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赛斯练习-内在意识

2022-09-04 17:48 作者:LTN小跟班  | 我要投稿


架构一

Out self  外在物质世界

架构二

Inner self 内在意识

 

例如,我们信任早晨太阳会升起;而它的确如此。

我们假定我们的胃肠会消化我们的食物;而它们的确如此。

当我们驾驶一辆汽车时,我们认定如果我们转方向盘,车子便会驶向那个方向等等——我们所采取的最微细渺小的行动都是被我们的意向将被达成的信心所决定的。

 

在我们采取某种行动之前,百分之九十的时候我们不觉得有必要去衡量正反两面,因为我们“知道”它会带来我们要的结果。

而正因为我们的确“知道”此点,正因为我们有信心那个想要的结果会发生,它就发生了。

 

常言道:“对你已知的事你不需要信心。”这句话暗示知识是“理性的”而信心是“非理性的”(而知识多少要比信心“高超”)。

但照赛斯的说法,我们的信心却是我们知识的来源。既然我们无法经由正常的感知方式直接知道“架构二”的内容,那我们只能靠信心前进。

而只要我们对某事有信心,它就会显示出来。透过这些显现,我们获得知识。

 

我相信会发生,此刻的焦虑正是提醒我随时有选择做出舒服的决定。

我还是会焦虑,可是我有能力做我想吃的美食,我有能力画一幅画,我有能力看一部喜欢的电影,总是有意外(奇迹)发生。

我感谢焦虑,让我意识到自己选择的能力。

 

 

信念/情绪/行为冲动

 

抱着一种游戏性态度,不是做出阻挡/逃离自己欲望的选择。反之,把它们想作是你可以随意挪动的儿童积木。如果你做成了一个你不喜欢的构造物,你永远可以把它打掉再重新开始。

 

在创造实相的时候,过去的经历是一个可汲取的丰富的宝库。

无论自己的记忆是什么。

事实是,我们一直在这样做,自动地在现在以我们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做基础来做决定。

 

好比说,我们决定不去应征某个工作,因为我们过去在一个相似的工作上表现不佳,或因过去我们在这样一个工作上没被录用,因为人家不认为我们合格。

我们现在决定要做什么,是被我们记得在过去发生过的事所影响的。

 

过去、现在与未来发生在当下,而经常不断地彼此影响。

因此,可以说,现在决定要做什么影响了过去所发生的事。

是不是类似诺兰导演的信条电影所描述的剧情。未来和过去互相可以逆转。

 

过去记忆中的痛苦和快乐,都只是我的选择之一,我的选择造就了我的记忆,记忆同样也塑造了我的选择。

 

具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要找出你目前情况的线索,

第二部分则是用这些线索去作未来的指标。

 

第一部分

回想那些你做了重大决定而引起你人生的巨大改变的时候。

明显的例子是你决定上哪个大学,选哪个工作,或要不要结婚。

在这些决定中,有没有一个你特别觉得后悔的?

是否好像从那一点之后,什么事都不对了?

或你曾对之想了又想?是否希望你做了另一个当时也可行的选择?

 

发生什么加强了成就的事件?

你是否只是“碰巧”遇见某些肯帮你忙的人?

你是否只“碰巧“拿起一本书或报纸,读到一些事,它给了你信念助你朝对的方向前进?

尽你所能的想起,所有使你在那个范围达到你目前的发展阶段的影响——你获得的信念及你采取的行动。

在你所选择的每个其他的成就上,也同样这样做。


第二部分

写下未来的事就好像它现在已经实现了一样。

假装你是个未来的你,在你日志里写下导致你目前的成功的影响。

在日志上写下距今五年的日期,再以那个日期去开始记载。

再估算一下,在这练习的第一部分里,你集中注意力于其上的那些范围里,你目前的突出成就是由哪些影响而来。

你看到在过去是什么影响了你的发展;现在用这些“线索”把那发展投射到未来去。

在这每一个范围里,你会“碰巧”采取哪些新步骤而导致甚至更大的成功呢?

游戏性地做这个,想怎么夸张就怎么夸张,但在同时一定要把你真的相信可能会发生的那些影响和行为包括进去。

感受一下当一个人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后,所感受的兴奋之情,而开步踏上追随那个行动把你放上的那条路。

清晰地看到因那个决定而生出的所有新的可能行动。

看见你自己跟随那条路,善加利用沿路发生的所有机会。

不时看看这个记录,看你在为自己创造那个实相上做得如何了。

 

价值完成

 

即使我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是有我的价值所在。最随我的兴奋,我擅长做什么,那就跟随我的兴奋去追寻。可能是创作,可能是料理,可能是拍照,可能是旅行。

 

刷新记忆(接受现实的自己)

 

你们来到这个世界,是要学习与了解,你们的能量转译成“思想”与“情绪”之后,引发了所有的经验。这是没有例外的。

一旦你了解了这点,你所唯一该做的,就是去清查你自己信念的本质,因为你的信念会自动地使你以某种模式去思想和感受。

是你的信念在领导你的情绪,而不是你的情绪在领导信念。

我要你们从几个地方去认识你们自己的信念。首先,你务必要了解你所接受为真理的任何观念,其实都只是一个你所抱持的信念。

然后,你必须进一步告诉自己:“即使我相信它,它也未必是真的。”希望你在明白之后,进一步能做到把所有那些暗含基本限制的信念远远抛开。

 

——《个人实相的本质》

 

许多相当“限制性的想法”会在“善”字的伪装下逃过你的审查。

比如说,如果你嫉恶如仇,或痛恨那些在你看来似乎是邪恶的东西的话,你可能觉得自己这种品德蛮高尚的。

但如果你专注在“恶”上,或是一心集中于“恨”的时候,你就在制造它们。

 

再如,你境况贫寒,你也可能以贫穷为是,转而瞧不起那些有钱人,告诉你自己“钱不是好东西”,这一来反而导致你穷上加穷……如果你有病,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念念不忘你的凄惨境遇,对身体健康的人又恨又妒,同时又悲叹自己的情形——因而经你的思想使病况更长存下去……憎恨战争并不会带来和平——另一个例子,只有热爱和平才能真正带来和平。

 

——《个人实相的本质》

 

如果你容许自己对自己的信念越来越有所觉察,你就可以处理它们了。试图去反抗你认为是负面的信念,或是被它们吓着,是很傻的。它们并不神秘,你也许发现它们一度曾发生很好的作用,只是被过分强调了。

它们也许需要的是被重新结构,而非否定……有些信念可能在生命的某一个时期对你发生非常正面的效用,然而,因为你没有去检查它们,可能在它们达到了它们的目的之后很久你仍带着它们,而现在它们可能变得与你作对……例如,许多小孩子在某一段时期相信他们的父母是全能的——一个很方便的信念,给了儿童们一种安全感。

进入青春期之后,这同样的儿女们震惊地发现,他们的父母是相当的具有人性,而且是会犯错的,常常另一种坚信就取而代之了:对于较老的一代之不足与低劣的一个信念,以及对那些掌管世界者的僵化与无情的一个信念……如果在四十岁时,你仍相信你的父母是绝不犯错的,那么,你对那个概念的持有已经远超过它对你的有益期限了……如果你是五十岁,而仍相信较老的一代是僵化的……那么你就在……为你自己建立了负面的暗示。

 

——《个人实相的本质》

 

 

“实相创造”可以是一种微妙的事。

透过我们的信念创造它,我们也知道自己的信念是有意识的。

但这仍无法防止很多信念逃过我们的注意力,它们已变得这么熟悉了,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悟到它们是些信念。

 

我们常常随身携带着一度在某方面对我们有用,但现在却压制了我们的信念。

就这个信念功课而言,你将以这些信念在此时对你多有用的观点来审查它们。

把它们写在你的日志里,你仍然有任何这些信念吗?

如果你有,它们仍对你有用吗?它们有什么用?

正是这些信念——我们视为当然的以及我们认为是积极的那些——能带给我们最大的问题。

 

审查在你自己心内的矛盾信念。

在日志里,把矛盾的信念分写在两行顶端,

 

 

例如,

吸烟对你的健康有危险(为了我的健康,我可以减少吸烟)

我没有其他的办法,大家都是如此,(即使大家如此,我还是可以有选择的)

美女都是坏的,(我只是看到了极个别不符合我的标准的美女)

去健身房是浪费钱,(消费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是一种更不错的选择)

我要做一个好员工,(我所谓的好员工前提是享受工作带来的挑战)

年纪轻轻就那么多毛病,教养有问题(我是否越俎代庖了,我只是看到了一个画面,未必是我所以为的)

有钱了不起啊,(我可以选择躲开,因为我也不了解事实真相)

我就是正确,你们都要听我的,(我只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既然如此,其他人也有他们的标准)

别人过节都有礼物的,(我搞错了,那不是我的选择。)

怕XXX,用XXX(这个东西和我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我就买。不然,人家只是做广告)

相信我,没错的,(我认真做好这件事,可能还会有意外。所以我不能保证我一定要求别人和我的标准一致)

 

当然,这个练习的目的是去协调你对自己的矛盾信念,不致彼此挑剔或批判。

借着找到一个双方持有的信念,你能把它们带到一块儿,而弥补了在仿佛敌对的两方之间的裂隙。

这就消弭了冲突,而让你可以以你原先相信是不被许可的方式行事。

 

 

预言未来(赛斯版平行世界穿越)

继续去依赖已知的情报管道,实行这些并且也开始探索那些也是现成可得却未被认出的管道。例如,现在你有什么你自己还不知的情报?试试看预言未来的事件。在一开始,不必管你的预言是否为“真”。你将会把你的意识伸展到平时没用到的区域。不要放任何赌注在你的预言上,因为如果你那样做,如果它们没实现,你会非常失望——如果你继续下去,你的确会发现你觉察到一些未来事件,当这种知识以通常方式而言是得不到的……会有些联想方式被你追随成功,而导向了“正确的”预感。你也将发现在这种程序里非常涉及了情感的因素。你会感知那些为了某种理由而对你很重要的情报。那重要性会像块磁铁一样把那些资料吸过来给你。

——《心灵的本质》

 

未来并非注定的。它就与现在——及过去——一样的继续在变。我们从我们现在的“威力之点”做的任何选择都“会”改变未来的选择。

 

举例,

 

去参加一个宴会或留在家之间有个选择的机会。

在这一瞬间,你的未来包含了两套事件

 

其一是与留在家里有关,

让我们假设你留在家里了。在这一刻未来改变了——与宴会有关的那一套事件不再是你现成可得的了。

它们就像是在森林里另一条路径边的一丛树木,那是你再也看不见的了。

 

另一个是与去参加宴会

即使你在某一刻改变了主意而最后决定还是去赴宴,事件已不会与原先所存在的一样了。

你必须离开你的林间小径,横过森林切入另一条小径,沿路看见那本来不会看到的树木。

因此未来是永远在变的。你能知道其可能性,但却无法确知那件事会发生。

 

不论我们知道与否。如果我们对我们怎么做到这一点变得有所觉察的话,那么到某个程度我们对我们所做的决定就能有意识的控制了,或者至少会了解我们感知那些事件对我们而言是“重要”的——我们能预见那些事件。

 

每天做三到五个快速的预言。

别试着作事先的猜测,只管把来到脑海的不论什么写下来,不管它有没有道理。

把日期也写下来。然后轻松地,不把结果看得很严重的——回头查核看看有没有任何预言实现了。

只把它看作是每天花上不超过五分钟去做的一件好玩的事。

 

当你发现你有个“命中”时,一定要把它记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当你开始信任你的冲动而写下“有意义的”话时,你的命中率可能会升高。

看看你是否能看出一个模式。

你预言成功的是否为同类的事件?你能成功地预言它们这个事实就指出它们对你特别重要——在你做预言时,你显示出你是有识地觉察你希望这些事发生的愿望。

你为何把它们吸向你?

它们为何被你吸引?

它们为何对你重要?

这涉及了什么信念?

 

当你继续写下并核对你的预言时,你很可能会觉察到你有时在自动地做这种预言。

你可能会记起曾“有种感觉”某件事会发生,而它的确就发生了。

问问自己:你为何有那种感觉?

在其后的信念是什么?

借着对你吸引可能事件到你的经验范围里来的这过程有所觉察,你会对你为何创造你那种实相以及你如何能在那过程里扮演一个更有意识的角色,获得更大的了解。

 

 

借着以相反的信念来取代以改变信念(赛斯版记忆橡皮擦)

 

理论上你可以改变你所知的“自己的过去”,因为就与可能性一样,时间也不是什么与你分开了的东西。

过去以多种方式存在着,而你只经验到一个可能的过去。借着在“现在”在你的心中改变这过去,你不只能改变它的性质,也还能改变不只是它对你的影响,还有它对别人的影响。

——《灵魂永生》

 

重要的是,你们要明白你们在处理的是你们心中的信念——真正的功夫是在内心完成的——而不去寻求立竿见影的实效。

事情肯定而毫无疑问地会照着你对信念所下的功夫而发展。就像以前“坏”的结果来自坏的信念,你也必须相信,当你改变信念后,好的结果一定会随之而来。但真正的功夫是在内心完成。只要你下了功夫,你便可安心等待其结果,但你切不可时常查看结果来了没有。

——《个人实相的本质》

 

改变一个信念的一个更有力的方法,就是以另一个信念取代它。

借着把你的能量贯注在一个会领你到与你目前信念领你到的一个不同实相的信念上,你对当前的信念就没留下剩余的能量了。

而如果你继续这样做,过了一阵子后,新的信念就会实现,因而变成你“公认的”实相之一部分。

然后你又可贯注在另一个你希望实现的信念上。

 

金钱例子

如果“我很穷”是我现在信念的话,当然我同时也有一个自己活在丰盛中的潜伏信念——因为一个对贫穷的信念就预先假定了另一个更快乐的状态存在,那是我怎么做都是得不到的。

 

因此,对你所有每个活动中的“坏”信念而言,就有一个潜在的“好”信念,等着被发动。

 

在改变信念的时候,另一件要记住的事就是,情感和想象与信念密切相连,而有强化它的作用。

人们常以为情感与想象引起信念,但事实却非如此。

情感自信念而起,想象也是一样。

当你改变一个信念,你会发现你的情绪改变了,而你的想象也移到另的事情上,因为它们的源头——它们背后的信念——已改变。

同时,情感和想象能被用来加强一个新信念在你脑海中的成形。

 

现在,借着以相反信念取代以改变一个信念,

第一步是承认你有某一个信念。

要点是承认或不去忽视那老信念,因为当由那信念而生的未被表达的情感在内心累积了起来时,那只会导致一种自我焦虑感。

接受那个信念是我对实相的目前信念,而明白它并非有关实相本身的一个事实。

然后对自己说:“我暂且假装我有个刚好相反的观点。这只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然后想象自己在相反的情况里。

 

如果你很穷,想象你自己非常富有。

在那一段时间里,作那个富有的人,让你的情感和想象力畅流。

看见而且感受你自己快乐地花钱。

 

随之再做“威力之点”的练习,看见你自己由你现在的威力之点为自己创造这个实相。

然后放掉它,知道具体结果终究会随之而至,而不必一直在外界查看它到底来了没有。

 

每天做一件符合新信念的小事。(一定是和自己的习惯有关联的)

如果你认为自己很穷,花些钱在某件琐碎的小东西上。

在做这样一个练习时,你的想象力常会使你发现你以前未觉察的其他信念。

借着想象你自己在一个与你现在相反的情况里,你可能会撞上你不知道你有的对那种情况的抗拒。

例如,你可能发现你抗拒作有钱人,因为你相信有太多的责任与之相连。

这个发现可能把你导向你对责任所具有的一堆信念,它们可能阻挡了许多的成就。那时你可以用同样的战略去对这些信念下功夫。

 

放下(Let it be)

 

对任何人的负面、不信任、害怕或贬损的态度都会反过来害自己……你不能逃避你自己的心态,因为它将形成你所见到的东西的性质……你在别人身上看到的是你认为你是什么的投射和具体化,然而却不见得是真正的你……如果看到别人似乎受欺骗,那是因为你欺骗你自己,然后将之向外投射到别人身上……

——《灵界的讯息》

 

在我们生命里所有负面的事全都是被我们的想象所引起的。

只要我集中焦点在我的恐惧上,它们就无论如何都会显现出来的。

如赛斯所说,阻止是最强的召唤。

 

恐惧有许多形式。

它可以透过一次头痛、一次流行性感冒、一次沮丧来显示,或透过焦虑、嫉妒、愤怒、憎恨显现出来。

它可以借由失业、失恋或汽车事故来显示它自己。

而它也可借由别人的行为而显现,我们能由其他人令人不安的行为而看见我们的恐惧向我们反射回来。

 

我发现很容易接受这些是我为自己创造了的实相,以及只要我有恐惧性信念并且贯注于其上,它们就会透过这些媒介反映出来这概念。

 

赛斯举了一个非常勤恳的人的例子,

认为别人大多是懒惰而一无是处的。

虽然没人会把他认作是懒惰而一无是处,这却是他害怕自己可能是的样子,因此他无情地鞭策自己以逃避他害怕自己会有的问题,而把那些特性向外投射到别人身上。

 

问题是,你无法以这种方式逃避恐惧。

当你把它投射到外边的另一个人身上时,你并没有摆脱掉它,因为它仍在令你不安。

 

可是当我们爽爽快快的承认我们的恐惧(不论它采取什么形式——愤怒、嫌恶、憎恨、不齿),那么我们就能做些什么来减轻它。

 

但当我们持续的在别人身上看到它,那我们只会使它长存而加强了它。

我的心情最近一直不顺,我就会遇到很多所谓的倒霉事件一遍遍地提醒我自己,我的内在意识在强化这些不顺的感受。

 

我所能采取的一个最勇敢而最有益的行动,就是放下我对其他人的负面感受。

放下我的那些感受是被那个别人所引起的这想法;

承认我们感受到什么和觉察到周围的人/事/物是我自己的责任,去贬低别人或自觉像个受害者并无好处。

 

例子

我责怪另一半对我的疏忽,恰恰是在强化我内在意识对自己的冷漠。

我责怪我的现状,恰恰是再提醒我的内在意识一直很焦虑。

 

事实上,它只会令我们无法进步,因为它使我们不能认出那些会一再阻挠我们直到我们认出了它们为止的恐惧。

 

在这个针对“放下”的练习里,以在你的日志里作一个你对他们有负面感受的人的名单来开始。

然后,分析每一个情形。

描写你对那个人的感觉,谴责?不信任?愤怒?

想出每个人做了什么唤起你心内那种感觉?

问你自己:什么样的人会做那样的事?我到底搞错了什么

当你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感受时,你甚至可能发现,你嫉妒那个人,为的是他“能够”那样做,而你却“不能”。

无论如何,经由这分析,你应当能了解,你对这个人的感受是你产生出来的。

你有那种感受并非那个人的错。

你无人可怪,那些感受是你的,因此承认它们。

到后来,你会因你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而非把它们投射到别人身上而觉得好过些,因为你终会明白对你感觉如何你的确是有所选择的。

一旦你明白你如何造成了你对那个人的感受,以及什么在其背后,你应已准备好放下它们了。

 

你会认识到,那个人在你内触发了一个恐惧;而你必须去对那恐惧下功夫,而非把你的精力浪费在对那人的负面感受上。

当你理解了内在意识投射的外在实相提醒,自己就能修正内在意识了。

 

自我催眠

你们经常不断地以你自己有意识的思想与暗示来自我催眠。催眠这个名词只不过是指一种相当正常的状态,在其中你集中你的注意力,缩小你的焦点到思想或信念的某一个特别的范围而已。

你花了很大的力气集中在一个念头上,通常到了心无旁骛的地步。那是一种相当有意识的作为,而它本身也表现出信念的重要性,因为在催眠术下,你“强喂”给自己一个信念,或一个别人——催眠师——给你的信念;但你把你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那念头上。

——《个人实相的本质》

 

 

当我对单单一句话强烈地贯注,我在做的任何事情,都在强化我内在的富有/考试上岸/高薪的工作,的内在信念,即使外界还没有出现,那只是一个画面。并非我看到的内在现实。

 

同时我接受外在实相只是一个画面,而我随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画面结果。

 

当一个女人被催眠了,催眠师叫她集中在这个暗示上:她伸直的左手食指会变得如此僵硬而有力,没有人能弄弯它。

果真,当催眠的诱导结束了,两个强壮的男人尽其所能的试着去弄弯那女人的手指,但它就是不屈服——连那女人也非常吃惊,因为她被给予了记不得催眠时所说的话的进一步暗示。但无论如何在催眠时所给予的信念真的生效了。

 

人们有不信任催眠的倾向,因为他们感觉他们会被迫接受他们通常不接受的暗示。

但事实并非如此,没有催眠师能令我们接受我们不想接受的信念。

我们首先必须对它们开放。

在一个正式的、安排好的催眠表演与一个一直在我们脑中进行的自然催眠之间,主要的不同是,正式的催眠术是更集中焦点更全神贯注的,因而比自然催眠生效更快。

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催眠我们;我们自己就能做到。而自我催眠——正式的,安排好的催眠——可以是个创造实相的利器。

利用它,我们能很快抹掉在我们脑中引起我们问题的句子,而以积极有用的句子来取代它们。

 

催眠必不可少的两个成份是:强烈狭窄的焦点以及没有干扰。

焦点越强烈以及分心之事越少,它就会越有效。

在惊惶的瞬间,我们常把自己置于一种强烈的催眠状态,把所有的干扰关在外面——不论它们平常会多苛求你的注意力——而以极大的专注与能量集中焦点在当前的情势上。

这样我们才能迅速地重振我们的身体,透过我们的新信念,去采取必要的行动——常常是一个我们在正常情况下不认为我们能做到的行动。

那恐慌的情况使我们把我们通常对自己能力有限的信念暂置一旁,而以一个能使我们脱困的信念去取代它。

自然,当我们在惊惶时,我们绝非放松的。

但一般而言,放松对带来一个催眠状况很有帮助,因为它使身体安静下来,因此心智不至于常想到来自身体的讯息。

如果我们能完全放松,把我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一个信念而排除了所有其他的信念,我们在使信念具体显现出来上就能非常有效。事实上,一旦我们觉察到我们持有的信念及我们所要的信念,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赛斯练习-内在意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