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史料记录:曹瞒传1

2023-08-16 09:27 作者:丞相武乡侯  | 我要投稿

今天开个新坑,是番外篇,主要讲的是裴松之注解《三国志》所引用的史料。第一本史料是《曹瞒传》,由吴国人撰写。这位吴国史官的名字难以考证。

裴松之: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见《三国志·魏武帝纪》)

《旧唐书·经籍志》:《曹瞒传》一卷,吴人作

《隋书经籍志考证》:案传名曹瞒,又系吴人所作,其言“操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又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及遣华歆入宫收伏后事,语皆质直,不为魏讳,故《世语注》《文选注》所引皆称操名,《类聚》《御览》所引亦或称操,惟《魏志注》多称太祖,自系裴松之所改非吴人原本

梁章钜:裴注但言《曹瞒传》为吴人所作不著其名,今书亦不传,明人小说家所演,即据此耳。

下面开始讲述现存的《曹瞒传》中有哪些记载。首先,开头的“曹操小名阿瞒”不是《曹瞒传》的原文。证据是《世说新语》注解中引用的《曹瞒传》里没有“一名吉利”。其次,《曹瞒传》的原文不会用“太祖”称呼曹操(见上面的《隋书经籍志考证》)。

裴松之: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世说新语·假谲》注引《曹瞒传》:小字阿瞒,少好谲诈,游放无度。

真正属于《曹瞒传》的第一段文字介绍了曹嵩可能的身世,说他是夏侯家的孩子,那么,曹操就和夏侯惇是堂兄弟的关系。

毕竟《曹瞒传》是吴国人写的,所以这段曹嵩的身世,不太可能是吴国人编造的丑闻。结合陈寿立传时把曹家和夏侯家的宗亲合为一卷,以及孙权在给浩周写信的时候,提到夏侯家是宗室。外加上孙盛评论魏文帝为夏侯惇发丧时在城门口哭泣的行为,可知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考古发现进一步佐证了很多)。

《曹瞒传》《世语》: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也)。

何焯:夏侯惇之子楙尚清河公主,渊子衡亦娶曹氏,则谓“嵩,夏侯氏之子”者,敌国传闻,盖不足信。

姚范:案陈氏(陈寿)以夏侯及诸曹同一列传,毋亦有是疑乎?

《魏略》:今子当入侍,而未有妃耦,昔君念之,以为可上连缀宗室若夏侯氏……(出自孙权写给浩周的信)

孙盛:在礼,天子哭同姓于宗庙门之外。哭于城门,失其所也。

第二段是介绍曹操的聪明机智。曹操假装中风,骗过了父亲,让父亲从此不再管教他。整段故事没有任何疑问,除了一些文字上的差异外,没有任何差距。

《曹瞒传》: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wāi)口。叔父怪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三国史料记录:曹瞒传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