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看“脸”,VC 看“身材”—— 融资阶段
“就差天使轮”
在今天的中国,投融资已经真切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在北上广深的创投咖啡馆,张口闭
口不说融资几千万,估值几个亿,就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出来“混”的。那么投资人和创业者口中
的那些 A、B、C、D 轮;种子、天使、独角兽;BP、路演、估值、条款,都是什么呢?这一周,
我们就用 5 堂课的时间,来跟你聊聊投融资那点事。
老路有一个投资人朋友,梅花天使的吴世春,吴总也是有书的投资人,前段时间讲了一个有趣的
故事。说有一个创业者找到他,很严肃地说:“他们这个项目,A 轮已经找好了经纬创投,B 轮
已经找好了红杉资本,C 轮将来会是 BAT 其中的一家,都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就差天使轮了。”
我当时听完,差点笑喷。抛开这个神奇的创业者不说,同样是融资,为什么还有轮次和阶段的不
同呢? 每个阶段,投资人关注的点都是一样的吗?投资人和创业者,关注的角度有什么区别?
我们今天,先聊聊融资阶段这件事。

投融资的各个阶段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在各个阶段投资人的主要关注点,你可以粗暴地记忆为:天使看人、A 轮看产
品、B 轮看数据、C 轮看收入、上市看利润。虽然如此粗暴的划分有些不够严谨,但是可以帮你
快速地理解各个轮次的核心关键点所在。

除了这些粗线条的融资阶段划分,还有一件事我想让你在今天有所了解,这就是投资人和创业者
对同一家公司的价值,看法一样吗?
有一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这两拨人不同的角度带来的不同理念:创业者看公司赚多少钱,而投资人
看公司值多少钱。
投资人的游戏是:在我投入资金以后,这公司就要增值也就是要更值钱,公司本身赚不赚钱,不
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当下一个投资人进来时,他理所当然要花更高的价钱才能买到和我相同
份额的股权。每经过一轮融资,早进来的投资人持股不断增值,后来的投资人不断对公司重新溢
价认购,公司的价值也就不断地跟着翻倍,这是每一个投资人希望看到的脚本。

一句话粗浅的理解投资轮次
天使轮看人、A 轮看产品、B 轮看数据、C 轮看收入、上市看利润。
投资有三个大阶段:第一是投资早期,包括种子轮和天使轮;第二是投资中期, 包括 A,B 轮,
VC 是主要参与者;第三,投资后期,主要是 C、D 轮和 IPO,PE 是主要的玩家。
想一想,如果把你自己当做一个投资对象,你现在,应该是哪一轮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