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加班到底为了什么?

2023-03-02 10:23 作者:百森智投冉涛  | 我要投稿

这条新闻跟前段时间弥漫全网声讨996的加班模式有莫大关系。这里面可以做个对比,效率和时间到底是否成正比?加班到底是为了什么?如何才能提升组织效率?


1. 如何让上班时间合理化?
不论工作时间几小时,都应该让上班“合理化”而不是为了上班而上班的形式化。


无论是有效加班,还是上班时间“摸鱼划水”,大概率无关时间不合理,而是目标不合理的问题,即给不了员工目标和理想。真正有目标的人,不用规定时间他也会全力以赴的。


所以,让工作时间合理化的关键,是应该让加班变得有意义,对于员工而言,可以加班,但是应该加“学习”的班:8小时工作以后是复盘总结和学习提升的好时机,今天做错了什么,什么事情应该修复,应该怎么互相学习,企业不该让员工为了加班而加班,而要让上班甚至加班变得有意义。

2. 加班,不是时间不合理,而是目标有问题
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比如一些特定的工作岗位或者公司发展的冲刺阶段,确实需要加班加点的往前拼,特别是中国的高科技行业,面对美国的“卡脖子”,很多地方都需要突破。大家也都愿意投入工作,但这种投入一定是阶段性的,不能长期如此(可以考虑调休)。


同时这也是一个机制设计的问题,就是一定要做“有用的事”,让员工认为做手头工作是真的有价值,加班的关键是“合理化”而非形式化。


避免形式化加班其实就是一个目标管理的问题。在目标管理下,对结果负责,而不是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这其中的衡量尺度就是员工要按时完成分内之事。如果一个部门的员工长期处于加班状态,那就说明要么是组织能力不够,要么工作量确实太大,要考虑加人。核心强调的是员工应该对他的目标结果负责,而不是对他的过程和时间负责——这就是目标责任制。

3. 工作效率,需要组织力量提升,而不是个人工作时间延长
很多工作需要组织能力、个人能力、流程能力、协同效率以及自动化程度的多维度提升,才能出来效率,不是光靠增加工作时间就能加出来效率的。


中国文化强调奋斗文化,但必须要看是不是真的“在奋斗”。所谓形式化加班的情况还与公司管理水平下的考核导向有关系,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有时候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可能初衷是好的,当涉及管理的时候,到下面就被曲解了。但在目标责任制下,从来不会把是否加班作为考核标准。加不加班的最终核心是单位时间投入后的回报大小,即投入产出比。


过去,劳动密集型、发展粗放型的产业居多,不多干、不加班可能就没有效益;如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离不开奋斗,但更需要企业聚焦内涵式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

加班到底为了什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