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考点|【道格玛95】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
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答案解析
一、道格玛95(名词解释)
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汀·莱文等人发起的一场电影运动。1959年,夏纳国际电影节组织的电影诞辰100周年的专题论坛,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宣读了一份声明——道格玛95,其目标是在电影摄制中灌输朴素感和后期制作修改及其它发明的自由,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并聚焦于真实的故事和演员的表演本身,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挽救已经濒临死亡的电影艺术”。他们认为,电影艺术已经面临死亡边缘,其潮流是过于卖弄包装,刻意制造假象来愚弄观众,淹没了电影艺术最重要的情感,必须展开救亡运动。因此,道格玛小组呼吁在电影摄制中要返璞归真,反对电影制作中过度的人工痕迹。强调电影构成的纯粹性,强调电影真正的、最重要的元素是故事和角色。为此,他们提展出了道格玛电影必须遵循的十条规则,这些规则被称为“纯洁誓言”。这些都是反对好莱坞所代表的一切。代表人物与作品有托马斯·温特伯格导演的《家宴》(又名《家庭聚会》),严格意义上讲,真正全部符合宣言的电影只有《白痴》。
二、道格玛95背景
1.市场: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的十年时间内,丹麦电影市场中本土电影一直稳定地占据25%以上的市场份额,个别年份甚至接近30%。到了90年代后随着美国好莱坞电影和欧洲其他国家电影的不断冲击,本土所占份额逐年下跌,在1995年更是跌至有史以来最低的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电影(以好莱坞电影为主)在丹麦占据了高达81%的市场份额。
2.组织机构:Zentropa 与 Nimbus公司、 丹麦国立电影学院、丹麦电影协会(丹麦国家电影博物馆、丹麦电影学院图书馆)
3.技术革命的产物:DV数字摄影机灵活轻便,利于现实长镜头的拍摄
三、道格玛95宣言(简答题)
道格玛电影必须遵循十条规则是:
(1)影片须在实地拍摄,不可搭景或使用道具;
(2)不可制作脱离画面的音响,不可制作脱离音响的画面;
(3)须手持摄影机拍摄,影片的故事不必在摄影机在场的情况下发生,但影片的拍摄须在故事的发生地点进行;
(4)影片须是彩色的,不接受特别的照明;
(5)禁止进行光学加工或使用任何滤镜;
(6)不可以表面化地处理场面,如谋杀、暴力;
(7)禁止时间和空间上的间离;
(8)不接受类型电影;
(9)影片规格须为35毫米;
(10)导演之名不可出现在职员表中。

四、道格玛95的发展过程(简答题)
1995 年,四个毕业于丹麦电影学院的校友拉斯·冯·特里尔、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蒂安·莱文、索伦·克拉克·雅各布森共同署名发表了《道格玛宣言》和《纯洁誓言》,公开的反对好莱坞商业影片的浮夸虚伪,他们强调电影创作中的朴素美感,让观众更多地聚焦到情节和故事本身,而不是去迷恋那些光怪陆离的特效场面。
道格玛95作为电影导演组织曾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世界影坛,其所倡导的电影艺术观念也超越丹麦本土而为许多其他国家的电影导演所接受。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个组织及其影响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
五、道格玛95的美学特征(简答题)
①Dogma95的几位导演同时向关国好莱坞美学和法国“新浪潮”提岀挑战:他们认为,好莱坞越来越技术至上,随着制造幻象能力的无限膨胀,人们离现实和真实感知越来越遥远,好莱坞美学愚化了观众,使其只能接受肤浅的动作和幼稚的电影;而倡导“作者电影”的法国“新浪潮”,骨子里仍然充满了令人窒息的资产阶级审美趣味,对于艺术和世界,并没有什么根本性改变。
②Dogma95群体拒绝电影的过于个人化倾向,同时与时尚的高科技发展态势相反,他们返璞归真,崇尚一种更为简洁本真的制作方式,他们指出电影太过讲求特技效果,却忽略了电影自身精神,要求抛弃各种人工修饰,返归叙事和人物本身。
③作为20世纪最后一次电影运动,Dogma95试图打开电影回归本体之路,他们对新兴的DV(小型数码摄像机)技术非常感兴趣,更主要的,他们看到了DV很可能带来一个真正的影像书写时代,不同于“新浪潮”的个人自我实现,DV是廉价的、大众的、自由的,因而也是最民主的艺术载体。
④手持摄影风格:摇晃、快速运动、失焦、纪实性等。
⑤题材和剧情的选取:一般人的家庭生活、情感生活以及个人面临的现实困难是大多数道格玛电影的关注重点。
⑥即兴表演与长镜头拍摄,鼓励演员发挥自身的特点、要自然与连贯。
⑦在剪辑上,采用反传统好莱坞的剪辑方式,越轴、角度变化不足30°等,形成跳切效果。
六、道格玛95的影响(简答题)
①“道格玛95”宣言刻意限制电影创作,但它限制的是捕捉生活的表面现实,而倡导凸显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了对现实题材的表现手法的不倦探索和更深层次的对电影美学的理解追求,独立的精神给了独立电影人希望和动力。
②这个誓言既反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个人主义,反对美国被好莱坞滥用的“技术至上主义”,他继承的是北欧电影学派的艺术精神。
③在数字电影迅速普及的年代,“道格玛95”宣言强调使用DV技术,消除对胶片的依赖,解放了电影,使电影走向大众。
④“道格玛95”作为电影导演组织曾活跃于90年代后半期的世界影坛,其所倡导的电影艺术观念也超越丹麦本土而为许多其他国家的电影导演所接受。
⑤进入21世纪以来,这个组织及其影响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但是这个小组的核心成员仍活跃在世界影坛,不时有佳作问世。
⑥道格玛95也有局限性。《纯洁誓言》难以实践,使得绝大多数道格玛导演只拍摄一部道格玛电影以后就不再拍了。道格玛运动中后期的电影,有形式重于内容的倾向。
七、道格玛95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拉斯•冯•提尔
丹麦电影导演,Dogma95群体的核心人物。
1956年生于丹麦,毕业于丹麦电影学院,1995年前,拍摄过《犯罪分子》(1984)、《瘟疫》(1987)和《欧洲特快车》(1991),称为“欧洲三部曲”,试图从不同角度探讨、思考欧洲各国间的历史及其纷乱纠缠的各国民族主义。1994年推出的《医院风云》,风格诡谲神秘。
1995年之后的作品有:《破浪》(1996)、《白痴》(1998)、《黑暗中的舞者》(2000),这构成了提尔的“良心三部曲”。2003年,提尔拍摄了实验色彩更强的《狗镇》。《白痴》表现一群正常人每天假装成白痴集体出动,所到之处,都造成世人的困窘与混流安。影片从社会角度出发,对中产阶级生活状态、道德责任、生存价值等进行关照和反省。

Dogma1号作品是托马斯•温特勃格的《那一个晚上》。在自然光、自然音响和手提摄影机的构建下,影片创造出使人神志迷乱的影像,正好与令人不安的内容相映照。影片是DV拍摄后再放95大为35毫米胶片的,影院大银幕放映时会显出明显的粗颗粒。
Dogma2号作品是拉尔斯·冯·提尔的《白痴》,是一部现代寓言色彩很重的影片,因无所顾忌的赤裸展示,引发很大争议。
Dogma3号作品是索伦•拉夫•雅各布森于1998年拍摄完成的《敏郎悲歌》,片名来自于1997年日本电影表演大师三船敏郎的逝世,在黑泽明的《七武士》中,三船敏郎扮演了一个出身农民的假武士,这与《敏郎悲歌》的主人公事业成功却身世隐秘的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Dogma4号作品是克瑞斯汀·拉维瑞的《国王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