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折度高于印欧平均的人造语言】Hetašlin语语法教程-1-名词词法
Hetasxlin语的名词有8个格(主、宾、与、属、于、向、以、呼)。除此之外名词还有修辞用法(像......一样),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以副词形式呈现,这里不作为一个格讨论。
除格之外,名词还有单复数(后缀为-e)、是否有定冠词(后缀为-i)的性质,但是名词的性(阴/阳/中)不通过词本身的变化区分,而是通过句中的动词来体现。
主格
名词的基本格,一般用于表示动作的主动方或状态的主语。不需要任何变形。如:
Maki eset sevan.
(那个)男人是快乐的。
一句中maki即为主格名词,注意定冠词后缀-i。
宾格
用于表示动作的接受方,也用于被动句中,表示动作结果的实际承担者(一般被动句的动词和宾格名词使用同一人称,但是实际上在其他方面被动句和省略主语的主动句区分不大)。一般通过将主格名词的最后一个元音改为u来呈现。如:
Maki mogusit ufalut.
(那个)男人吃苹果。
一句中ufalut即为宾格名词,其原型为ufalet。
必要时宾格名词可以复写一遍尾音来容纳更多的语法信息,如mom(人)的宾格附属带定冠词即为mumemi,注意原本的两个m由于尾音复写变成了三个m。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情况下动词逻辑意义上的承受者不一定用宾格,比如可以用即将提到的与格来处理。
与格
语法功能较多样的一个格,改法为把名词尾音改为或加上p。
第一种用法是用作涉及三个主体的动词(如给予、告诉等)的间接宾语,如:
Mdabit sap ufalut.
我给他苹果。
一句中人称代词sa(他)即用与格sap。
第二种用法是用作使动句的被使动方,如:
Kvorip pamopabit.
我让车移动。
一句中kvorip即为与格,原型为kvor。注意定冠词后缀-i。
这种情况下动词一般需要加使动前缀pa-。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也可以处理成正常的主谓宾句子,如:Mopamit kvuri. 我移动车。
第三种用法是用作某些特殊介词(即与方位关系关联不大的介词)引导的状语成分的词,如:
Pnamit run panarakap.
我们谈及语法。
一句中panarakap即为与格,原型为panarakat(注意尾音被改变了)。介词run意思是“关于/涉及”。
属格
表示名词的归属者、所有者等。变化方式为将尾音变为或附加上后缀-d。如:
skomputerd uram
电脑用户
一句中skomputerd即为skomputer的属格,r不需要去除。
需要注意的是当表示“某人(发出)的动作”的意思时,不使用属格(因为属格只能接名词),应当使用主动格/作格+非谓语。关于非谓语及其相关的扩充格的知识后面将会涉及。
于格
表示方位或所处在的状态等信息。变格方法是把名词尾音去除,复写一遍名词的首音,在后面加上-a/-ia。如果名词首尾同音,或者倒数第二个辅音和首音相同,则浊化首音;如果首音(浊化与否无关系)是其他格的格标,或名词以元音开头,则使用-ta/-tia作为格标。如:
fibavi gilotia
山上的雪
一句中gilotia即为giloz的于格,由于g为向格标,使用-tia。
有时于格可以搭配方位介词使用,如:
nak čanžia
在房间中央
一句中čanžia即为čang的于格,由于只有一个音节,尾音与首音直接接触,进行浊化处理。nak作为方位介词,意为“在......中间”,“在......中央”。
同时,在比较句中,于格可以用作参照系,突出想要强调之物某项性质的程度“最深”。如:
Ufali ešet sakakan rhe ufaletia.
(那个)苹果是那些苹果里最红的(一个)。
一句中ufaletia作为于格,用作突出比较物的比较对象,sakakan即为saka(红色)的最高级表语。关于形容词的知识后面会详细讲解。
向格
表示动作的指向性或方向性。格标为把尾音改为g。需要注意的是和与格不同,如果含有定冠词(-i)或复数(-e)等后缀,仍旧需要改变尾音,上述两种后缀则加在g后面。如:
kirge nupas žaset.
他向着石头跑去。
一句中kirge即为kirz(石头)的向格复数。ža-(移动)应当接名词的向格而不是宾格(由于其逻辑上自带的方向性)。
同时,在比较句中,于格可以用作参照物,突出想要强调之物某项性质的程度“更深”。如:
Ufali ešet sakaman rha ufagi.
(这个)苹果比那个苹果更红。
一句中ufagi作为向格,用作突出比较物的比较对象,sakaman即为saka(红色)的比较级表语。
以格
适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表示一个行为发生所借助到的工具(器械、交通方式、语言、方法等)。格标是把尾音改成š,对-i/-e的处理方式类似向格。如:
Čežamik kvorš.
我们坐车离开了。
Pas pnaset madaha ponečeš.
他会说四种语言。
两句中都用到了以格来表示动作完成所借助的工具,第一句说的是交通方式,第二句说的是语言。可以分别直接理解为“用车离开”“用语言说话”。
呼格
表示对某人的呼唤,经常在诗歌一类的文学作品中表示强烈情感的对象。一般习惯和问候语搭配使用。词形变换方面,呼格一般是主格直接去掉尾音,如果产生了双元音,可以选择去掉尾音后只保留最后一个元音。如:
Šloč, bad hinzke!
你们好,我的朋友们!
一句中hinzke即为hinzkame的呼格,去掉m后由于尾音为双元音ae,只保留了e。另外šloč属于静者非敬体的问候语,用于一个人静止时面对一个或几个走来的平辈或晚辈时用,相关的问候语知识将会在后面涉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的口语应用中,为了防止此种太过大规模的屈折影响理解,一般直接使用名词的定冠词形式,如上句也可以说成是:
Šloč, bad hinzk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