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80+答案— —2018年国考地市级申论答案与解析(第一题)

国考2018年地市级申论答案与真题解析
一、“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10分)
要求:(1)准确、全面,有条理;(2)不超过200字。
【林宇材料解析】
材料1
位于R市郊西隅的沙坝村,总面积约10平方千米,山清水秀,历史悠久。
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文件一层层传达下来,但沙坝村却没有变革的迹象,人们还在观望。(第一个阶段:确立制度)时任大队书记的杨某回忆说:“那时候土地、山林还有各种财产都是国家(集体)的,国家的东西,哪个敢随便动!”
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第二个阶段:制度落实)。从此,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村民对于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当时的规定是:所有承包地土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在承包地上建房、烧砖瓦等。虽然承包时大队已经确定承包期是3至5年,但是,村民中仍有人怀疑分田到户不长久,会不会“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直到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村民们的忧虑才初步解除(第三个阶段:明确期限)。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算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了给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第四个阶段:稳定关系)。
材料2
L村位于某省中北部沿海平原区,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冬小麦与夏玉米一年两季轮作,经济作物以苹果为主。L村的土地分为两类,一是“围庄地”,在村庄周边,有较好的水利条件;二是“洼子地”,离村庄远,水利条件较差。与全国大多数村庄一样,L村也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根据当时的政策完成了“二轮土地承包”。L村把全村土地分成两份,一份为各户承包的人口地;另一份为机动地。机动地主要用于给新增加的人口增地。
与其他村庄二轮承包普遍执行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不同的是,L村在机动地上实行“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自二轮土地承包以来,L村的人口增减变化将近百人。L村给新增加的人口分配土地先从位置、水利条件较好的围庄地开始,围庄地分完之后,新增加的人口就只能分到洼子地了。到了2014年,预留的机动地全部分配完了,“增人增地但减人不减地”的办法也就难以为继了。
村民李某在二轮承包时家里只有他们夫妇和未成年的儿子,多年后儿子娶妻生子,都没赶上村里分地,一家6个人种着3个人的地,收入窘迫。特别是每当看到邻居张某家2个人种着9个人的地时,颇有怨言:“明显不公平,就应收回重分。”但张某对他的话却不完全认同:“我家地多人少是事实,可二轮续包的时候就是这样,30年不变也是国家规定的。”
与李某、张某想要地、想种地不同,L村还有不想要、不想种地的人。76岁的万老汉,家里有6亩地,儿子和孙子都在外地打工、上学。每年的秋收季节都是万老汉最发愁的时候,繁重的劳动都得雇人帮忙。他想把地流转出去,但因为地比较零散,收益也不高,流转也很困难。村里和万老汉情况差不多的还有二十多人。近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的王某说:“种地费时费力不说,农忙时回家打理,请假还要被扣工资,不合算。这两年一直是托付亲戚来种地,没什么收益,明年也不想这么干了。”此外,村里还有10户完全脱离农业的家庭,因各种原因,他们承包的土地大多撂荒了。
现任村支书告诉记者说,村里二轮承包后一直没进行土地调整,这是因为国家对土地调整有政策,明确提出“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小调整”的间隔期最短不得少于5年,而且“小调整”只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个别农户。2006年因为村民的承包地占用量与家庭人口不均衡,村里曾有过一次调整的打算,村委会研究决定:凡是人口减少以及已经迁往城镇落户的农户,其承包的土地份额一律收回,另行发包给新增人口的农户。村民石某因妻子去世而被收回了2亩地。石某不服,将村委会告上法庭,要求返还被收走的土地。
法院经审理认为,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承包土地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的原则。根据该法律,家庭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农户整体,而不是家庭成员个体。只要承包方的家庭还有人在,土地就是不能收回。只有在承包经营的家庭消亡,或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并转为非农户口的情况下,发包方才可以收回承包地。如果承包方自愿放弃承包地,则应提前半年提出申请。最后法院判决村委会返还石某土地。石某这一告,那次土地调整就没往下进行。后来,国家对土地调整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多次强调“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2016年春,李某和一些农户以土地承包量有失公平为由找到了当地政府,要求调整。这一诉求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面对这种局面,村支书无奈地说:“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很大,看来村里的土地调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
【林宇分析】
这是一道归纳概括分析题。
这道题目较为简单。材料1和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题目要求请你概述这一发展过程。通过“发展过程”这个要求,我们可以判断,这道题目的答题逻辑,就是以时间为顺序来解题和组织答案。
那么,材料1具体地区分了时间顺序,分别是1980年前后、1981年底、1984年、而后、党的十九大几个关键时间点。那么,按照很多人的理解,这道题目答案就出来了。
于是,就有了这种答案:“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发展分以下四步:一、1980年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文件;二、1984年中央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在15年以上;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土地承包关系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2003年实施《土地承包法》确定减人不减地原则,2006年提出小调整、大稳定的前提是稳定的要求;四、2017年十九大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这个答案是否非常简单,也符合材料逻辑,显然成为很多人的考场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存在着一个问题,即简单罗列材料要点、没有任何归纳概括。而这个题目,要求“概述这一发展过程”,即归纳概括,而不是简单地抄材料。
既然要归纳概括,那么有人就这样来归纳了:材料1出现了“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2出现了“二轮联产土地承包”。既然不能简单罗列,那么就按照材料要求,归纳成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会好多了吧。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答案:“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是在两轮土地承包中完善发展的:一、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将耕地搭配后均分,分田到户,村民享有经营权、使用权。2、对承包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建房烧瓦。3、承包期限从三至五年,变为十五年以上,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二、第二轮土地承包:1、分为人口地和机动地,实行以户为单位,减人不减地政策。2、力求稳定,严格限制土地调整。3、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虽然这个题目有了归纳概括,但这还不太符合题目要求。确切地说,是还不符合出题人的意图。那么,出题人的意图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设定的呢?
我们来看材料:
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文件一层层传达下来。时任大队书记的杨某回忆说:“那时候土地、山林还有各种财产都是国家(集体)的,国家的东西,哪个敢随便动!” 通过这部分尤其是大队书记杨某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出来的事物。在此之前,是不存在的。而现在有了,其实就是建立了这个制度。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一阶段提炼为建立制度阶段。
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 看到这里,在之前确立制度阶段前,杨某说了大家都不敢动,因为是国家的东西,大家都在观望中。那么,到这个阶段后,大家不再观望了,相信了国家的制度是真实的,于是这个制度就得到了初步落实。因此,可以将这一阶段提炼为制度落实阶段。
从此,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村民对于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当时的规定是:所有承包地土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在承包地上建房、烧砖瓦等。虽然承包时大队已经确定承包期是3至5年,但是,村民中仍有人怀疑分田到户不长久,会不会“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直到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村民们的忧虑才初步解除。 通过这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大家虽然落实了制度,对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但大家还是有怀疑,担心承包地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因此,大家都不太敢对土地有大规模投入,还是半信半疑。但中央的一号文件提出承包期限后,大家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可以想着15年内都能够有地可种了。因此,这一阶段可以提炼为明确期限阶段。
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算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了给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在这部分中,“中央提出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给农民吃了定心丸”这些话语,可以看出农民对土地承包仍有顾虑,主要担心上一阶段的15年过后,国家会怎么办?是否还会收回?那么,中央连续两次提出延长三十年后,就是让农民的心里踏实了,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了,且材料中明确提出“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就可以将这一阶段提炼为稳定承包关系阶段。
因此,答案就出来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题目要求是依据给定材料1和给定材料2,但主要内容尤其是时间逻辑顺序主要在材料1。材料2的内容,更多的是对材料1的具体阐释,尤其是材料1各个阶段在农村的实际表现。因此,材料2的内容,更多的体现在答案的内容部分,而不是材料的主体部分。
【林宇答案】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确立制度阶段:1980年,中央印发多份文件,建立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政策,各地处于观望状态。二、政策落实阶段:承包责任制得到初步落实,村民对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但各地执行方式有区别。三、明确期限阶段:中央明确“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解除了村民的忧虑。四、稳定关系阶段:为稳定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中央两次做出承包期延长三十年的决定,给农民吃了定心丸。(202字)
— —节选自林宇《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系列(申论咨询答疑辅导+V:linyugongkao)
编者按:
作者2016年国考申论79分、2017年国考81分,后于19年参加国考77分、21年国考81.5分。2017年国考取得81分后,遂于2017年3月28日在QZZN论坛上开始把考场答案和解题过程,以题为《两次国考申论76+给大家分享一下申论高分答案和解题心得》进行发表,后续每一年都写了一篇真题解析,故而形成了这个真题解析系列。发表后,在QZZN论坛阅读量达到1500万+的爆款,因影响论坛招生被删。后为满足大家需求,于19年陆续发表在知乎,并每年更新一篇国考真题解析,目前获2000万人阅读、27万人收藏、11万人点赞、10万粉丝关注,成为知乎全网最受欢迎、最实战派真题解析系列。现于2023年7月发表于B站,此系列解析其他题目,请在B站专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