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跨学科工具箱】会计学模型:个人财务管理(学习笔记)

2021-12-19 18:38 作者:王小c的c  | 我要投稿



  • 会计学:如何管理钱?(财务管理),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 (收支表);还有收支资产负债模型

  • 为什么学 虽然会计学没意思,但是很重要。无论是个人投资,生存发展,商业经营,都离不开钱,就需要有科学系统的财务管理方法;

    • 如果不去深入认识这方面,可能会导致虽然表面看上去蒸蒸日上,但其实财务状况并不健康,一些隐患会变得越来越糟,当财务状况已经糟糕的时候,人往往会赌性也变强,如果没有科学的方法,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 不仅是公司财务管理需要会计学,对个人也很有用

  • 怎么学:这节课只能算是开个窍,详细学习还需要详细看扩展资料的书籍,并且投入实践

  • 资料:所长林超的跨学科工具箱

  • 扩展资料:

    • 《肖星的财务思维课》

    • 《理财就是理生活》

    • 得到《贾宁 财务思维课》

资产负债表

  • 是什么:用来一个公司或一个家庭,在某一时刻的体量

  • 什么时候用 当获得资产的时候(比如买房后)

  • 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案例:比如某人资产情况如下

    • 其中如果房价跌倒了六成,但是负债并不会变,所有者权益一下变为负数,则变得资不抵,这时候即使把房子卖掉,也还不完负债,不但没了房子和多年的积蓄,反而欠下很多钱,会整垮很多家庭。

    • 但如果不卖不就行了,房子住着就行了,不需管房价,似乎也没啥影响?

    • 但是前提是你现金流稳定,不然如果每月还不起贷款,只能卖房子了,但如果一直有持续的现金流,挺过房价低的几年,就没什么影响了

  • 怎么用?参考

  • 资产:

    • 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中有货币两个字的基金。流动性高,安全性高,可以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方案

    • 房产:投资性房产是以增值为目的的,这类房产目前可以看做好资产,但随着之后房产策略的调整,比如增加房产税就不一定了;而自用型房产按资产角度来分析,是坏资产,因为无法提供收益,反而要不断缴纳各种费用,同理车也是,甚至可以看作是隐形负债(劣质资产 自住房自用车)

    • 另外注意现代新兴的另一种资产——无形资产

  • 再说负债,提高财务敏感度,把负债利率从高到低排序非常重要,比如贷款买手机所摊上的高利息消费贷,就是最糟糕的消费方式之一

  • 资料《理财就是理生活》


无形资产

  • 是什么:没有实体,也不算金融资产的资产。比如收费app、微信关注、b站up账号、视频号、抖音号、小红书号、NFT产品、元宇宙中的虚拟建筑和虚拟商标

  • 为什么要重视:因为当今信息时代的特点就是非实体类经济大大增加,对不断增加新兴无形资产的理解,是现代年轻人比老一代有优势的地方

  • 怎么做:年轻时候就要在商标 ip、特许经营权、版权、专利、技术领域、去刻意留意获得无形资产的机会,随着时间段推移,日积月累,就有机会找到;

    • 提高找到无形资产能力的能力:写作能力、图形设计能力、新产业的理解能力。


现金流量表

  • 是什么:反应当前现金状况,决定所有新生事物生死的表格。

    • 公式:期初现金 + 本期流入现金 - 本期流出现金 = 期末现金

  • 什么时候用:面临人生重大变动的时候最需要用到。企业或个人在新事物的开创期最需要认真规划现金流(比如换工作的时候)。因为这时候开始是一直亏损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估测自己的储蓄还够现金流撑多长时间。

    • 估算并不要求很准确,但是有利于促进自己的思考(量化思维)

    • 一个人需要依靠前期投入续命的创新项目,如果达到了现金盈亏平衡点,接下来很大概率就可以活下来,寻求下一步的发展

  • 案例:

损益表

  • 什么时候用:收入大于支出的时候。

  • 与现金流量表的差别:对成本和收入的界定不一样。

    • 比如买一台电脑5000,现金流量表是买的时候就记上支出5000,而损益表则是将支出按预计使用时间分摊(折旧),比如预计使用4年,那么每月支出都是100多元(按最近简单的平均分摊算)

    • 比如有人借了100块,现金流量表记支出100,但损益表不会记录,因为反正之后还会还,除非确认不还的那天才会记为支出

  • 评价:会计学上常用的折旧率,和我自己总结出来的把买当做租的思维很像,都是考虑了使用时间段维度,这样子可以帮助评估每一笔支出是否值得,比如有些东西可能100块钱能用一年,就比10块钱只能用一次的东西性价比高很多(当然还要考虑用的频繁程度和必要性等)

  • 怎么做:当收入持续稳定的大于支出,就可以这样,然后攒下来的钱用于投资。

    • 案例:家庭收支表(对应公司损益表)

    • 被动收入是改善财务状况的全局杠杆解


收支资产负债模型

通过不同资金流向,可以把人分为四类

  • 第一类人:无产无债者,月光族。一旦失去工作,现金流立即断裂,刚毕业的同学通常这样,这个阶段非常不自由,人生就是被周而复始的领工资再花光这个循环套的死的

    • 怎么办:开源节流,慢慢储蓄,积攒能量,避免消费贷

  • 第二类人:无产有债者。支出大于收入,贷款购买了很多没有资产属性,无法保值增值的商品,还不起就不断借贷,陷入恶性循环

    • 怎么办:借助外力,比如亲人代还。但要底层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改变消费习惯

  • 第三类人:有产有债者,中产阶级。大部分人工作一段时间后的状态。理念:收入是让自己过的越来越好的工具,收入变多于是生活品质提高,买更好的房更好的车。

    • 评价:这类人经济往往非常脆弱,经不起什么折腾,而人到中年的时候,收入下降,但是已经习惯了之前的生活水平,由奢入简难,支出往往不会减少,到达一种尴尬的局面

    • 怎么办:努力扩大自己能产生被动输入的资产份额,同时尽量承担最低息的负债,成为第四类人。

  • 第四类人:高产低债者,也是最好的经济状态。理念:收入应该是投资获得更多收入的工具,这类人的收入和资产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相互促进的递增循环。

    • 为什么要成为第四类人?相比较,第三类人分不清什么是好资产和坏资产,对隐形的负债不够敏感,分不清高息负债和低息负债,这点理念上的差异,往往可能使得两个起步完全相同的家庭,在十几年的积累后资产产生数倍甚是数十倍的差异。

    • 如何成为第四类人? 努力扩大自己能产生被动输入的资产份额,同时尽量承担最低息的负债;这个飞轮想要运转起来,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和大量到时间来构筑。

    • 打造无形资产:比如写书、做自媒体;

    • 优先打造被动输入:首付的房子拿来出租,自己还住在租金更便宜的老房子里

  • 总结:四类人核心差异在于对多余收入的配置问题。总体来说,优先拿自己的多余收入打造无形资产或形成被动收入,长期以往,金融状况会更好。

  • 但是,但中国市场能产生被动收入的方式并不多,基本只有房东最靠谱,并且充满风险,可能用一年时间做自媒体最后还是失败了。(可以让自媒体的同时也是自己成长和学习的方式,多一个目标,最后无论结果如果,不至于全落空)

关于买房

  • 中国家庭资产70~80%占比是自住房,但自住房并不能提供任何被动收入,是坏资产,并且还需要还贷款和一系列住房费用,是隐形的负债。房价不断提升造成的一种错觉,就是资产不断变多,但其实这部分资产基本是永远不会拿来变现的,因为卖了就会想买更大的,换言之这部分的资金是永远被占用的。

  • 结合中国国情,突破财务阶层的关键因素就是不要贷款买房。贷款购买自住房就是很多人人生的分水岭,贷款购买自住房持续很多年的贷款,会把人锁死在中产阶级中,而应该吧存款优先用来打造无形资产,或购买房产优先拿来出租理解这两种行为背后的巨大差异,对于建立一流的理财观念特别重要  


【跨学科工具箱】会计学模型:个人财务管理(学习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