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魔独孤求败
杨过和李莫愁合在一道,和金轮法王争抢襁褓之中郭襄,因而同行一路。杨过李莫愁是真心呵护,金轮法王则是想抢走郭襄要挟郭靖。虽然此时并未得手,但是十六年后,他仍是这么干的。
杨过和李莫愁为了解决婴儿的奶水问题,抓来一只花豹作为郭襄的乳娘,从情节来说甚为奇特,也暗含了古代君子豹变之说,自成其道,斐然而隐。表示内在已具其理,只是和光同尘,不为外人所知罢了。此时修行,内在已历魔考,外在却条理未显,不能成就大人虎变,为人所知。因此哪怕自己行善,也有可能被人误解为恶意。
所以小说之中,杨过同情因为两个儿子自相残杀的武三通,为了化解武氏兄弟的兄弟阋墙,谎称自己已经受到郭靖黄蓉认可,要娶郭芙为妻,使得两兄弟放下争心,握手言和。
岂料也因此惹怒郭芙,言语争锋,混乱之中,被郭芙砍下了右手。可见虽然是善举,但如果不为人所知,也容易惹来大祸。
与此相反,李莫愁为人心狠手辣,恶满江湖,但是她对郭襄一片爱护之心,却被黄蓉全然看在眼里,因此最终手下留情,放了她一条生路。
所以好人做了不被理解的事,也会招灾;坏人做了被人认同的事,也会获得赞许。由此可见从君子豹变以至于大人虎变的重要,从自成其道到明德天下,是修行必由,万万不可裹足不前。
否则就如杨过一样,除去断手之外,此后无论是出现在重阳宫大战,以一己之力,救下众人;还是在古墓之中为小龙女疗伤,都不可避免先被重阳宫全真教道士们误会,后被进入古墓的郭芙误伤。而重阳宫的道士之所以没有下狠手,也是明白了一些他和小龙女情深意重。郭芙之所以误用冰魄银针伤了他们,归根到底也是因为不明其行的缘故。
让我成为我,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让他人知道我是我,自然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书中在这两个修行阶段的关口,引出了一个存在而又不存在的人物,那就是剑魔独孤求败。说存在,是因为他影响到了杨过;说不存在,是因为这个人出场就已经是一个坟墓,死去多年。
但人虽死,名未灭,独孤求败不仅影响了杨过,也影响了《笑傲江湖》之中的令狐冲。他之风采未曾在书中直见,但是杨过、令狐冲都属江湖中横绝一代的人物。要知道两人都还不是他真正传人,只是隔代影响便致如此,其人更是令人神往。
此外,我曾在解说东方不败之时,也提及了独孤求败和东方不败这两个名字可以说是相互辉映,可赏可玩。伟大的作者,一个人物名,便成就了一半的人物。独孤求败之名一出,那种啸傲巅峰,寂寞如雪的狂客之姿便已是跃然纸上。
但撇开这一点,独孤求败这个名字真正的内涵又是如何呢?其实这个名字所蕴含的意趣并不那么正向,相反有一种告诫警示的意味。
何为独孤?即是为我;何为求败?即是唯我。
前一个为我,是说每一个人的自我,都是自成其理的,可以被共鸣,却终究不可为人所知,所以是孤独。后一个唯我,是说每一个人都拥抱着自己的道理,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手握真理,因此要定天下的是非。当人拥有了自我之后,便容易自行其是,定天下之善恶是非,忘记了或者说不屑于去努力让别人看见自己、理解自己,共鸣自己,反而认为是他人应该来主动认同自己。
这种情况,就是见魔。剑魔者,也即见魔之意。剑中魔境,是自是之魔。我是对的,所以要以此是非天下,并因此觉得那些不理解自己良苦用心之人是多么愚昧,导致情狂意乱,责备他人不贤。
杨过第一次到独孤求败埋骨之所,还是双手俱全,但是第二次去,已经是断了右手,右手是大部分人的便利习惯。断了右手,就需要以左应右,由我及人,也表示出应对他人,不可出于自己习惯喜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杨过在神雕的引导之下,攀岩绝壁,来到了独孤求败埋剑之所——剑冢。剑冢之中有四把剑,并配上的四段文字,也就代表了剑魔独孤求败的一生的四个境界。独孤求败的第一柄剑是弱冠以前所用,“凌厉刚猛,无坚不摧”;第二柄剑是三十而立之前所用,因误伤义士,被弃之深谷。这柄剑是一柄软剑,而且还是四柄剑之中唯一有名字的,叫做紫薇。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就会发现,与其说孤独求败留下的是剑,不如说留下的就是心。与其说是孤独求败的人生经历,不如说就是杨过一路走来的心境。弱冠之前,凌厉刚猛,无坚不摧,不正是少年杨过那种自负于心,傲然不屈,任性使气,不管不顾的样子吗?不管是诚恳待人的郭靖,心机遍布的黄蓉,还是严酷苛刻的赵志敬,都无法调伏他。
紫薇即紫微,第二柄剑是寓意帝王的唯我之剑,自是容易伤人,所以此剑误伤义士。义士就是另一个正确的人,因为自己正确,所以伤害了同样正确的他人,所以不祥。为什么是软剑?因为代表了心机,就好像杨过劝解武氏兄弟,用的也是心机,而不是光明正大的方法。最终弃之深谷,也代表着心机无用,当自深藏。
第三柄剑就是后来杨过所用的玄铁重剑,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这一柄剑其实就是一颗侠义之心,承担他人,所以很重。此心并没有自己的样子,只是唯义之所在,而生疾痛、悲悯、愤恨等等之状,所以是大巧不工。大丈夫行事,不在小信小诺,爱惜自身,而是大仁大义,为国为民。杨过背上这柄剑,才成了最后的神雕大侠。
至于最后一柄木剑,其实象征的恰恰是放下对立,无剑胜有剑的仁者无敌之境。仁者是没有敌对的,因为仁者具备对万事万物的理解,而不产生对立。到了那时候,其实也就没有了侠存在的必要,这是最高的境界。
其实这四个境界,应该是脱胎于《论语》之中的孔子自述,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天命的论述。可以说正是由这四个境界的指引,才真正确立了杨过日后真正的道路。
自他背上玄铁重剑那一刻起,他的生命才有了真正的重心。杨过之过,也有了真正可以拽住让他不至于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