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政治化”和“去政治化”的辩证法——人类秩序竞争与发展的内在形...

__________________
❤️❤️❤️
“政治化”与“去政治化”的辩证法
去政治化(xx无国界)永远是一种进行时/将来时
所谓的政治作为一种共同体的制度性博弈:就是去抢占那个普遍中立的位置,同时不断地宣称“我的立场本来就不是一个特殊的立场”。或者我们可以说政治化本身它就是要不断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完成了的去政治化(我没有在抢一个中立的客观普遍的视角,我本来就是!)这种博弈永远不会消失,所以去政治化就只能是一个进行时的运动,因为所有的势力都是从其自身的视角出发(你不可能从一个神的上帝的视角出发,包括科学数学体系都有其本体论立场,这些立场都是从现实的人的利益关系与共同体关联中生成出来的)把这个自身视角下的普遍性去竞争那个所有人的普遍性(这个就叫主导化或者说就是霸权Hegemony)如果成功了它就会变成元制度(作为一个不可阶次化把握的天经地义的元规则)但其中的矛盾并不会消失。
所以任何一个自称为普遍的制度,就有一个制度与现实的二分。这个代表普遍的制度意味着它对现实有着优势的特权性的干涉,而实际上这个现实本身只不过是被压抑住了对普遍性本身的宣称(两者都代表自己是一种普遍性/大义,而作为被征服的失败者的一方,他们就被说成是对于普遍性没有追求与觊觎之心的/或限缩成一种非制度的“野蛮”)
为何又说它是一种将来时呢?以人道主义为例,在大规模冲突中双方都对外宣称人道主义这样一个去政治化的位面,并去争夺它(看两者谁先爆发人道主义危机:这个足球进到谁的网里面去?)以铺设自己未来的秩序。我们一般都会把它想象成一个纯粹普遍永恒的理想,但它不是自己能维持其自身的力量,而只是一个纷乱的伴生物:在冲突双方的裂隙当中或者说以两种普遍性的失败才能衬托出它自己的普遍性。所以它作为一个去政治化的力量,永远只能是一个将来时。如果说它作为去政治化的力量是因为它宣称两种普遍性失败,那么说它作为政治化力量就是因为它指明双方都手脏的同时去促成一种妥协/均势(但这个平衡是注定失衡的)也就是说它能够重新形成一种普遍性:即这个时候双方谁能更策应它谁就能获得胜利而去铺设一种新的普遍性,去成为未来的那个天经地义
同时所有其他的“普遍性”(国家丶民族丶共同体丶利益丶计算方法...)同“人道主义”一样做为一个符号学网络中的节点永远是一个有待于争夺的进行时,所以我们要以一个黑格尔式辩证法的视角,在冲突中动态地把握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
❤️❤️❤️
我们来看下以前常见的西方话语:
艺术无国界
科技无国界
体育无国界
时尚无国界
这些思想日常将自己去政治化,好似自居代表普遍人类的普遍立场,但这个幻象和谎言最近无法服众了;
例如:国际足联取消了世预赛俄足的参赛资格,直接送波兰晋级;
去政治化永远不可能完成,只能是不断进行发生的,这是共同体制度性的博弈,都想要抢占普遍中立的话语立场(争当理中客);
所以通过不断宣称“我的立场本就不是一个特殊立场”;
●一、该思想的进行时
这类的政治博弈中,其实现形式即为:进行时的政治化本身就要把自己伪装成完成了的去政治化,不断否认自己是个进行时;
共同体之间的一意志和政治博弈永远不会消失,上述所谓去政治化的过程也不会完成自身;
任何自称普遍的制度,都有现实和制度的二分,意味着可以普遍的对现实优势干涉优势;其实现实是不过是一种被该话语称为没有普遍追求的失败者,现实的矛盾依然存在却被这类话语掩盖了;话语上的失败者大义名分的批判之下有待干涉,那么这类思想决定了制度,而制度凌驾于现实,将该制度塑造为天经地义的制度,将自己伪装成制度的源泉(远制度,宪制度,类似于宪法之于其他法律一般),失败的话语被说成是没有天然合法的“非制度”;
所有这类斗争,但凡有发现某些机构总是不断跳脚,代表全人类,代表普遍的价值观等,那么其就是做着自我否认的进行时,不可能是完全完成了的,故这类思想一定都是不纯正的,名不副实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自身为出发点去设定的,不可能具有上帝视角这类神的视角;例如:人把握科学都是符号学数学哲学体系,都是从现实人的关联中生成出来的;
两种话语斗争的结果,胜者伪装成无法被把握的形而上,输者被塑造成了需要被文明化的蛮夷(低等文明);
●二、该思想的将来时
to depolicize
大规模的冲突下,强者总是宣称自己的大义,弱者也宣称自己不那么存粹的的大义,但却都宣称自己是去政治化的;
这是两者达成的共识,都对外宣称有去政治化的空间,都默认有该位面和操作余地;
如人道主义援助,双方允许红十字在战区的人道主义援助;这类情况下事实上,人道主义进入战区的时候,其实带着一种使命,即 我们不得不把一切问题去政治化来使得可以让红十字来救人,故就红十字看来,双方都不进具有普遍性,都是谎言,都是不纯正的力量,毕竟其自认为是处在完全第三方视角;由此可以看穿了局面,目前情况并非单侧的教育或修正,情况陷入了僵局,两者都是失败的普遍性;
那么人道主义这一侧,是不是完全就完成了这类普遍呢?
否! 该力量是纷乱的伴生物,是冲突间隙导致了其存粹的普遍,是无法自持的,其对立面就是冲突和战争的混乱,才会有对照出其力量;
那么就其现实来看 ,人道主义力量是在局内的,只是局外人看来是个普遍性的代表,是冲突的自我维系和否认;
故是普遍性的失败来衬托出其普遍性;
如,去宗教化的宗教,红十字的分支红星月,星月是信仰的代表,红色是现实的力量,在不协调中达到了普遍性的发生;
1 然而其实现了政治化,点明了双方都是私利以及都有偏狭的立场,请双方的黑手停下;
2 那么事态到了一定较高的程度了,可以说是一种再政治化的力量,其会促进妥协和均势,由此再生产普遍性,双方更加能够适应这个普遍性的量的一方就能获胜,如同踢球,要把球踢向对方球门
,双方都要证明自己内部的一致性,代表了冲突的底线,人道主义的出现就说明底线快到了快要人道危机了,那么双方首先爆发内在不一致和思想自行瓦解的一方就是输家;
那么救援性的力量促成新平衡;
●三、回到无国界问题
各类无国界的说辞都是谎言;
人类还剩医疗无国界的话语,但是该话语也在西方互相抢夺医疗物资的时候几乎破产了;
上一次的赢家话语依旧在普遍性中占据发言权;
双方都在在竞争何为人道主义,博弈均衡;
这不仅仅是舆论的争夺,意味着未来的秩序,和深入人心的思想钢印是如何的,正当的秩序等,可以改变胜利者的交流和生活成本;
如同资本社会将事物价值的可计算性模式奉为圭臬、天经地义,又人命也被计为数字,那么其挑战者就需要不断改变和争夺概念的定义权,比如物的关系,和社会关系等;
那么,西方再蠢笨的人只要能计数都会被席卷进入其市场模式;不同的层面;
那么想要突破该情况,就不能设想有万能公式来解决现实问题;
一切显示冲突刻画了其概念的断裂;把握其断裂;撕开符号学网络,去构造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