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体系几百年前就建立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习仍存在困难?
牛顿417、微积分体系几百年前就建立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习仍存在困难?
微积分体系几百年前就建立起来了,为什么我们现在学习它仍存在困难?——网友提问
…微、分、微分:见《牛顿321~336》…
…积、分、积分:见《牛顿337~405》…
…微积分:见《牛顿407》…
…体、系、体系:见《欧几里得27》…
(…《欧几里得》:小说名…)
…学、习、学习:见《牛顿160》…
“本人大一,在高三的时候阅读物理课本,对整个物理体系的建立,各种概念的定义、定理之间的联系有很大兴趣。
(…物、理、物理:见《欧几里得139》…
…概、念、概念:见《欧几里得22、23》…
…定、义、定义:见《欧几里得28》…
…定、理、定理:见《欧几里得2》…
…联、系、联系:见《欧几里得149》…)
非常喜欢了解各位科学家的一些研究过程,常常惊叹于各位科学家的伟大的思路。
(…科、学、科学:见《欧几里得4》…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研、究、研究:见《欧几里得42》…
…过、程、过程:见《欧几里得194》…)
如今步入大学,初次接触高等教育,仅在高数一科的学习中就觉得磕磕绊绊,学不明白的感觉。
(…高数: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见《牛顿202~210》…
…
…感、觉、感觉:《牛顿120》…)
因此就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微积分体系早已在几百年前已经建立起来,然而几百年后我们大学生只是仅仅地学习这个体系的时候,还会出现很多困难。
明显创建体系比熟悉学习体系难度大多了,但牛顿、莱布尼茨(cí)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也不是天生就想着去建立微积分?建立体系吧?
所以这究竟是人与人智力上的绝对差异、还是与教育体系有关?
(…绝、对、绝对:见《欧几里得172》…
…教、育、教育:见《牛顿85》…)
毕竟刚入大学,才疏学浅,如有表述不当的地方,尽请谅解!”网友补充说。


Yuhang Liu(4251人赞同了该回答,编辑于2020-12-19 22:18):
因为你是被动的接受这些知识,你可能对求椭圆面积或者变力做功并不感兴趣,你更关心他们有哪些实际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你缺乏学习的动机。
…知、识、知识:见《欧几里得5、6》…
…应、用、应用:见《欧几里得181》…
…动、机、动机:见《牛顿270》…
但是牛顿、莱布尼茨创立微积分的时候,他们是真的想解决那个时代没有解决的问题。他们有强烈的动机。
生产实践中、处理不规则图形面积、或者其他需要用到积分原理的场合、比比皆是,但是数学仍然处在“常量时代”,处理不了这些基本的微积分问题。
…面、积、面积:见《牛顿261》…
…原、理、原理:见《欧几里得41》…
…常、量、常量:见《牛顿64》…
…基、本、基本:见《欧几里得2》…
这简直是那个时代数学的“耻辱”。
同时那个时代,极限的观念已经趋于成熟,即使没有牛顿、莱布尼茨、欧拉等等,也会有其他的人建立一套方法论,告诉我们怎么去求e^x函数图像下包围的面积,告诉我们怎么去推导最速降线方程,告诉我们怎么去建立流体力学方程来研究流体的性质。
…极、限、极限:见《牛顿202~321》…
…方、法、方法,论,方法论:见《欧几里得3》…
…^:乘方…
…e^x:e的x次方…
…函、数、函数:见《欧几里得52》…
…推、导、推导:见《欧几里得7》…
…方、程、方程:见《伽利略53》…
(…《伽利略》:小说名…)
…力、学、力学:见《伽利略9》…
…性、质、性质:见《欧几里得37》…
因为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经之路。
…发、展、发展:见《伽利略21》…


我们这个时代同样有很多伟大的科学问题。纯数学里面种种猜想,宇宙学中暗物质暗能量的探索,相对论与量子场论统一的尝试;工业上流体的湍(tuān)流现象仍然没有很好的数学描述,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远未解决。等等等等。
…相、对、相对:见《欧几里得69》…
…论:见《欧几里得3》…
…现、象、现象:见《欧几里得128》…
…描述:见《伽利略34》…
…性:1.物质所具有的性能;物质因含有某种成分而产生的性质:黏~。弹~。药~。碱~。油~。2.后缀,加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抽象名词或属性词,表示事物的某种性质或性能:党~。纪律~。创造~。适应~。优越~。普遍~。先天~。流行~…见《欧几里得10》…
只不过大部分人不关心这些,他们理所当然地生活在现在的科技水平之下,正如同工业革命以前的人理所当然地生活在田园牧歌时代一样。
他们看不到头顶的星空,对未来没有憧憬和想象。
任何时代都是一小撮(zuǒ)科学伟人凭借着自己的探索欲不断突破那个时代科学认知的天花板。
…认、知、认知:见《欧几里得105》…
这个时代的普通人相比牛顿时代的普通人而言,知识量当然更大,但是思想格局很难说有重大改变。
…知、识、知识:见《欧几里得5、6》…
…思、想、思想:见《欧几里得154》…
(“‘知识量当然更大’,是这样吗?
我的观点是,今人古人知识量相差不大。
举例来说,假如我们生活在春秋战国,我们的知识就是‘邻居名字’‘邻居议论’‘水稻’‘税’‘官老爷每天说的话’…
这些知识是海量的。
我们的大脑被这些知识填充。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知识99%以上消失了,留下的仅有‘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这样的只言片语。
所以我们觉得春秋战国时的人知识量少。
今天我们记得的车牌号、同事名字、公司章程、法律法规…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也会消失…未来的人也会觉得我们知识量少。”现代学者说。
…
“我们的大脑总是被知识填满。这与知识的内容、数量无关。”现代学者说。
“即便没有知识,大脑也会凭空产生无数想象…”现代学者接着说,“科学猜想、阴谋论、影视剧里的内容、漫画内容、神话传说…里面都含有‘无数想象’。”)
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学习高数的时候,只是感觉到“好难”、“学不会”;他们体会不到科学先贤们对未知领域的强烈探索欲、征服欲,这些欲望驱使他们花费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建立、完善一个理论。
…时、间、时间:见《伽利略10》…
…理、论、理论:见《欧几里得5》…
普通人和伟人的差距真的不仅仅在智商,更在于思想境界,在于动机。
“可以了解一下牛顿和莱布尼茨(cí)是怎样建立起微积分。
最开始他们也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所提出的理论也并不严谨,而是到后来问题解决了,再回过头去修修补补的。
很多bug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由后面的数学家来补充。
请看下集《牛顿418、编写的教材最好配合讲故事,应该承认,人是喜欢听故事的》”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