整体安排:全程用震川的精讲+冲刺背诵。据回忆精读1轮+背诵3轮左右。后期几乎都是用冲刺背诵版来进行滚动复习。前期精读的时候有跟听一些网课,比如民法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b站课堂”听一听姚总、coco的课;刑法总论部分法硕的课程也能大致覆盖。
(2)背诵or刷题:无论是法综还是专业课,我的刷题量都是非常小的。对我而言,法综分为需要分析(做一下)、需要背诵(只看答案),法综基本只做了一些民刑的案例题,对于“背多分”,我主要研究了答案的写法,按套路复制80%即达到我自己的掌握要求。所以几乎全部的时间我都花在了理解和背诵上。针对今年的考情,对于一些非常规题型表现不够好,对于常规题型则比较有把握。考后根据震川给的答案我预估了自己的分数(最紧和最松的阅卷情况),与实际得分大致没有区别,有把握的题能拿到80%左右分数,完全没印象的题大致也编到了一半的分数。

(1)背诵情况:如同第二部分阐述的那样,我完全无法一字一句背诵,而且因为法理更换了教材,10月中旬后我仍花费大量时间熟悉新的教材,我后期的饼图中占最大比例的是“法理+宪法+法史”。其次,对于真题不同考察方式,我利用了不同背诵要求来进行背诵,民刑和诉讼法很多内容在背诵时只求明白大概内容即可(熟悉程度)。这个背诵方法可以拿到一个及格分数,但需要其他几门课来弥补这个“及格分数”,以求一个较好的初试总成绩。根据往年出题的规律,在民刑上我花费时间很少(求做对案例题+个别概念、构成要件能背诵小标题+编对大致内容)、花费较多时间在法理和经济法上(大概率会出论述题,需要能对大标题展开小标题再展开内容)、花费极少时间在诉讼法上(依靠法考口诀),诉讼法一共复习了两轮。
(2)法综总结:失分较多的原因在于背诵不够全面。刑法转化犯完全没有印象、诉讼法多个小点记忆模糊无法完整阐述。这是今年法综变动给我固定思维的沉重一击。但这个结果对我来说仍然还是可接受的,一共学习时长仅372小时。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我在法综上的问题是付出不够多,而非效率不高。我始终认为对于这样的全主观题考试,输出效果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如何构思一份贴近标准答案的答案才是最重要的事。
(3)今年的真题已经展示了法综之后的出题思路。每个科目可考的题型不固定,要求全面掌握,体量看似减少了(经济法有大量删减),但对于每个点都要求全方位掌握,这也是变相的加负。
4. 关于专业课。首先要说明的是国际法的专业课一向是不为难人的,重者恒重,给分也算宽厚。国经方向和航运方向的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仅在最后50分(国际经济法或航运法)。
(1)选择问题:选择航运法是在我试图学习国际经济法之后改变的选择。因为本科对于国际经济法的学习让我非常头痛,上了很多选修课(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等)对国际经济法仍然是一知半解。而且国经非常繁杂、重点也很多,在我短暂的备考时间很难对此有较好掌握。而航运法主要涉及法条只有一部部门法我国的《海商法》,内容较少,往年重点的也非常集中,很多内容多次考到,部分内容从不出题。而且航运方向在本科上过选修课后也比较感兴趣,最后就选择了航运法。
(2)备考整体情况:对于国公和国私的考察方式也很明朗,按部就班的去精读和背诵就ok。基本国私必有一道案例题,国公则是背多分比较多,但也很考验展开能力,需要完整背诵。在专业课我付出了比较大的精力,做了anki卡组并且每轮背诵都没有偷工减料(诉讼法就完全相反),国公国私的体量都不小,也是占了我备考时长的大头,约为532小时。
(3)背诵情况:据回忆,1轮精读+4-5轮背诵。后期熟练之后对重点处滚动频繁且较为顺畅。在第二轮背诵的时候我制作了国公和国私的anki卡组,但做卡组也消耗了我很长时间,虽然后续背诵变得快捷,且可以利用琐碎时间,但确实消耗很大精力。习惯这种背诵方式的话,有时间可以考虑自己做,没时间也可以购买一些别人做好的卡组。对于海商法,他的考察内容是比较有串联性的,法律渊源、船舶、船员、船舶物权、典型合同(运输、拖航等)、碰撞、救助、污染、保险(碰撞引发的多个知识点),再到最后的争议解决。所以我采用了做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背诵。
(4)总结:国际法整体专业课的应试难度是不高的,根据往年经验贴准备就能有一个不错的分数。当然也推荐试一下航运这个方向,在本科期间会开设海商法课程的学校不多,意味着大家都是一个起跑线,且背诵内容不多,比较小众,很少有超纲题出现。
四、第四部分
首先,在准备一个考试的时候,研究他的真题考察方式和一些经验贴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前人的经验、考试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来备考,这决定了备考效率有多高。如何舒舒服服无痛上岸的关键点也在此。法考的我有超长时间都在刷题,考研的我一共刷了不到20小时的题(主要目的是研究自己的手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当然真题仍然很重要,但重要的是答案。是我们输出的质量,至于书写的过程,可以省略,在脑海中想一想就足够了。同时,在备考时我也曾为研友们每天的学习时长而焦虑内耗,但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己更舒适的时长和时间,如果某一周我天天10+小时,那我一定会加倍摆烂一周。只要能完成自己的每日计划,而这个计划是可行的,又何必在乎每天是否学习了10+小时呢?每周双休真的很快乐!
其次,对于很多内容不用死磕到底,备考的目的是通过考试,而不是针对某个精深小点进行通透了解,尤其是国际法这样体系庞大且规则是多方协商而成的,深挖的代价非常大,知识储存能够应付考试就足矣,剩下的交给作为研究生的你吧~
最后,既然选择了考研,就请全力以赴吧!这是一场重要的考试,所有的努力都会伴随着上岸而甘之如饴。而这也只是一场重要的考试。考研人像是在海里挣扎求存、拼命游向眼前的岸边,但回头看看,身后也有岸。考研可以是短期唯一的目标,但美丽人生不只有考研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