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之诗> 雫线 End

雫线算是解谜篇了,日常中的各处伏笔基本也都作了回收,关于吹的疑惑也得到了解决。遗憾的点在于超自然能力的设定稍有些廉价,就好比「遇事不决,量子力学」一样,有点投机取巧的意味。关于这点倒是没写在测评里,因为觉得其实无关紧要。毕竟 <素晴日> 当年也是这个样子的嘛 233

(可能存在部分剧透)
雫线与其说是一个进行中的故事,不如说其重心放在了对过去的追忆,雫线的主体便是由这些回忆所撑起来的。也正因为主角们的过去被作者有意地掩盖了起来,这些叙诡得以成立。
既然雫线是作为解谜篇,为避免剧透,剧情本身这里就不作涉及,我们试着谈一谈本线的主题。如果说里奈线探讨的主题是「何为爱」,那么我所理解的雫线的主题便是「何为艺术」。

「艺术并非来自于天才,而是来自于人。」事实上,就我目前所看到的部分来说,<樱之诗> 对艺术的理解便是基于此。第二章创作的那幅作品本身只是一幅宏大的画作,它的创作者本身甚至不完全是专业人士,更谈不上天才,然而正因它寄托了创作者的强烈感情,它才得以拥有唤起千年樱奇迹的能力。同样的,健一郎的《卧樱》、直哉的《樱之狂想》,以及直哉为父亲健一郎死前献上的赝作「A Nice Derangement of Epitaphs」,无不包含着炙热的感情。也正因如此,注入了「心」的作品成为了有生命力的作品,而不仅仅只是沉默的、死的画作。
但至此,艺术还尚未完成。「封闭的世界不是艺术,艺术要被看到才算完成。」正如千年樱蕴含着强烈的情感,但如果没有人心与它发生共鸣,千年樱也不会绽放。只有当作品被投以视线,被观赏者用「心」去感受,在心中再创造了自己的映像——艺术至此才真正得以完成。甚至于像幼年时稟的画作一样,不必绘画于纸,而仅仅只是在空中描绘,观赏者便已然能感受到,「作品」就在那里,因为「心」就在那里。创作者的心与观赏者的心直接建立起了联系,艺术就此诞生。

「若没有感情的波动,一切风景看上去都是平坦的。若没有人心,则无法记住任何东西。」这既是对艺术源于人心的诠释,同时也是对吹这一存在所埋下的伏笔。或许你会觉得有点唯心,不过许多优秀 gal 作品的世界观都蕴含着这样的设定——人的存在依托于他人的感知,当所有人都无法感知到这个人的存在,所有人都失去了关于他的记忆,他也就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吹的存在或许也基于此,她本是奇迹造就之物,也终将在奇迹沦为日常之时离别。在雫线的最后,作者似乎仍留下了一线希望,如果直哉能够绘出千年樱的画作,吹的存在便可能不被直哉和雫所遗忘。静谧的月夜下,吹与二人在那幅千年樱前离别后,ED 画面起,本线剧终。
直哉不会再提笔作画,直到最关键的时刻,此刻他愿燃烧自己。直哉就是这样始终抱持着「侍奉之心」的天才。「平凡艺术家展现才能,天才使人忘记才能。」幼年的稟无疑是天才,而直哉也同样是这样一位天才。也正因如此,他的《樱之狂想》打动了真琴,他的粉笔画消除了里奈的「毒性」,他的赝作被父亲健一郎作为墓志铭,他被稟称为「樱之艺术家」。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正是因为他的能力已非凡人倾尽全部才能所能及。直哉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能力,我想他的天才之力或许就源于这份「侍奉之心」,源于这份强烈的意志。你会发现,直哉的每幅画作都寄托着这样一份强烈的意志。

除了对艺术和天才的探讨外,雫线还叙写了一段围绕雫,过去夏目家族与中村家族间的斗争,其中出现了本作一位反派中村章一。中村章一是具有千年历史的豪门中村家族的家主,然而,在人物塑造上却显得十分单薄。作为豪门家主,我感觉应当得有<G 弦上的魔王> 里浅井权三这样的威慑力吧,但实际上却是个城府不深,喜怒形于色,而且愚蠢到能被一些小把戏所欺骗的人,很难想象这样的人是如何成为中村家主的。关于这点我的理解是,类似于 <海市蜃楼之馆>,作者在写作时便知道这个角色是作为反派存在,因而不愿为这个角色投入过多感情,于是在塑造上就并没有十分重视。因此最终就得到一个无趣的纯反派,而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只能说算是一处瑕疵吧,如果愿意的话其实可以让中村家族也有些自己的故事,而不至于沦为一个纯粹的恶势力。

感情线方面,与其他几条个人线差不多,我们可以理解雫是如何爱上直哉的,但直哉爱上雫的段落有够突兀,没有什么道理。话说这次稟又推了一把呢,稟真的是个很温柔的人。我是觉得直哉和稟一对是最适合的(
关于剧本就谈到这里。这次换了一种写法,不知各位觉得怎样。硬件方面没什么需要补充的。
雫线剧本单线评分 82 (/ 100)分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