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供奉的出马仙
出马仙五大家(文章来源于网络)
在华北和东北,有“五大仙”的说法,即五种颇有仙气的动物。老北京一般这样分:大仙爷(狐)、黄大爷(黄鼠狼、黄鼬)、白五爷(刺猬)、柳七爷(蛇)、灰八爷(老鼠),合称“胡黄白柳灰”。京城百姓供奉五仙不奇怪,怪的是,紫禁城里竟也有祭拜它们的地方。至今,这几种动物在故宫里还流传着不少真假传闻,我们请来故宫博物院工作 ,给大家讲讲这些老故事。
逊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提过,清朝的时候,宫里把“胡黄白柳”几位爷称作“殿神”——从我们常说的“五大仙”里去掉了“灰八爷”。可能因为另几位都拿它当点心,怎么看也不像拜把兄弟。所以今天我们就只讲故宫里的“四仙”。
2018年12月《博物》上,就讲过有关“四仙”的一些民间传说。
在宫里,殿神是太监的保护神,皇家不供奉,只有太监供。太监中流传着一些传说:“殿神”是皇上封的二品仙家,而且忌讳牛肉,太监要是吃了牛肉就是犯“大五荤”,殿神得给他抓住,在树皮上蹭嘴(很简单的处罚方式)。“末代太监”孙耀庭也提过,传说中殿神戴缨帽、穿黄马褂子,个儿不高,两眼炯炯有神,夜里在宫里到处溜达。这倒对得上,这几种动物个儿都不高,也都是夜里活动。
狐仙:宫中藏玄狐,角楼住总管
别看现在北京见不着狐狸,原来可不少。《清宫述闻》记载,御花园中的延晖阁“相传阁供狐仙”。《青琱杂记》还描述了曾经养在宫中的一只狐狸:“顺治间宫中出一元狐,纯黑色,额点白,遍体光泽,前趾螺纹如柔荑。”这元狐其实就是玄狐(黑狐狸),因避康熙爷玄烨的名讳,把“玄”改成了“元”我还听朋友讲过在故宫目击“玄狐”。这位朋友是故宫博物院职工的孩子,20世纪60年代时,他和小伙伴们在东花园捉迷藏,那时荒草挺高,忽见一条黑色狐尾在乱草中晃,跟大笤帚似的。他们急忙追过去,一直到北墙下,跟丢了。如今他已退休多年,却还记得这事。
故宫御花园延辉阁,相传供奉狐仙
神仙也分三六九等,有领导有下属。狐仙里就有“总狐仙”,叫狐总管,住在内城东南角楼(博物君注:至今尚存,来京游客去“明城墙遗址公园”即可看到,相当壮丽)——就是电影《邪不压正》里,李天然坐火车进北京时看见的那个城楼,俗称“狐仙楼”,外国人译为“狐狸塔”。
这位狐总管有段“严惩下属”的传说故事。以前西单牌楼有个狐仙,占着一户人家大宅子,导致房子租不出去,房东在家大骂狐仙,晚半晌狐仙把房东儿子拐走了。房东一怒之下备了酒菜、写了文疏,到狐仙楼投诉。过了几天,那只狐狸的脑袋被挂树上,传言说是狐总管给毙的……
胡伯特•C•怀特《燕京胜迹》中的东南角楼,标注为“狐仙楼”
《邪不压正》里的“狐狸塔”。电影中关于狐狸塔的谋杀悬案,记载在《午夜北平》一书中
黄仙:进门前请先打招呼
“黄大爷”的故事就多了。黄鼠狼很适应城市生活,至今在故宫里还有种群。故宫工作人员会日常巡查各殿的电闸箱,某天一位负责巡查的老大爷开了闸箱,发现里面藏着一位“黄大爷”。俩爷相见,分外惊奇。“黄大爷”吓了一跳,又来不及躲,就站起来,盯着老大爷。老大爷大呼一声,夺门而逃。
外面的同事听见动静,以为出什么事了,一问才知是碰上黄鼠狼。大家再一块进去看,早没影了。转天早起,老大爷上隆福寺早市买来酒肉,早早进宫去给供上,晚上下班再看,嘿,全让它搬走了……
黄鼠狼喜欢站立、与人对视,显得颇具灵性。在故宫博物院的非开放区域,老一辈工作人员习惯先喊一嗓子再进门。这规矩早在清代就有,溥仪讲:“太监若是进入无人去的殿堂,必先大喊一声‘开殿!’才动手去开门,免得无意中碰见殿神,要受惩罚。”今天故宫里的职工保留这个习惯,更多出于实用目的——长久未开的房屋,可能会有小动物居住,需要先惊动惊动,让它们躲开,免得吓人一跳。
纪录片《故宫100》中,工作人员入殿前先喊了一嗓子
“黄大爷”也有捣蛋的时候。太监们某次给慈禧太后做寿,正拾掇,发现宝座湿了一大片。首领太监赶紧找个烙铁熨干,事后问手下的太监:哪个得罪殿神啦?可谁也不认。首领写了道符送到御花园堆秀山,假山上的御景亭就是供奉殿神的地方,一顿烧香磕头。第二天,堆秀山前躺了一条死了的黄鼠狼。如今没太监了,受罪的是警卫——黄鼠狼3~5月发情,叫声屡屡触动警报,警卫人员可没少受虚惊。
堆秀山上的御景亭
我上一次见“黄大爷”还是在御花园东北侧的东长房,嗬!让猫追!这个惨呐,我就把猫给撵走了……想想好几年过去,那老猫都无常了。
2011年在熙和门拍到的黄鼠狼
白仙:会蹦跶的藤条椅
好些人都问我,宫里有没有什么灵异事件,我听到最灵异的,要数“白五爷”。研究故宫的专家吴空先生说,20世纪50年代他和同事在故宫夜巡,巡到景运门外的一片茶座(现在那里仍是茶座),忽有一藤椅子自己在那蹦。巡逻这二位吓坏了,赶紧报值班室,众人赶来打灯一看,椅子底下有只刺猬,在那拱呢。你还别说,灯一照,它浑身发白,难怪被称作“白五爷”。
今天的景运门外茶座
至于清朝的故事,也有点邪门。那时各王府都供五仙,小醇王载沣不信邪,一脚把刺猬踢沟里了,据说他脸上当即一阵煞白。后来汪精卫在银锭桥行刺载沣失败,载沣捡回一条命,立马开始“真香”了:在自己府里的小庙摆了供桌,要感谢仙家。他刚一行礼,窜出一只黄鼠狼跑掉了。坊间便传言这是王爷命大,仙家也受不起王爷一拜。后来醇王府大管家张文治出来辟谣:这黄鼠狼是王爷叫庙里人准备好的。此事被溥仪记载在回忆录中。
爱新觉罗·载沣,溥仪之父
还听老人儿说过,“白爷”会发出老头咳嗽的声音。有本《我在故宫看大门》的书里就写过,作者在东华门当实习警卫的经历:“夜里我一个人在漆黑的大门洞里晃悠,门外就是红尘万丈的东华门大街。这时总听见身后有个人在咳嗽,像个老头子。我吓得不轻,头皮发紧,双手汗湿。后来警卫队有见识的人告诉我,其实那不是人声,是刺猬叫唤。”(博物君注:问过长期观察华北刺猬的同事,他在野外也见过这样咳嗽的刺猬,多半状态不太健康。曾有人救助咳嗽的刺猬,用过抗生素之后便康复了。由此推测刺猬咳嗽,可能是得了肺炎之类的呼吸道疾病,和人得病咳嗽一个道理。)
柳仙:轧死“柳七爷”,卖车保平安
这二三十年来,故宫里确定被员工目击的“柳仙(蛇)”有三位:东华门有位红脸的,西牌楼门有位黑脸的,箭亭子南边有位黄脸的。我好久没听说它们的消息,还以为早就作古了。谁料2017年7月的一个早晨,保安跑来说,东华门有汽车轧死一条蛇,仔细一问,那正是红脸“柳仙”。几位老师傅听见,嘿嘿冷笑:谁的车呀,赶紧卖了吧,轧死了大仙还了得了。
西牌楼门(这是故宫老地名,在今天的熙和门外)那条黑脸的蛇,以前常有人见着。现在路边的绿化带,那时候还是片菜地,职工下班有时见它在路中间横着,还会拿簸箕撮起来给扔进菜地去……
今日的熙和门外,这些绿化带过去是菜地,清朝时是大空场
清宫姚太监也讲过“柳仙”的传说,不过故事发生在颐和园。这两条“柳仙”名为大清、二清,个头能大能小,大了如蟒,小了像虫(博物君注:可能是把多条个体都安在这二位名头上了),住颐和园大船坞。撞上也不用怕,迈过去就行,不伤人的(实际上蛇确实不会主动伤人)。后面讲的就玄乎了,权当听一乐吧:姚太监在佛香阁撞着两位殿神耍钱,他进去问了一声,灯一灭就没人了。[/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