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产品到底在哪些方面潜移默化我们的生活习惯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数码产品愈加繁多,在不知不觉中,有许多生活习惯已经被潜移默化的改变。
今天下班有点晚了,一个人走在街头,有几位小学生关顾路边支起的小摊,看着他们娴熟的扫码付款,不经有些恍惚:记得小时候也很喜欢路边小摊,情形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自己从裤兜里掏出来的不是手机,而是皱巴巴的一块五毛。
原来手机付款几乎早以成为习惯,甚至有许多新生代没有见过实体货币,这说不上是好是坏,本文志不在这些方面,更多的还是想盘点一下,数码产品还改变了多少生活方式?
(图源网络)
无限延迟的下班时间
离开公司不代表你已经下班了,下半场的工作会通过微信找上门来。
在我的学生时期,与大多数人一样,我参加了社团,那时候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通讯APP,社团工作与私人生活的界限也有了模糊的迹象,基本上社团工作的展开都是通过微信来延续,经常写文到深夜,虽然没什么实质上的金钱补贴,但这种白工打的还算是心甘情愿。
直到实习开始,才明白什么叫做离开公司不叫下班,微信不响才是下班的真正含义。上班时间忙活完直到下班点到了,离开公司回去的路上手机就收到了一堆的微信消息,「数据做了吗?」、「今晚给我做一份报表」、「明天合作方要来,给我做个预案」等等等等,相信这些诸位职场人深有同感吧?
微信拉进了我们生活的距离,同样也模糊掉了工作的界限,上班看着电脑,下班盯着手机,仿佛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足不出户干天下的饭
手机可以点外卖应该是现代“四大发明”中改变生活最大的事物,上班到午休时刻,基本上都是外卖解决,平时不想做饭也可以随便恰点四海之内的美食。
以前做饭是因为出去吃还得到处找地方,现在可就方便了,手机打开外卖APP,上到北京烤鸭,下到包子油条,基本上想吃的都可以吃到。
当然了,最为重要的是,它让人变懒了,更不愿意自己动手做饭,多方便啊,点了外卖半小时就可以送到,自己做饭费工夫不说,饭后洗完收拾厨房更是一个大工程。不过呢,外卖终究还是有食品不卫生的顾虑在。
不出门一个人也能娱乐
新时代的人,宅家属性拉满是常态,网络社交成刚需,社恐基本上人人都有。
社牛终究是少数,即便是周末双休,我也还是更愿意待在家里,虽然也有朋友,不过更多的还是选择在家里掏出手机打游戏,以前还会觉得手机性能那么差,打游戏卡有什么意思,逼迫自己出去玩。
现在好了,骁龙8+的性能和功耗比,直接让高通重回骁龙835时期的口碑,这下没借口说手机发热量大,《原神》、《王者荣耀》是真的有意思,线上约几个朋友一起玩,一个周末就过去了。
记录生活的方式变得更为简单
我家坐落在一个贫穷的小县城,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想要拍一张全家福都需要找人借一台相机,以至于年轻时期的父亲已然记不清,很难将布满皱纹的脸与年轻风华正茂的他联系起来。
在手机影像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想要记录生活的点滴,只能依靠数码相机来解决,但当时数码相机可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负担的起的。随着iPhone 4s引领时代的给手机引入800W像素起,记录生活的方式悄然间变得简单的多。
800W像素放到现在来说,动不动就1亿、2亿像素的传感器,画面细节保留肯定有所不及,但它起码让手机影像的能力拉高了一个档次,提升到能用且好用的程度,给了一个简单且容易的记录生活方式,现在大家看见有意思的,只需要拿出手机,就可以进行记录拍摄,不再需要相机去留影。
结语
数码产品,尤其是优秀的数码产品,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被它所改变,支付方式也好,娱乐项目也罢,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手机,在如今这个社会可能真的寸步难行。
这些改变大体上是好的,偶尔有沉迷手机的迹象,更多的还是因为个人不加以节制的原因,当然了,科技的发展动力,就是要让人变懒罢了。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