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15阅读论文——从立场彰显到科学发展迈进: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十年变迁

2023-02-15 23:05 作者:一只毛狗  | 我要投稿


问题的提出

课程的问题在教育上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施瓦布的实践性来自亲身经历的实际情况,古德莱德五种有计划的实践课程,理想-正式-领悟-运作-经验;有学者认为理想课程是重要的信息来源,教育社会学视角认为,法定课程内容多大程度上能进入课程取决于教师的课程重构;教育心理学视角认为,课程内容更重要的是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结构之间的关系,即可被幼儿适应的课程。

综上,本研究认为幼儿园课程实践是幼儿园依据理想和正式的课程设计课程方案,并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贯彻实施的一种实践活动,是从理论到实践不断螺旋推进的过程。//课程变革是一个理论与实践需求结合的过程,正如斯滕豪斯所言,课程是将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的一种尝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修正的过程。

回顾我国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是盲目模仿-有意识借鉴-自主创新的过程,2010-2020是承上启下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行的十年,是走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十年。

一、近十年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的变迁脉络

(一)幼儿为本的课程价值与理念呈现

制约课程价值确定的第一个关系是社会要求和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从开始的社会需求角度,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为学业准备打好基础,到2012年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学前进入大发展时期,为科学保教、规范管理而推进的课程指导标准,再到2016《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幼儿园应该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打好基础,到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从法律角度明确提出学前儿童教育应当坚持儿童优先和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尊重儿童人格。这是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的转化,幼儿为本的课程价值理念要幼儿园课程中要坚持发展

(二)彰显教育本质的课程组织与实践推进

课程实践的整个过程就是课程价值实现的过程,价值理念的变革必然引起课程组织与实践的变革,改开初期,课程内容组织与实施的超载问题严重,教师课程教材三中心模式是幼儿园课程的主要手段,之后国家通过课程政策,落实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原则为抓手,展开了一系列的治理小学化现象的工作,明确了价值取向,明晰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组织方式

(三)指向内涵质量提升的课程实践成果转化

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了多元开放的趋势,课程结果的转化的基础上结合了本土经验,代表性的浙江安吉游戏和江苏省的课程游戏化项目

课程实践成果转化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这种认识活动伴随着课程实践的全过程,反映了课程改革的有效性。走基础课程不断改革,来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比应运而生

二、近十年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变迁的反思

(一)课程、教学与游戏等基本概念在边界及关系上仍需厘清

游戏与教学既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游戏与教学是学前教育中两种不同的活动,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它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强调教师的作用。游戏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的,塔强调的是“过程”“表现”和幼儿自主的活动,强调幼儿主导作用。

(二)对国外的借鉴模仿与基于本土的创新实践仍有待突破

在中西学前高度融合的今天,怎样挖掘本土特色,让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彰显中国特色,是我国研究者共同追求的方向

(三)科学的教育观念在思想理念与教育实践之间仍存在距离

以幼儿为中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的教育观念与行动的统一是一大挑战。存在着。。。。现象,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改革底子薄,欠账多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是幼儿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难以跟上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导致

三、新时代我国幼儿园课程实践推进的展望

(一)关注逻辑起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理论话语体系

学前领域有很多理念存在模糊,固然有学前起步晚,大量借鉴西方有关。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园课程研究的逻辑起点,我们要立足中国实践,植耕于中国文化语境,在深入研究本土文化脉络和本土经验的基础上,贱狗本土经验的概念范畴,要更深入地联系国外的学前理论

(二)扎根中国大地,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模式

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模式是一种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因而在课程实践中要坚持以实践的认识论为指导并贯穿课程创新模式的始终。首先,一定的改革要落地生根,要来源于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其次,世界上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前理论,这是因为每个幼儿和幼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需求,最后在实践中要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实现良性互动,进一步探索促进中国儿童发展的课程实践路径

(三)依托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促使课程实践向内涵式发展迈进

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改革是否取得收益教师是最关键因素,然而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仍然是学前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不利因素,是科学理念不能落地的重要原因。关键在于聚焦于师幼互动,课程实施,教学法的运用,开展协同育人的进程等等,教师发展长效机制的双方面的,一方面是透过教师的执教可以反应教学过程中的状况,从而更好地提供帮助,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2.15阅读论文——从立场彰显到科学发展迈进: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十年变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