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电影&广播电视专业664&864考研经验分享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浙江师范大学的电影和广播电视两个专业,这两个专业的两门专业课考试内容相同,报录比相较来说比较低,学姐就先带大家看看啦~

一、学校/专业/报录比/分数线
NO.1 学校招生情况
浙江师范大学,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师大在研究生招生中呈扩招趋势,今年共招3041人,比去年增加61人,总体来说每年都在扩招哦!

NO.2 专业招生情况
电影和广播电视两个专业在2023届的招生中增加了非全日制的生源,专业也呈扩招趋势,报录比维持在10以下,实际录取人数也比拟招录人数要高,总体来说相较于其他学校还是比较容易上岸的。

NO.3 复试分数线
浙师大的分数线基本与国家线持平,也有自划线的情况。


二、备考方面
NO.1 考试情况(2023)
1、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 英语(二)
③ 664 影视艺术概论
④ 864 影视创作与批评
2、参考书目
① 664 影视艺术概论
1.杨远婴主编,《电影概论》(第2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
2.常江,《中国电视史:1958-2008》,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3.李少白,《中国电影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参考期刊《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电视研究》
② 864 影视创作与批评
1.陆绍阳,《视听语言》(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2.聂欣如,《纪录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
3.李道新,《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参考期刊《电影艺术》《当代电影》《电视研究》

NO.2 复习建议
1、 浙师大的电影和广播电视两个专业的考试科目相同,背诵的内容为主,需要积累的地方也很多,多看多背多写总是没错。
但具体来说,664注重理论背诵,会与时事热点相结合;864注重会看会写,面对热点有自己的见解,真题也考到了影评之类。
都是需要多加记忆的科目,这里建议大家背诵的时候在课本上多做笔记、复习的时候多列大纲,方便背诵和记忆~
同时也要学着自己写影评,对语言内容有个好的输出,以免临时大脑短路写不出来。
因为要写的内容有很多,所以卷面的整洁度很重要。练字的环节必须要提一提,书写不工整的小伙伴可以提前在平日里练一下字。写字的速度也要练一练,除了最后冲刺阶段的考试模拟阶段,平常也建议大家对一道题的作答计个时。
2、 浙师大的出题很开放,除了书本上的内容也需要了解热门事件,不能埋头复习。除了每周了解国内外影视热点,参考书目推荐的期刊杂志要多多关注。浙师大老师的相关论文也要多多参考。
因为数量比较多,但以了解和积累为主,这里建议大家把近一年的相关书刊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或者是关注研究电影电视的公众号、短视频、影评内容之类,了解学术界的相关话题内容。
除此之外,看电影电视也很重要,如果因为复习没有时间看原片的话,多看一些影评也可以。但一定要多看,不论是影片还是影评,思维不能被禁锢在某些方面。
3、 2023届浙师大对664和864的考试内容进行了大改,考试科目名称改变(664:艺术学概论→影视艺术概论;864:影视艺术综合→影视创作与批评),参考书籍也全部更换。
23届是科目变化后的第一次考试,真题有很大参考性;不过23届之前的试题可作为参考,了解老师出题思路。
从664的参考书目来看,《电影概论》的涵盖内容很广,包括电影所涉及的技术、工业、文化问题,全面梳理人类认识影像、制造影像的过程与途径,分为媒介特质、 创作流程、 生产机制、 历史过程、国族特色、批评框架六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对其他国家电影内容的介绍。书本比较厚,内容比较多,需要多加记忆。
而《中国电视史:1958-2008》《中国电影史》两本就是介绍中国的电影电视发展历史,猜测出题会对分析中国影视某阶段某方面某些特点进行分析,需要了解中国电影的发展、风格、变化、拍摄、类型等方面。电视电影历史占分比较多,也是重点复习的一个方面。
从864的参考书目来看,《视听语言》对电影的思维、结构、创作进行介绍,提供了影像、声音、剪辑等方面的技巧,各类题型出现的可能性都很大。《纪录片研究》作为系统阐释纪录片理论的著作,关于纪录片的定义、种类、创作等方面,记忆点比较固定,多加记忆即可~
《影视批评学》以影视批评特性、影视批评功能、影视批评主体、影视批评模式以及影视批评写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不难推测出考试内容会往分析、影评上边靠,比起664更加注重实际操作,需要多看多练多写,了解时事之类的。
总体来说备考范围变小,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校资讯,以便及时调整复习方向!

NO.3 真题解析

试题解析(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2001年7月9日开播的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感兴趣、前沿、吸引人的选题。
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具有科普历史知识及深入点评讲解的作用。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 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第二代导演: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三、四十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五、六十年,甚至八十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第二代导演”最大的成就是,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 “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
在艺术上,这代导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
华语电影:华语电影是指用汉语制作的电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开始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第一部黑白无声电影《定军山》,中国人随后在上海与香港拍摄了更多华语电影;随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动,华语电影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等地渐次形成各自的系统。其中中国香港更是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口基地、世界第三大的电影制作中心,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华语梦工场”、“东方之珠”。随着国际及两岸三地间交流的日益密切,各地的华语电影也在不断地融合、互补、发展之中。
中国好声音:《中国好声音》是浙江卫视推出的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节目邀请明星导师言传身教,为中国乐坛的发展提供一批怀揣梦想、具有天赋才华的音乐人 。四位导师通过盲选选择自己心仪的学员组成战队,并带领自己的战队进行战队内和战队间关于音乐的对抗。节目重树“声音”本位,对于所有学员只有一个评判标准:声音。
电影《芙蓉镇》:《芙蓉镇》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6年摄制的剧情片,由谢晋执导,刘晓庆、姜文主演,于1987年3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公映。该片根据古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芙蓉镇上的女摊贩胡玉音靠劳动致富,却在从“四清”到“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政治运动中饱受迫害,她与“右派分子”秦书田在共患难的过程中产生真挚爱情,共同迎来拨乱反正的时刻。
长镜头理论:长镜头理论是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指主张对一个场景或一场戏进行一个较长的、连续的拍摄,从而真实、完整地表现客观世界的思想。他认为,电影的本性就是客观世界的复原,应摒弃戏剧式的按因果关系的省略手法,应完整的自然的再现现实,不割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和空间。
蒙太奇运用分解组合的方法不仅破坏了客体世界的完整统一,简化、贬低了它描绘的现实,而且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导演关注的事物上。事物的客观性被导演的主观性替代,含义的复杂性被单一性替代。使观众不能处在一种自由选择、自主判断的地位,思考和评价的主动性得不到发挥,失去了想象余地。因此他认为,现实是多义的,只有用长镜头才能给观众提供自由选择画面的机会和权利。
简答题
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产电视剧的类型:古代历史剧、轻喜剧、武侠剧、生活剧等。
简析新好莱坞的艺术特点:“新好莱坞”最大的特点是对美国社会强烈的批判精神,这些电影往往宣扬在廉洁社会状态下人类的精神力量。他们多以青年人为对象,把摄影机朝向好莱坞很少表现的美国社会的阴暗角落,以满足青年们的叛逆心理。
因此,“新好莱坞”导演常选择犯罪片作为类型模式,以惩恶扬善为叙事主题,主人公大多是些具有无政府主义特征的“流浪者”,经常独自以暴力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在艺术上,“新好莱坞”导演一方面借鉴传统类型片的样式,甚至以旧好莱坞电影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勇于创新,在类型电影中融入个人风格。
“新好莱坞”导演大量借鉴欧洲艺术电影的经验,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连续性和平铺直叙的线性叙事结构,自由地处理时间和空间,在摄影机运动、声音以及剪辑技巧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新好莱坞”另一个重大变化是对影片真实性的追求,导演们常采用实景拍摄和突出真实的环境、光线、音响来增强影片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描述一下第四代导演的诗化意识:中国历史、中国革命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通过第四代导演之手和诗人情怀前所未有地被提升到诗意化和浪漫化的高度。许多研究者都不约而同地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指明了这一点。
罗艺军先生指明的是第四代导演的电影作品的“诗电影”特征。李道新博士指出:“只有第四代导演始终以诗化历史的主体意识对待中国电影里的历史及其历史叙述,这是第四代导演或执意坚守或欲罢不能的选择,也是他们不同于任何一代中国电影人的独特气质。”
在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黄健中导演的《小花》,妹妹找哥哥,哥哥找妹妹,把一段风雨如晦的中国革命历史故事通过战争中的骨肉情、兄妹情、同志情的表现,呈现得如诗如画,把全国观众看的如痴如醉。谢飞导演的《我们的田野》也特别有代表性,把一段本来沉重的知青故事,表现的壮丽如诗。前面提到的《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重庆谈判》、《开国大典》、《平津战役》、《大转折》也是如此。
概况中国电视史话语的逻辑:电视话语是在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生成的表达系统,并且不断建构着文化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本文试图以文化研究飽视角,话语研究的理论框架讨论我国电视文化的变迁。将电视作为一种"话语实践"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当中,勾勒出我国电视发展60年来的话语变迁脉络,并揭示特定话语类型背后的生产运作机制:从"政治实践"主导的话语到体制内外交织渗透的"纪实"表达;从市场化初期"娱乐话语"时野蛮生长到专业化精耕细作"审美话语"的价值导向,电视媒介的生产机制构成了媒介话语实践的主要方式。从"话语"与文化的角度切入电视历史的研究,理解电视媒介的"话语实践"与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
论述题
戈达尔导演的艺术特点:让-吕克·戈达尔是一位思想激进且多产的导演,前期作品表现了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和混乱生活,后期转向对左倾思想的研究。
他的电影通常被视为挑战和抗衡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手法和叙事风格。他也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和对电影发展史的丰富知识注入他的电影。在他的作品里可以经常发现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
戈达尔所有的电影都有其主观的立场,他不断地出现在旁白中或者直接饰演某个工具的角色,除了《筋疲力尽》还模糊地浮现故事的脉络以外,他的很多电影都会以字幕代替镜头,这种时不时地哲理一下或者颠覆一下有其对当下电影泛情和泛故事化的嘲讽,也是一种诗意化地回到默片时代,戈达尔这向早期电影大师致敬的态度也表现在对共同战斗的同行的近于武断的指责。
甜宠剧为何如此受人追捧:现在的甜宠剧如此受欢迎,和剧情设置,演员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剧情很甜,符合大家对爱情的幻想。有很多的甜宠剧发生在学生时期。在青春期,男女生之间的情感萌动非常的常见,也让更多的人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甜宠剧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费脑子。现在大家的工作越来越忙碌,在下班之后,只是想躺在床上,如果可以打开一部评分很高的甜宠剧,放松一下心情,释放工作的压力,这就会符合每一个人的口味,因此现在甜宠剧市场的发展,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试题解析(仅供参考):
名词解释
直接电影:“直接电影”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以罗伯特·德鲁和理查德·利科克为首的一批纪录片人提出这样的电影主张。摄影机永远是旁观者,不干涉、不影响事件的过程,永远只作静观默察式的记录;不需要采访,拒绝重演,不用灯光,没有解说,排斥一切可能破坏生活原生态的主观介入。
场面调度:场面调度是用来描述戏剧或电影制作的设计方面的一种表达,本质上是指“视觉主题”或“讲故事”,通过分镜、电影摄影和舞台设计的视觉艺术手法,并通过导演以富有诗意的方式来表达。它也常被用来指电影中的多个单一场景来表现电影。被称为电影批论的“宏大未定义词汇”。
影游融合:“影游融合”广义而言,以游戏为IP改编电影,游戏元素、游戏情节或游戏风格引入电影,或具有广义游戏精神和游戏风格的电影都可以称为影游融合类电影。狭义而言,则是指直接改编自游戏IP或在剧情中展现“玩游戏”情节的电影以及互动电影。
声画对立:指就是声音和画面内容相悖相反,声音不是画面的附属或补充,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或营造某种情绪,暗示某种思想,声画对立产生了新的表象,形成了新质,有时可以成为隐喻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称并列蒙太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
简答题:
纪录片的类型:政论、时事、历史、传记、生活、人文地理、舞台、专题。
为什么要进行影视批评:影视批评对影视鉴赏与创作以及整个影视艺术的发展都具有不可缺少的导引与推动作用,是深化影视审美、促进影视创作、推动影视理论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批评家应当在一定原则和客观标准的框架内,凭借自己的审美感受,以语言文字的形式针对具体作品、创作者或某一现象给予阐释与评判。
影视批评本质上属于艺术批评,因此也就具备所有艺术批评的共同属性;对这些基本属性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对影视批评做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摄影机运动的形式,举例说明其中一种:推、拉、摇、移、跟、静止。
表现蒙太奇是什么:表现蒙太奇是以相连的或相叠的镜头、场面、段落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一种单个镜头所不具有的丰富含义,以表现某种感情、情绪、心理或思想,给观众造成心理上的冲击,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思考。表现蒙太奇的目的不是叙事,而是传达出一种情感和寓意。
论述题:
电影的节奏,并举例说明几种节奏变化手段:影视中的节奏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艺术元素之一。它表现续而间歇的运动,也是音乐作为时间艺术的主素。由于电影是时间和空间的复合体,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
节奏通过情节的确发展,演员的心理、形体及言语动作影像造型色彩的组合与对比、镜头的角度与景别及长度与运动的变化、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转换与组接,语言、音乐、音响的时值和动作的力度等方面来体现。电影节奏也表现为多种艺术因素的统一体的律动性。是视觉节奏与听觉节奏的有机结合体。
节奏在影片中一般表现为平稳、对比、重复、跳跃、流畅、凝滞、停顿等形态。常用高低、快慢、紧松等术语称谓。创作影片时既要在导演统一构思下确定全片的总体节奏,也要处理每一单元的具体节奏。并在总体节奏的控制下通过表演、摄影、美术、音乐、录音、剪辑各部门体现出来。
解析最近一种电影热点:/

浙师大总体来说呈扩招趋势,竞争也相较来说比较低。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早日准备终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