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上百个网友,喊孙宇晨爹
熟悉孙宇晨的网友应该知道,孙宇晨有一个祖传的100万,而且什么事情都有他一份,网友甚至为此发明了一个词,叫“孙迟但到”。意思是:
孙宇晨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被孙宇晨的祖传一百万“单方面接济”过的人有很多。
比如还不上用户押金的ofo戴威:

有需要重新认识币圈的郎咸平:

有被限制高消费(现在已经取消限制)的罗永浩:

还有最近接连成为执行人的王思聪:

每一次,当他拿出这祖传的100万,1000万出来晃悠的时候,他的热度都会高涨一波:

他也会适时的给自己买一些热门,以让自己祖传100万发挥最好的效果。
——当然上面这些钱,他都没花出去,我相信他也清楚,无论是王思聪还是罗永浩,都不可能收他这100万。
他这是用最少的嘴炮,收获最大的流量。
也正因为这一次次的用别人不可能收的100万来炒热度,孙宇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互联网上评价不好,特别是在蹭完罗永浩和王思聪热度后,很多网友对他表示恶心,他的评价在主阵地微博上低到了极点:


所以这次网易离职员工讨薪的事情一出来,冯大辉就发微博调侃孙宇晨:

果不其然,这条微博一发,孙宇晨虽迟但到,当即表示,网易员工的看病费用自己全包了。

还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这一次次蹭热度的姿势让一众网友和大V看不下去了。
每次都白嫖流量,每次都不出钱,你不是爱打嘴炮吗,我们就让你打个够。
大V@性感玉米率先用一种调侃和看热闹的心态发了一条微博,声泪俱下地悉数自己的成名历史以及这些年亏欠粉丝的顶配外星人电脑,全文重点落在了5万块钱上。

就在一堆粉丝借着大V的话语权等着调侃孙老师的时候,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孙老师先是和大V互动来了一道开胃菜,最后竟然大手一挥:“叮,支付宝到账5万元。”,附上了自己的转账记录。


???
粉丝和博主瞬间傻眼,:我踏马,还真打钱啊???
只是发了一条微博,就得到了真金白银五万块,这和天上掉馅饼有什么区别?
不过这个时候,网友们也还是将信将疑,大家派出了第二个大V@阑夕,说要用一笔钱去做慈善,试探性地@孙宇晨,万万没想到,咣,立马又一个五万块!
这位博主也是毫不犹豫,兑现了承诺,把钱捐给了中国扶贫基金会。

这一下,网友是真的炸了,一个五万那是玩笑,两个五万那是真材实料!
一共十万块钱,让整件事情迎来了一个戏剧性的转变,大家一哄而上,一堆大V以及素人,开始在微博上疯狂@孙宇晨,在线许愿,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








有文采的人都去写故事了,没文采的人,只会在微博下面叫爹,场景相当之魔幻。



谁能想到,当初一堆人指着鼻子骂孙宇晨蹭热度无下限,是只会打嘴炮无耻之徒,现在都在微博一口一个孙老师,纷纷坠入王境泽民间哲学的真香定律之中。
谁能想到,一个人从全网黑到一群人跟着叫爹的距离,只隔着几个转账和红包。
有意思的是,点开其中某个叫爹的微博账号,前几条就是一个骂现在女生“太势力”、“太拜金”的微博。
个中双标,让人不知说啥才好。
这隐隐约约让我想起来,IG夺冠之后,王思聪发起了113万的抽奖,面向所有人的同时唯独排除了“皇杂”。
于是有那么一群人一边骂着王思聪大傻逼,一边转发着抽奖,精神和物质两不误。

这次也一样,甭管是之前骂了孙老师的还是没骂的,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孙宇晨许愿的环节中来。
这一刻,孙宇晨甩掉了马云门徒,XX创始人等各种花里胡哨的头衔,这一刻他是币圈汪峰,化身梦想导师,为梦想发声。



个人认为,这件事情,标志着孙宇晨老师的营销事业迎来了质的转变。
第一,投入回报比和质量都显著提高。
以前的营销,都是蹭一些超级大IP或者大型社会事件的流量,尽管给出了一百万一千万的承诺,但在那样庞大的流量体量当中,总是显得不够对称。
而且,很少有人知道,孙宇晨老师过去也是真的出过钱的。

这钱从慈善的角度来讲,花的很值,但从孙老师营销的角度来讲,花的很冤,没收获多少粉丝,却背负了一地骂名。投入回报相当低,营销质量相当低。
但你看现在,不直接参与流量战争,借助一些大V的力量,用市场下沉的方式做营销。
省去了以前动辄百万千万的大投入,用一些转账和红包,就能吸引一大波粉丝。
这一招,孙老师化虚为实,借力打力,实在是高。

第二,孙老师人设开始支棱起来了。
在微博这一块地界,曾经出现过信小呆这样的幸运儿,也出现过躺赢MVP杨超越,在微信上还出现过“一地金”。
这些人都被淳朴的网民当作“幸运”的象征,被疯狂转发,无形中树立起了“锦鲤”的人设。
但是,从来没有人想过,收礼物的“锦鲤人设”是有了,发礼物的“圣诞老人人设”没有啊,这是一片巨大的市场空白。
你只需要写一条微博许愿,@孙宇晨,就可以安心放下手机等待孙老师从你们家烟囱中爬进来,带着你最喜欢的礼物,把一份温暖送到你的身旁。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操作看似和微博抽奖没有什么分别,都是一个发礼物的行为。
但实际上,当抽奖的“发力方”从微博大V转换到每一个微博用户时,释放出来的话题性和流量是相当之大的。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孙宇晨老师只需要再拿出几十万,隔两天找个人打一笔钱,维持住这个热度,就能续写“锦鲤们”的神话,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此,孙老师从人人喊打的“蹭流量的”,一下变成网络圣诞老人,网络梦想导师,网络汪峰。
用《定位》的话来说,这叫找准了定位,占据了用户的心智。
这一招,孙老师树立人设,转换攻防,确实是高,不愧是营销鬼才。
最后,我想说。
以前的孙宇晨,在一条笔直的道路上曲折前行,营销事业渐入低谷,眼看着就要玩完了。
现在的孙宇晨,在曲折前行之后终入正轨,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道路,成功设立起网络版圣诞老人的人设,羽化而登仙。
但无论怎么说,现在的一切都建立在营销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实际的商业价值做地基,再多的营销也只是空中楼阁。
我怕的是,在不远的未来,孙宇晨引以为傲的商业帝国轰然倒塌,无辜的人被埋在地下。
也许,到那会儿,我多多少少还会想起那个眉清目秀的少年,20年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北大,胸有成竹地说要改变商业历史,顺便感慨一句:
孙哥, 你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