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小麦古人知道的可能比你多

2023-03-09 23:49 作者:无涯恺恺  | 我要投稿


小麦

小麦一词的由来,一是出自《许氏说文》,“天降瑞麦,一来二麰,像芒刺之形,天所来也。”简单的翻译过来就是,小麦是老天赐予的。
《诗》云︰“贻我来牟”是矣。又云︰来象其实,象其根。《梵书》名麦曰迦师错。
这里的贻是遗, 留下的意思。来牟则是“麦”的析声。 来为小麦, 牟为大麦。
苏颂曰∶大、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
无寒热温凉四性,所以麦凉、麯(qū)温、麸(指麦壳)冷、麪 (miàn)热也。
地暖处亦可春种夏收,然四气不足多有毒。大概意思就是春天种夏天就收的小麦不具备四季的气,所以属于残次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古人认为面是有毒的,所以吃完面要对着天空呼气,表示将毒气吐出。但也有可能只是吃太饱,吐吐嗳气。
苏恭曰:小麦作汤,不令皮坼乃能消热止烦。大要利小便、益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
注:这里的不令皮坼,就是不要剥开麦壳。
《素问》曰,麦属木肝之谷也,肝病宜食之。
郑玄云,麦有孚甲,属木。
《别録》亦云,麦养肝气具与《素问》合。
许慎云,金旺而生火旺而死,其麪白其性燥当属金。
孙思邈云,麦养心气,心病宜食之。
且《内经》五常政大论篇亦谓,火曰升明。参考其功,除烦、止渴、收汗、利溲(尿)、止血,皆心之病。即从孙氏亦得。
朱震亨曰,田家用以代谷湏(mǐn)晒燥以少水润舂(chōng)去皮,煑为饭,食可免麪热之患

《本经逢源》云,愚按∶五谷中惟麦得春升之气最早,故为五谷之长。察其性之优劣,则南北地土所产之不同∶北麦性温,食之益气添力;南麦性热,食之助湿生痰。故北人以之代饭,大能益人,养肝气,去客热,止烦渴,利小便,止漏血唾血,令妇人得孕。南方气卑地湿,久食令人发热,乡土不同故也。干面益胃强肝,湿面生痰助湿,初夏新者尤甚。新麦性柔,助湿热尤甚。而斩获时遇雨色变者,食之令人作呕,能伤胃气。麸皮多筋而性寒,能发肝风脾气,且最难化。受其伤者,惟草果能消去之,其治走气作痛,用酽醋拌麸皮炒热,袋盛熨之。小麦粉乃麸皮洗筋澄出。

知识要点:
【火曰升明,(按∶火性上升而光明。)土曰备化,(按∶土生万物,无所不备。)金曰审平,(按∶物之至不平者,金能平之,故曰审平。金王于秋,四时之气亦以秋为平也。)水曰静顺。(按∶静者水之体,顺者水之性。】

苏颂(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原籍福建路泉州同安县(今属厦门市同安区),后徙居润州丹阳县。中国北宋中期官员,杰出的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药物学家。

许慎,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生性质朴厚重。
别录,书目名,共二十卷,西汉刘向撰。是中国第一部有书名、有解题的综合性的分类目录书。

朱震亨(1281~1358年),男,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以上皆为古书里的摘录,意在分享古人智慧。身体如有不适,请科学就医。

关于小麦古人知道的可能比你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