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 列岛纵断!10日日本铁道旅!|D8-3| 大宫铁道博物馆(上)

第八日(三)大宫铁道博物馆(上)
从大宫站到铁道博物馆的路上,会经过JR东日本/JR货物的动车段/机务段。随着日本铁道动车化的进程以及东北方面特急列车新干线化等因素,大宫的机务段有了一部分空闲线路,这些线路经过JR东日本的整修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建设,于2007年形成了现在的大宫铁道博物馆。


机务段门口静态保存的的D51型187号蒸汽机车,这是蒸汽时代的主力干线客货运机车。

EF58型154号电力机车的驾驶室部分,电力机车时代牵引东海道本线特急“燕”号的高性能客运电力机车。

抵达铁道博物馆!**处的地面上是东北新干线通车时的时刻表!

又一台D51型蒸汽机车,供游客合影用。

铁道博物馆一般票价1000日元,使用的是可反复利用的磁卡票,也可以直接刷Suica付款。虽然还是会有加盖入场时间的纪念卡,不过没有纸质地门票总觉得少了点东西。铁道博物馆也有价格3000日元的年票,参观之后才完全确认,如果真的想细细体验铁道博物馆,就算顶门进,关门出都只能看到相当相当的皮毛,3000日元的年票不仅非常必要,而且绝对超值。铁道博物馆的门票可以涵盖博物馆内的所有展览、阅览所有图书以及参与绝大多数的互动项目,有部分模拟驾驶项目需要付额外的象征性费用。

铁道博物馆共有四层,从一层的车辆及历史陈列开始参观。一层使用了原大宫机务段的配线,利用这些线路陈设“真的车辆”,以这些“真的车辆”以及连带的各种“真的文物”为核心,分七个片区展开讲述日本铁道从起源发展到今天的历程。
第一个片区是“日本铁道的黎明”。铁道随着日本的开拓,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四岛延伸。
《铁道唱歌》的第一句——“汽笛一声火车驶出新桥站”,日本最早的铁道车站——新桥(场景复刻)以及位于新桥站的日本铁道0里程标(复制品,原物与原新桥站舍原地文物保存)。


**机车,日本最早的铁道“横滨—新桥”开通时,从英国购买的首批蒸汽机车中的一辆,国家文化遗产。

日本铁道最早的时刻表,铁道自西洋引入日本,同时引入的还有“时间”的概念。最早日本人的旅行,大抵都是“一个驿站到另外一个驿站要走一天”的概念,而火车的引入,**缩短了两点之间的时间距离。很多日本贵族第一次搭上火车,抵达目的地之后是不敢下车的,因为他们不认为这么短的时间就足够旅行到目的地。当然早期日本人更不能理解火车到点就会开走的这个事实,于是铁道的经营者在车站最显眼的地方挂上大钟,告诉民众时间的概念。铁道的引入将日本人从时间的概念由模糊变为“精确到分钟”。

第二个片区是“覆盖全国的铁路网”。讲述日本铁道国有化之后,战前日本铁路发展的历程,这段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台ED40型机车。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沿着原有中山道连接关东与长野的信越本线在碓冰峠这里,必须以陡坡越过山口!这个位于碓冰峠的坡度标正是当年JR系统的最大坡度,千分之66.7!应对极端的坡度,这段铁路采用了战前流行一时的“齿条轨道”实现爬坡,这台ED40就是碓冰峠专用的齿轨机车。ED40的引入,取代了原有的齿轨蒸汽机车,展现出非常强的爬坡性能,仅需要双机牵引就可以爬上碓冰峠。而战后,碓冰岭山口在横轻对策之中重新选线,于是从齿轨ED40的传奇走向EF63的传奇。


第三个片区是“战前的黄金时代”。战前很多日本的***士会从东京出发,前往**、满洲等海外殖民地;或者进一步经由西伯利亚铁路前往欧陆。当年的东京站每天都有多班特急、急行列车开往神户、下关,再由特定航路接驳前往亚欧大陆。这是当年东京站站台的复刻,以及战前开始就成为日本黄金线路的东海道本线时刻表。


运行于东京下关间,特急“富士”号的一等展望车。

旁边是日本最早的通勤电车,Ku**** 40型。

第四个片区是“电气化时代”。一方面干线蒸汽机车逐渐淘汰,被高性能的电气机车取代;另一方面,动车组也在这个时期**发展,通勤动车组性能大幅度提升,特急列车的动车组化也从这时开始。
这个时期,长距离列车仍然以高等级的机辆模式列车为主。1964年,新一代寝台客车20系投入到“东京—博多”朝风号寝台特急的运用,正是从20系的蓝色涂装开始,日本的寝台特急有了“蓝色列车”的称号。


国铁101系通勤电车,经典的橘色涂装。“通勤五方面作战”中应运而生的高性能电车,1957年面世,直到上世纪***代还在关东圈的**本线、关西圈的大阪环状线等通勤干线担当高频率的运用。

第五个片区是“动车化时代”。各种特急电动车组、柴油动车组行驶于日本四岛。

151系电动车组是有着跨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日本长途旅客列车“动车组化”的开始。151系有着极高的性能,1959年7月31日在东海道本线的冲高试验中创造了163km/h的窄轨速度世界纪录。

181系是151系的改进型,针对信越本线、上越线多山的特点进行了优化。

相当一部分夜行列车仍然为机辆模式,这些运用固定的机车也随着有名的列车成为了经典,ED75型电力机车担当寝台特急Akebono(曙号,上野—青森)的本务机跨越世纪,直到寝台特急Akebono今年停运的那一刻。

第六个片区是“新干线”。1964年10月1日,最高运行速度200km/h的东海道新干线通车,改变了世界的铁道版图。铁道博物馆中重现了当时东京站新干线首班车发车仪式的情景——0系新干线Hikari **开往新大阪。当时的Hikari号新干线每逢整点对开,东京与新大阪之间运行时间是4小时。


东海道新干线通车时的时刻表,高速铁路发展的见证。50年间,东海道新干线的最高运行时速自200km/h提高至28***/h,东京新大阪间列车运行时间自最快4小时缩短到最快2小时22分!

东海道新干线的第一代**调度系统

第七个片区是“日本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陈列了部分货运机车与车辆。


这个播放器可以自选大约七八段短片,介绍日本铁路货运的发展,现在正在播放的这段是介绍自动化驼峰的。

再从二层的展望台俯瞰一层的展示区。

铁道博物馆内保留了大宫机务段的转盘,室内展区的所有车辆正是通过这个转盘各就各位的。现在停靠在转盘上的是C57型蒸汽机车,原先在日本大规模使用的支线客运蒸汽机车。每天12点和15点这个转盘都会做展示型的旋转,机车鸣笛示意,同时有展馆工作人员对铁道博物馆的概况,以及一层展示的主要车辆进行介绍,这也是最吸引游客的项目之一。不过我是觉得还好啦,毕竟在京都梅小路看过蒸汽机车动态保存之后,静态保存还是有所差距。


一层的展示到此参观结束,之后上二层看相关的文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