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老婆-大和号

大和号战列舰(日文:やまと,英文:Yamato)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海军建造的大和级战列舰一号舰,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曾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日本帝国的救星”。
1945年4月7日,大和号在冲绳岛战役中,被美军飞机击沉于日本九州西南50海里处,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特攻作战精神的炮灰。大和号的沉没,也宣告了大舰巨炮时代的彻底终结。
在沉没超过半世纪后,该舰仍然作为不少电影及动画的题材,继续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

中文名称
大和号战列舰
昵称
压码头,打伞的大姐姐等等
英文名称
Yamato
研制时间
1937年
服役时间
1941年
定型时间
1938年
沉没时间
1945年
复活时间
2199年(雾)
研制背景
自20世纪30年代初叶起,已经跻身于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帝国海军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英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5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日本提出军备建设的平等要求,主张制定世界各国共同的最大限度的拥有量,以“保证相互安全”,但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1936年,日本拒绝在新的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并宣布退出裁军会议。1936年6月,日本修改国防方针,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即日本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军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再以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截击并歼灭由美国本土前来增援的美军舰艇编队。
由于日本是一个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资源匮乏的国家,日本在战舰数量上根本不可能与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丰富的美国竞争,更无法在战舰的数量方面,同美国海军抗衡。日本按照其明治时代以来“数量不足,质量弥补”的方针,确立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对方的数量优势的发展战略。日本海军预计,美国海军建造的战列舰舰艇宽度由于巴拿马条约的限制,将搭载406毫米(16英寸)口径舰炮。而日本早在1916年就试制过460毫米口径舰炮,1920年又制造过480毫米口径火炮,在大口径火炮制造上具有一定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和现实鼓舞下,日本海军开始准备建造搭载460毫米口径主炮的超级战列舰,并组建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
建造计划
1934年10月,日本海军军令部对海军舰政本部正式下达了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任务,要求装备460毫米口径主炮8门以上,155毫米口径副炮12门(四座三联装),或者200毫米副炮8门(四座双联装),最高航速30节以上,舰体防御装甲能够承受自身主炮在20000-35000米距离上的打击。新舰由舰政本部第四部福田启二大佐负责整体设计,由平贺让造船中将负责技术指导,从1935年3月10日至1936年7月20日,先后提出23个设计方案(A-140—A-140F5)。最初的A-140方案,新战列舰正常排水量69,500吨,长294米,主机输出功率20万轴马力,最高航速31节,续航力8,000海里/18节,新舰的3座3联装460毫米口径主炮和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一样,集中配置在前甲板。日本海军最终采用了两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在前甲板,1座三联装主炮塔配置在后甲板的设计。被认为是最佳的战列舰主炮配置方式。在新舰的各种设计方案中,动力装置计划要使用蒸汽轮机和柴油机并用的混合动力。由于日本海军安装了柴油机的大鲸号潜艇母舰故障率较高,最后放弃了这一计划,在最终的A-140F5方案中只采用蒸汽轮机。
在制造主炮时,日本遇到的一个重大难题便是如何保证高膛压条件下主炮炮身能具备足够的强度。1920年试制的480毫米舰炮便是由于强度不足而在试射中报废,460毫米舰炮在减装药的情况下勉强通过试射。为此,吴海军工厂舰炮部采用了新的火炮自紧技术。通过内压增强炮身的强度。用这样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炮身在试射中取得了成功,其身管寿命达200-250发。
1945年4月7日凌晨,美国潜艇在九州岛西南海面发现了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并在东海洋面遭到美军舰载机攻击,被命中鱼雷10枚,炸弹24枚,于14时23分大幅左倾,前部弹药库殉爆沉没,第2舰队司令官伊藤整一中将,舰长有贺幸作大佐以下2498名阵亡幸存者仅269人。
谁家老婆沉了认领一下!
现况
如今的大和,在北纬30度43分、东经128度04分,即长崎县男女群岛女岛南方176千米,在水深345米的地方,舰桥由底部折断并在舰首之下,而舰首朝北西(方位310度)、舰尾部朝东(方位90度)方向,右舷下是舰首部的一号副炮遗留下的原型部分,在覆转状态下的三号主炮塔基部结构,于后部附近的原型舰尾约170米之间,中央部的原型是剩余舰体的中央部份,成为一个起伏,并在舰尾舰首70米以南成覆转的状态,约一半埋在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