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之心系统 六 笔记整理

我们气血津液没讲,那么气的其中一个作用叫做固摄。什么叫固摄呢,固摄的意思是,人体的气对人体的水分具有控制,不让它丢失的意思。
固摄
主要是对血、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固护、统摄、控制作用、从而防止其无故流失。
气虚了,等于气稀薄了,气稀薄它就外散,气多了等于气是稠密了,它就内聚了。而气跟津液是个什么关系呢,我们有同学经常看到的,什么气行则水行,你千万别把它想象成,一股气推着一股水。不是这回事啊,它应该是水津混溶,像雾露状,有点像半气态半液态。那假如是现在气少了,它一稀薄了,气外散了,水津跟着外散,所以容易出汗。但刚才讲的,你阳气多也容易蒸发出来,那我怎么判断呢,很简单,你出完汗,看那个感觉,假如我本身很大汗,但出完汗没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你可能是阳盛,热体,但出完汗你可能有点点虚脱感,疲惫感,那就是自汗。

因为自汗阳气虚一定伴有阳气虚的表现。剩下一个盗汗,盗就是偷,偷偷的出汗,哪什么时候出汗呢,睡着觉的时候。睡时汗出,醒时汗止,等你不知道的时候他出汗,这个一般是阴血虚,机理里也蛮复杂,我也迟一点再说吧。盗汗的机理,其实讲完胃气饮血那个可能好一点。
汗
是体内津液通过阳气的气化,从皮肤汗孔(玄府)排出的液体。
汗孔可能还有一些别称,一个叫玄府,细微,幽玄,很小。还有一个别称,气门。你说为什么叫气门,你看出汗的作用是散热,热能以什么形式发散出去?只能是气态,其实这个没完啊,中国养生学,很讲究这个东西(气),那我们讲到肺的时候再说。刚才有同学说凑里,凑里跟汗孔在我们使用中几乎是同义词,但实际上不一样。实际上不一样,实际上我们在使用习惯上接近同义词。其实凑里是在皮肤底下,就皮肤跟肌肉之间的那…有点像疏松的那个组织,但使用上确实有点往汗孔里面靠的,但是不太一样,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后面再说。
与形体志液时的关系
与夏气相通应
然后,与夏气相通应。其实讲少了,这个就是内五行跟外五行的同应问题,严格来讲你可以把五行表左半边那个外五行那个东西,全部搬上来。
那复习一下上次。心,对应夏天,对应中午,对应南方,对应红色,对应苦味,生长化收藏的长都集中在这一块,都外因。但你说夏天来了是最好讲的,心为阳脏,同气相求,到了夏天,他的阳气就更旺,那就有好有不好。假如你本来心的阳气就旺,你的心阳,心火旺的人,到了夏天就难过,但是假如刚好反过来,我是阳虚的人,到了夏天就舒服。所以我们前面讲的,那其他你类推,中午也一样,心阳旺心火旺的人到了中午可能会加重,到了晚上可能会减轻。但是阳虚的人,到了中午可能会减轻,晚上会加重。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推。
那么,你注意啊,在中医里面虽然很活,但有一个地方是很难动的。时间是可以动的,方位你动不了。南方,是啊,南方人的心火还是有点问题的,本来就心为阳脏,你又处在南方,南方又炎热,所以估计失眠的人会比较多。
这里有一个冬病夏治。冬病夏治什么意思呢,冬天加重的病,那冬天加重的病不用讲了,阳虚类的病。你说为什么夏天治呢,其实你注意啊,冬病未必要夏治啊,冬病可以冬治,冬病可以夏治,只是你的取象看在哪里。那你看冬病,假如阳虚病人,我跑到心来治,夏天阳气旺,自然把他的阳虚补了一半,你这个时候给他治疗,符合经济学原则。很简单呐,我不需要太多啊,实际上也有点预防性了。实际上我夏天先给你补了,你到了冬天就更好过。所以你说我冬天治不治啊,治啊,因为冬天你最痛苦。是啊,我冬天给你治实际上是解决痛苦为主,那个时候份量要大哦,因为阳虚病人到了冬天是最重的,但是我在夏天不需要时间那么久。
所以,这就回答了一个问题,你看我们现在不是有个,你们针灸的知道,三伏三九的天灸。你说天灸我为什么要利用,尤其三伏天的那种。实际上他就利用这个,冬病夏治。那我下一个问呢,三伏天什么时候,大概在哪个节令。应该是大暑前一点点,到立秋后一点点。那么按照上次二十四节令那个排法,大概是在这里哦。

那我问你呀,为什么在这里,你不在夏至也不在小满,为什么在这里。你说最热,你是大暑最热,到立秋可不是最热,但有同学说对了,下降。嗯,为什么呢,你看我补了阳气,我的目的就是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那么阳气要干嘛呢,要潜伏下来。我在这段给他的话,这个时候阳气是降的,它能够降到体内,潜伏下来,到了冬天有用。但假如,我在小满这个时间来治,你看你给他补了阳,你温的东西一下去,他就往上去了,上火。所以你看夏天热,这个药物也是热的,然后贴在背后那个是膀胱经为主,那个是阳经。那你说寒的,我三热对你一寒,我还对不过来?而到了三九天的时候,实际上这个明显的大寒前后,是减轻痛苦的,是啊,因为你这个时候病是最重的。
心与小肠相表里
好,往下。我上次讲了,我不按书本的架构,我按体系来。心与小肠相表里,那么直接跳到小肠。中医的六腑我可能讲的比较快,因为不需要啰嗦。你看中医的五脏跟现代的同名脏器相比,有一定的差别,因为它多了很多相。而中医的六腑跟现代医学同名脏器比起来差别不大,除了一个三焦,那三焦再论。
小肠
位于腹中,上与胃相接,下与大肠相接。
所以它的基本功能,跟我们中学学过的生理卫生的小肠差不多,结构描述也差不多,所以不啰嗦。
小肠的生理功能:
主受盛和化物
主泌别清浊
假如喜欢自学的同学,你要特别注意跟胃的功能区别。胃的功能是受纳腐熟,它这个是受盛化物。你说有什么区别呢,受盛就是一个容器一样,接受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然后它关键是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我们也知道,真正的消化吸收是在小肠完成的,所以它关键是在里面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化物。一化物,所谓清浊就是有营养没营养,是啊,有营养的那部分我就留下来用了,没营养那部分就下传到大肠。好,我们看看这个过程。

小肠接受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那个叫食糜。然后下到去,化物。一化物就分清,清的营养物质就跟脾挂上钩,那个讲到脾再说。脾主运化,把消化后的东西运到全身,供全身运用。另外一个是别浊。浊,分两个地方,一个是食物残渣下到大肠,大肠吸收剩余水分形成粪便,另外一个是废液,通过一定代谢途径到了肾,再去膀胱,形成尿液。
这里要注意的是,你们以后学到中诊中药方剂,内外妇儿的辨症的时候,很少出现小肠这两个字,跟小肠有关的以后你们只见到这个症“小肠实热”,而我们大家都知道,小肠跟消化系统有关。而你说消化系统那堆症状,比如说胃口不好,腹胀,大便烂,恶心,你说往哪跑呢,它被脾胃瓜分掉。那你看呢,它的化物跟分清,因为脾主运化的概念很大的,脾主运化的概念已经把它的化物跟分清包容掉了,所以出现消化系统的症状你会发现多用脾胃来论治,然后那个降浊,别浊对胃的降浊延伸过去了,胃的降浊也包了小肠的别浊,所以关于消化系统那一堆症状它没了。
去掉脾胃,那么只剩下一组症状,哪里呢,跟小便相关的那一组,那个我们后面再讲,所以这个是先做一个提示。
小肠实热,假如你们以后学中诊,它这个症不是说一个腑的问题,它跟心有关,心火这个症刚好前面没讲,那现在推一遍,复习一下阴阳学说。心火就是心的阳气过旺,讲的白一点就是,心的实热证。好,心先别管,先管实热。推吧,能讲多少。面,红。舌,一讲舌尖红,我刚才是不是漏讲点东西了。心开窍于舌,那个舌整体属心,还是五行互藏。那一互藏等于说,又在心里面,又在舌头瓜分。舌尖,心肺;两边肝胆;中间,脾胃;舌根,肾。

这回像什么,有点像太极但不完整,因为太极这边是左肝又肺的。这个其实就是人体,是啊,你把人体的躯干和心肺在上,两边肝胆经,中间脾胃下面肾,它几乎就是人躯干的缩影。但你注意啊,这是舌尖,还是五行互藏。那么这样的话你心火,典型的就是舌尖红。我讲整体观的时候又提到一个“舌疮”,但是注意啊,舌疮有个前提啊,这是很多人生舌疮,急性发热,红肿热痛的才算,你反复发作性的舌疮,那就不见的是,而且基本可以说不是,那是什么呢,那个以后再说,那就有点复杂了。反复发作性的,不见得是实热证啊,是啊,偶尔发作,一下疼的很厉害。
实热证病理表现
而刚刚讲什么,脉,脉数。有的同学说,洪,也对,但我不解释啊,留给中诊,还要讲什么?津液,讲吧?阳盛则阴病,阳多了,阴越受损,口渴,这回不是一般的小便黄了,为什么呢,刚才讲的,小肠也管水和小便,所以它的小便多了点东西,叫小便赤涩毒湿,疼痛,甚至是尿血。这个像什么呢,急性泌尿系感染,女性多见。口渴…那小便到这里来,大便,干,你说完了没有呢,其实还没有完,你注意没有,刚才这个舌,脉,面红,几乎都是心主血脉的功能,那心主神志的呢。兴奋还是抑制?讲哦,兴奋的症状,心烦,失眠,多梦,啊这是基本的,因为它是实热证,实热是没上限的,还可以更厉害的,发狂,阴虚一般不至于。可以这样,以后你们学到这一组症状。中诊,大概有两个很像的,一个叫做膀胱湿热,膀胱湿热也可以出现这组症状,一个叫小肠实热。你说怎么鉴别呢,当然你们以后学了中诊很细的,比如说脉象怎么区别,舌象的舌苔怎么区别,但是我觉得最简单的就是,假如只是局限在下焦的,只有小便改变的多半是膀胱湿热。但是假如兼有心火症状的多半是小肠实热。两者的关系已经…假如先有心火旺症状,再出现这一组,叫心火下移小肠。假如先出现小便症状再出现这一组,叫小肠火上炎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