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指南】从零开始的中世纪村官生活(中)

注释与瞎侃:
1、 由于增加事件丰富性的考虑,本视频虽然将时间地点确定为13世纪的英格兰,但是更深一步的细节方面就不加以限定了哈,比方说威廉华莱士起事是13世纪末的事儿,而领主老爷去圣地显然要更早一些(当然,说不定领主老爷是去卡斯蒂利亚参加十字军了);而庄园惯例与农业习惯方面,则西英格兰和南英格兰的案例都有所融入,所以说大家没必要纠结事件的具体原型哈hh。
2、 说说中世纪老农的娱乐活动。根据对当年伦敦人游乐活动的记载,娱乐的花样还是蛮多的——划船,射箭,斗鸡,赛马,战争游戏,滑冰,还有最青春版的英超联赛——英格兰村头农田牛膀胱球类踢击运动超级联赛U20组(在当时是年轻人运动),而靴子上安装着产自托特纳姆的马刺的成年人则会乘坐马匹在旁观看——后者还会时不时抛掷一坨热翔,落在富勒姆区的农田上。为了驱赶农田上出没的野猪,来自汉姆史密斯河西岸的年轻球员也许还会带上铁锤来防身(对游乐活动的描述出自12世纪的伦敦作家William Fitzstephen)。——当然,以上的多数花活都归属于有闲的城市市民,老农们就相对悲催点了,喝个酒还得交税(干啥都得交税对农奴来说是日常)。除了酒会外,宗教节日中的各种戏剧、仪式和游乐也是重要的消遣,尽管它们常常是古代异教神话和基督教的缝合怪(比如万圣节的各种扮鬼就来自凯尔特人的异教传统),但老农们可不会深究这一点。除此之外,合唱、集体舞、攀爬和赌博也是常见的消遣方式。最后一种常见的消遣则冒着些许法律风险——偷猎,尽管月月都有人为此上法庭,但大伙还是对这乐此不疲。法庭上偷猎者为脱罪准备的种种花式借口也让我查资料时获得了大量的欢乐。(我妻子死前说想吃一口xx/我没偷,是动物自己撞上来的/我是在救助动物的时候被林务官误会的/那动物是我家养的,跑林子里去了,我去把它找回来)
3、 说到征兵这个事情,13世纪后半期英格兰的征兵频率和范围一直在提升,尤其是在爱德华一世登基之后情况更甚。根据12世纪后半叶留下来的征兵令,只有自由民要应征,而农奴则不允许被拥有武器。但到13世纪初,部分农奴也被纳入范围;等到1285年的《温彻斯特法令》颁布,基本上所有农民都被纳入征兵范围了。而在空间领域方面,早先的征兵多是就近征兵,比方说威尔士有战事就征召周围郡的农兵,但后来伴随郡征兵册的编制和征兵官的设置,壮小伙们基本都有可能上战场了。至于为啥会这样嘛,13世纪中叶以后,英格兰又是内战(第二次男爵战争),又是和苏格兰人威尔士人开片,还得时不时和法国人闹闹摩擦,传统的封建征兵体系肯定跟不上,于是乎老农们就遭罪了
4、 与当今商业化耕作的大农田不同,农奴们的土地并不是规整连续的,更多情况下农奴的份地会被拆成若干小份,东一块、西一块的分布在全村的“公地“上。正因为这种特征,农奴耕作中需要保证一定的集体性,比方说在某一区域大家都只种同一种作物,在犁地与收割中也共用农具、合作进行。当然,这种错杂性也常常会折磨庄官,尤其是碰到某些品行不太好的农民时——比方说有人会刻意割走邻居家交界处的粮食,或者把旁边地块的土壤划拉到自家来,甚至直接搬走分界的石头,有时候这种侵占积少成多,就会造成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情况,比方说1222年就有这样一条记录:一个农民发现他的3英亩份地”找不见了“。正因如此,13世纪开始,大伙也都渐渐开始有意识地把份地集中化,以提高效率。
5、 说说村庄田地的具体细分。这年头英格兰盛行的田制是三圃制(二圃也少量存在),或者叫三年轮作制。简单来说就是大致把一个人的田地分成三部分,分别作为春耕田、秋耕田和休耕田,每年进行轮换,这样一来可以保障土地肥力不要(那么快的)耗竭,一来也兼顾了效率(毕竟每年有2/3的土地种东西)。三块田里,春耕田是春种秋收,一般种大麦燕麦以及豆类;秋耕田秋种夏收,一般种植小麦黑麦之类能过冬的作物。休耕的地块理论上归属于整个村庄共同体,大伙都可以在此放牧之类的,但休耕地也不意味着荒在那不管,一年需要犁地三次才能满足来年的使用。最后,村里还有一些其他功用的土地,比如住宅旁的小块土地,农民们可以随心种些蔬菜什么的;村庄边缘的草地,在冬季到夏季种植牧草,农事官需要确保农民的牲畜不会在期间闯入;新垦地,顾名思义,一般开垦在村庄外围,农民需要用一笔固定年租金确保新垦地的自由使用权。
6、 至于老农们想不想去打仗——那肯定是不想的。那年头老农们的生活范围也就是自家村子外加周围的市镇啥的,对于跑老远去打仗那是又陌生又恐惧。尽管军队开的军饷一般能达到三倍于耕田的收益,但是平均40天以上的服役期既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又可能一不小心折了胳膊腿乃至卿卿性命,劳动力一折损,家里的份地都保不住啊!因此,征兵官往往会一边承诺高额的赏格,一边要求领主动用封建权力施压——比方说不从就关监狱啥的,但即便如此征兵官也只能征召到名单上的五成到七成左右(这还不算半路逃回来的,和苏格兰的某次战役中的民兵逃兵率甚至逼近了80%)。最终应征的人一般除了软肋满满的老农外,就是些潦倒汉或者有冒险精神的半自由小佃农,以及法庭里的犯人们——他们常常会被集体“推举”去成为一名光荣的民兵。如果他们回不来,那一切休矣;如果回得来(哪怕是逃回来),那么酒馆里的吹逼新闻就会获得大量的素材——可见某些离谱的市井传说是怎么产生的。
7、 寡妇骑山羊这个案例是斯坦利贝内特提及过的英格兰西部某些庄园的惯例(歌词也是照着译的,曲调不是哈),我觉得蛮有趣就放在了视频里,也刚好籍此介绍下中世纪的继承权问题。先从死去的那位当家男人说起,关于农奴有没有权力立遗嘱的问题一直是争议问题,因为理论上农奴的所有财产都从属于领主,所以世俗领主往往认为农奴无权自行安排继承问题。但出于各种原因,教会却是农奴立遗嘱权的强烈支持者,因此关于死去农奴的遗嘱继承问题一直是争执不休、因地而异。不过看来视频里的老查理不用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是壮年暴毙。那么,老查理的遗孀就会面临财产和份地的继承问题,财产方面上集曾说过,他们可以在缴纳遗产税(死手捐)后保留剩余的财产,而土地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法理上讲,如果死者是农奴,那么寡妇就可以将“农奴份地“以”寡妇产“的方式足额继承;如果死者是自由民,则寡妇只能继承”自由份地“的三分之一或一半——相比自由农,农奴的不自由并不意味着全无优势。现实操作中,如果老查理一家能够正常的履行劳役内容,那么她们家只需要重新宣誓并缴纳一笔继承金(gersuma)后就能完成土地继承,但是视频中老查理家只剩下妇孺,所以小李就选取了当时的一种常见解决方案——协议继承,将土地暂时(也可以永久)向某位亲属转让,并获得住宅与赡养费。最后,假设小李是一位带恶人,一定要收回些土地来,能采取什么方法呢?欸,第一个方法是想办法证明寡妇的行为不检点——保持贞洁是保持寡妇财产权的必要条件;第二个路子是,一旦寡妇在未经领主允许下再嫁,她的财产继承权也将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