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猩语
1(1.1)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举止是当世的典范。他刚上任为官,就有整治社会弊端、匡正天下的志向,被任命为豫章太守时,刚到任,便询问名士许孺子的住处,想要先去拜访他,主薄禀告说:“大家都希望你先进官府。”陈仲举说:“(从前)周武王刚取得天下就乘车到商容的家拜访,敬贤礼士,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我(不进官府)先礼敬贤士,有什么不可以的。”
2(1.3)郭林宗到了汝南郡,去拜访袁奉高,车子尚未停稳,车铃声还在响,就走了;去拜访黄叔度,他竟然盘桓整天,还连续住了两夜。旁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叔度如同广阔深沉的湖泊,既不会因澄清而清澈,也不会因搅扰而浑浊。他的气度之深广,难以测量啊!”
3(1.4)东汉末年的李膺风度翩翩,品行端正,对自我要求很严格。他把天下的礼仪规范、是非正义都看作是自己的责任。有许多后辈之人对其敬仰不已,能够有幸听到他教诲的,都觉得自己是登了龙门一般。
4(1.11)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5(1.13)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6(1.23)王澄、胡毋辅之等人都把放荡不羁当作豁达,有时还会赤身裸体。乐广笑着说:“名教中自有令人快乐的地方,为什么偏要这样呢?”
7(1.25)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烤肉的佣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给了他。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说:“这是个仆人,怎么施舍给他?”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的人呢?”后来顾荣遇上战乱过江避乱,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顾荣觉得很奇怪,便问他原因,原来他就是当年接受烤肉的人。
8(1.44)王恭从会稽回来,王恭的族叔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于是对他说:“你从东晋国都建康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可以拿一张给我吗?”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后,王恭就把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而自己却没有竹席可以坐了,于是就坐在草垫上。事过之后,王大听说了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我原来以为你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要的。” 王恭回答说:“您并不了解我,我从来就没有多余的东西。”
9(2.3)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杰出的人才、享有清名的人,以及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到了他门口,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孔文举进去坐在前面。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是什么亲戚啊?”孔文举回答说:“从前我的先人孔仲尼和您的先人李伯阳有师友之亲,这样说来,我与您不是世代通家之好吗?”李元礼和众宾客都很惊讶。这时,太中大夫陈韪刚进来,有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陈韪说:“小时聪明伶俐,长后大未必会怎么样。”孔文举说:“想必您小时候也是聪明伶俐的了!”陈韪听了以后感觉到非常的尴尬。
10(2.5)孔融被捕时,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大儿子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仍然像原来那样在玩琢钉的游戏,完全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孔融恳求前来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不久(拘捕两个儿子的) 差役也到了。
11(2.19)晋武帝司马炎刚登基,用蓍草占卜时,得数为“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看此数。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恐惧得脸色发白,无人敢说话。这时,侍中裴楷上前说:“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成为天下正统。”武帝很高兴,群臣赞叹且佩服他。
12(2.22)蔡洪来到洛阳,洛阳当地的人对他说:“官署刚刚成立,百官都在招募下属,在出身卑微的人当中寻找英俊奇特的人才,在山野隐士中征俊杰。你是吴楚之地的读书人,亡国之人,有什么特殊才能来参加征召呢?”蔡洪回答:“夜明珠不一定出产在黄河里;一手握不下的壁玉也不一定非要采自昆仑山中。大禹生在东夷,文王生在西羌。圣贤之士的诞生地,不必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从前武王讨伐纣王,把商朝愚顽的百姓迁到了洛阳,莫非各位就是那些刁顽之民的后代吗?”
13(2.23)名土们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尚书令乐广问王夷甫:“今天玩得高兴吗?”王夷甫说:“裴仆射擅长谈名理,滔滔不绝,意趣高雅;张茂先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安丰谈论延陵、子房,也极为奥妙。透彻,超尘拔俗。”
14(2.26)陆机到王武子那里去,武子面前放着几斛羊酪,指给陆机看,并说:“你们江东有什么能抵得上这个?”陆机说:“有千里湖的莼菜羹,只是还没有加上盐豉呢!”
15(2.29)晋元帝司马睿刚到江南时,对骠骑将军顾荣说道:“我寄住在他人国土上,心中常常感到惭愧。”顾荣跪下回答:“我听说,帝王把全天下都当作自己家,因此商朝的君主有时把国都定在耿邑,有时把国都定在亳邑,并不固定下来;周武王在镐京定都,却把九鼎迁到了洛邑。希望陛下您不要总是记挂着迁都这件事了。”
16(2.31)过长江避难的那些士人,每逢天气清朗和畅的日子,就互相邀请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宴乐。周顗在席中间座位上叹息说:“风景与故国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山河有了变化!”席上人都互相看着流下眼泪。唯独丞相王导勃然作色说:“应当齐心为朝廷效力,恢复沦陷的疆土,为什么要像亡国囚徒似地相对哭泣!”
17(2.32)卫洗马当初要渡江避难的时候,面容憔悴,神情凄惨,对随从的人说:“看见这茫茫大江,不禁百感交集。只要还有点感情,谁又能排遣得了这种忧伤!”
18(2.48)竺法深成了简文帝司马昱的常客。刘惔问他:“您作为和尚为什么要跟达官贵人交往?”竺法深回答道:“在您眼中他是达官贵人,在我看来他跟贫民没有区别。”
19(2.53)庾稚恭任荆州刺史时,晋献给晋武帝(司马炎)一把羽毛扇,武帝怀疑是旧的。侍中刘勋说:"柏梁台高大壮丽,需要工匠从底下把它建起来;关弦繁复的旋律,需要钟子期和夔那样的乐师先检听它们的声音。稚恭献上的扇子,因为是好的,而不因为是新的。"庾稚恭后来听到这件事,说:"刘勋这个人适合在皇帝的左右。
20(2.55) 桓公北伐,途中再次经过金城,看到他以前作琅邪太守时所种植的柳树,树干都已经大得有十围了。感慨地说:“树木尚且这样,人又怎么能禁受得住时光的消磨!”攀下枝条拿在手里,泪水不断流下。
21(2.57)顾悦和简文帝(司马昱)同岁,可顾悦的头发早白了。简文帝问:" 你的头发为什么先白了?" 顾悦回答:" 蒲柳柔弱,到秋天叶子就落了;松柏坚实,越历经风霜越茂盛。"
22(2.61)简文帝进了华林园,回头对随从说:“能让人心领神会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在远方,只要山水树木掩映葱郁,自然就会升起濠水、濮水上的出世之想,觉得鸟兽禽鱼自己会来亲近。”
23(2.62)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中年以来,受到哀伤情绪的折磨,和亲友话别,总是好几天闷闷不乐。”王羲之说:“到了晚年,自然会这样,只能惜助音乐寄兴消愁,还常常担心子侄辈减少欢乐的情趣。”
24(2.63)支道林和尚经常养着几匹马。有人说:“和尚养马并不风雅。”支道林说:“我是看重马的神采姿态。”
25(2.70)王右军与谢太傅一道登上冶城。谢太傅潇洒地凝神遐想,有超世脱俗的心意。王右军对他说:“夏禹为国事辛劳,连手脚都长满了老茧;周文王忙得无法按时吃饭,每日里没有一点儿空闲的时间。如今整个国家都处于战乱之中,人人都应当贡献力量;如果一味空谈而荒废政务,崇尚浮文而妨碍国事,恐怕不是现在该做的事吧!”谢太傅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只传两代就灭亡了,难道也是清谈导致的祸患吗?”
26(2.71)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7(2.76)支公非常喜爱鹤,他住在剡东峁山下,一次,有人送给他两只鹤。不多时日,鹤的翅膀长硬了,跃跃待飞。支公心想鹤飞走了太可惜,于是,把鹤的翅膀搞残了。鹤本来是飞举之鸟,这一下飞不成了,它们低头看着自己的翅膀,一脸懊丧的神情。这一下,触动了支公的恻隐之心,他想:鹤这样直上云霄的有志之鸟,怎么肯做人身边的玩物呢?于是,支公等鹤的翅膀长好,便将它们放飞了。
28(2.81)王胡之到吴兴郡的印渚去观赏景致,赞叹说:“不只是能让人心情开朗清净,也觉得日月更加明朗。”
29(2.83)袁宏任职安南将军谢奉的司马,京城的友人一直将他送到濑乡(今河南周口鹿邑县)。要分别时,他非常伤感惘然,慨叹说:“江山辽阔,居然真的有万里之遥。”
30(2.85)征西大将军桓温修筑了江陵城,很是壮丽,他集合宾客和下属出了汉江渡口远望观赏城景。他说:“谁能恰当地评价这座城的话,有赏。”顾恺之当时是座中的宾客,评价说:“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温当即赏给他两个婢女。
31(2.88)顾恺之从会稽回来,有人向他问起那边的山川之美,顾恺之说:“那里千万座山峰、河流争相比美、奔流,草木茂密,笼罩其上,如彩云霞光般涌动蒸腾。”、
32(2.91)王子敬说:“从山阴道(山的背阴之路)上经过,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目不暇接。若在秋冬之交,(一片萧瑟),又特别让人难以释怀。”
33(2.92)太傅谢安问众子侄:“子侄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
34(2.98)太傅司马道子夜里在书房闲坐,在当时,天空明澈、月光皎洁,没有一点阴云遮蔽。太傅赞叹不已,认为美极了。谢景重当时也在座,回答说:“愚意以为还不如有点微云点缀。”太傅便打趣谢景重说:“你自己心地不干净,竟然强要弄脏了这明净的天空吗?”
35(2.108)谢灵运喜欢戴曲柄笠,隐士孔淳之对他说:“你想追慕那些有德高士,怎么还舍不得曲盖的形状呢?”谢灵运回答:“恐怕是怕影子的人最不能忘记影子吧!”
36(2.43)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注:2.43忘打了所以缀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