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觉感受解析Cosplay的属性赠予》

你知道Cosplay吗?它通常指的是穿着和某个角色相似的服装和化妆来扮演这个角色。近些年,随着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的兴起,Cosplay逐渐流行开来,成为了二次元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日益上升,以至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不过,你想过Cosplay为何能如此吸引人吗?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人类的视觉感受。
什么是视觉感受?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眼睛感知外部世界,将所看到的画面信息传递至大脑,形成一种印象和感知,同时,这种印象和感知也会给心理和情绪造成影响。而人类作为视觉动物,对世界的认知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视觉信息,不过有趣的是,让画面在脑海里留下足够深的印象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比如说,当陌生人与你擦肩而过,尽管你能清晰地辨认出他们样貌特征的不同,但是却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转瞬间便忘却殆尽;就算有过几面之缘的人,不能准确想起来他们的样子也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的视觉无法在短时间内存储复杂的细节差异,导致看似不同的千万张面孔,却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某种独特印象,简单来说,就是人自身缺少象征性的标志化属性。也正是由于这种缺陷的存在,我们才需要借助外界元素的标志化属性,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色彩、形状和纹理等视觉元素的组合了,这些元素与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离不开关系。例如说色彩,猩红色的画面通常会给人带来兴奋、激情与活力,但在特殊场景下也容易引起人的不安和恐惧,而与之相反的蔚蓝色,由于它与天空和海洋的颜色相接近,所以会给人带来自由、平静和放松的感觉。这些颜色除了色彩本身的差异之外,它们天然的视觉属性会潜移默化地给人的心理和情绪带来影响,从而在脑海中留下足够深的印象;再比如说形状和纹理,以动漫为例,之所以能在千百部番剧中一眼记住那些陌生角色,这必定离不开他们的独具特色的造型——体型、服装、发型、眼瞳、帽子,甚至是武器和装饰品,这些视觉元素通常由画师精心设计,融入了与人物设定相匹配的属性象征,并运用纹理去突出、引导视觉的着落点。此时,这些特征便初步组合成了动漫角色的第一印象,如哥特式礼服的黑猫、超电磁炮的炮姐、红白色的巫女,七色的人偶师等等,当提及这些称号时,我想你第一时间就会回想起角色自身彰显出的视觉特性,进而浮现出她们的具体样貌。因此,我们可以说是视觉属性塑造出了角色的模样,试想,如果将角色的色彩、服装、武器等元素去除,那所见到的动漫角色便与清一色的木偶模型没有了区别,也就不可能产生出如此深刻的印象了。
在理解视觉感受这一概念之后,就不难解构Cosplay日益火热的现象了。引用上述结论,那就是人缺少象征性的标志化属性,而Cosplay恰好在这时完成了它的属性赠与——借助某个角色的特征标志,塑造出深刻的视觉印象,使得人与视觉元素之间紧密关联了起来。以知名原神角色甘雨为例,她的视觉元素不限于羊角、淡蓝长发、呆毛、紫罗兰色眼瞳、少女身形、冰莲状服装、露背无袖装、大胸部、深蓝手套、冰属性、等身黑裤袜、浅白色高跟,以及各类装饰品和纹理,也正是这些众多、复杂,且精心设计出来的元素,才构成了甘雨这个角色,所以,她能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当Cosplay甘雨那刻起,这个角色身上的属性将连同她的IP热度,全部毫无保留地赋予于人,又或者说,让人短暂地成为了被众人追捧的热门角色。
除了角色这一主要因素之外,场景因素和后期因素同样也是Cosplay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以东方Project的博丽灵梦为例,那身红白色的巫女属性的装束自然不必多说,此外,还有与该角色相匹配的场景元素——飘落的樱花、刻着阴阳图案的深红色鸟居、御札与木屐、神社与奉纳箱,而这些场景元素融入了大量日本文化和季节色彩,完美勾勒出了春之巫女的形象,极大地深化了Coser的角色属性,再加之以后期对Coser写真照片的深加工处理,去除不和谐的视觉因素、优化角色的形象和画面的色彩构图,从而将视觉感受提升到极致,给观者的视觉与心理上带来多元化冲击,形成难以忘怀的第一印象。而Coser也会在掠夺虚拟角色属性的过程中,打造出自身所属的独特形象,简单来说,就是Coser本人被旁观者记住了。
读到这里,相信各位读者对“视觉感受”一词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事实上,这一理念并不只作用于Cosplay范畴,它在大多数领域都能得到适用,平台直播、平面设计、电商带货等都离不开视觉感受,能在第一时间内吸引住人的眼球便成功了一半。就好比是近些年爆火的Vtuber(虚拟主播)行业,中之人们纷纷放弃了真人露脸出镜的方式,反而选择皮套(虚拟形象)进行网络直播,也正是利用了虚拟形象所赠与的属性——例如:二次元形象、兽耳、变声器、暴露的服装、翅膀、尾巴、背景板,以及人物的背景故事等等,这些看似不以为然的细节和设计,实则都会让虚拟形象获得视觉元素的属性加持,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最为重要的初次印象,同时,在后续运营中也可以再借助这些属性,创造出所属的特色文化,直至将虚拟形象自身打造成为一种新型的、具有象征性的标志化视觉属性。
最后,笔者由衷希望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能够试着从视觉感受的角度去解析身边的点点滴滴,一只昆虫、一个角色、一个场景、一部电影,或许你会灵感迸发,又或许你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
BON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