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瞒传》塑造的曹操形象
《曹瞒传》记载:曹操为人轻佻,没有威严,喜欢音乐,娼妓经常在旁边服侍,从早到晚都不离开。穿着丝绸轻衣,腰上佩着小袋子,放着手巾等微小日用品,常常带着便帽见宾客。跟人聊天的时候,开玩笑和说正事都直来直去,说到高兴处会放声大笑,甚至连头都扎进桌上器皿中,桌上的菜把头巾都弄脏了,他就是这样一个随便的人。但是,曹操执法严苛,唐群麾下众将有人提出的决策比他高明,他就会利用法律条文杀了这个人,只要是跟他有过节的人,都会被杀得一个不剩。每当曹操要下令杀人的时候,都会对着被杀者流泪痛惜,但被杀者依然难逃一死。曹操掌权之前,沛相袁忠绷劲想把曹操依法治罪,沛国的桓邵也对曹操很轻慢,曹操接管兖州后,陈留的边让也出言诋毁曹操,曹操就杀了边让,把他全家灭门,袁忠、桓邵躲到交州,曹操派使者对交州太守士燮传令,要把他们赶尽杀绝。桓邵侥幸逃生,亲自到曹操家里下跪,曹操说:“难道下跪就能免死吗?”依然下令杀了桓邵。曹操经常发兵,有一次带兵走到麦田里,曹操下令“士兵不许践踏麦子,违令的都得死。”骑兵都下了马,扶着麦子慢慢行进。于是曹操的马跑进麦田,曹操命令主簿判自己的罪;主簿引用《春秋》大义,说“罚不加于尊”。曹操说:“制定了法律却自己违犯,怎么能统帅下属呢?然而我作为军队统帅,不能自杀,就给自己一点刑罚吧。”于是拔剑割下头发扔在地上。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曹操有一个宠幸的姬妾经常白天陪曹操睡觉,曹操睡下时,对她说:“过一会儿就叫醒我。”姬妾看见曹操睡得香,没有及时叫醒他,等到曹操自己醒来,就命人用棒刑打死了这个姬妾。曹操经常发兵讨贼,有一次仓里军粮不足了,他就私下里问仓官怎么办。仓官提出用小斛盛粮食发放,曹操同意了。后来军中埋怨曹操欺骗众人,曹操就对仓官说:“我要借你的死来平众怒,否则这件事无法化解。”就杀了仓官,拿仓关的脑袋当证据,写告示说:“仓官用小斛发粮食,贪污军粮,已经斩杀在军门前了。”曹操残酷暴虐、狡猾奸诈,这样的事做了很多。
作为一部极尽抹黑曹操之能事的作品,《曹瞒传》使用了大量与曹操相关的黑料,但这些黑料却塑造出一个鲜活、立体的奸雄形象。一方面,他活得自在,活得洒脱,像他创作的诗歌一样,无所拘泥,情感真挚,胸襟豁达。而另一方面,他为人刻薄,执法无情,还爱用权诈,为了自己的法令能够执行,纪律能受重视,他多次慷他人之慨,甚至草菅人命。《三国演义》塑造的曹操,基本上也是这种形象,既受人唾骂,又令人神往。作为普通人,心态当如曹操,行为切忌模仿曹操。曹操慷他人之慨的权诈是用自己的生命在赌。正是他慷他人之慨的重兵屠城,惹来了吕布的后方袭击,不但丢了根据地,而且险些丧命。也正是他慷他人之慨的作风问题惹来张绣的反水,进而导致其长子、爱侄、爱将的牺牲。普通人这样折腾几次,很难侥幸逃生,这种赌命的事,还是不要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