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鱼说道德经」第九章,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2021-01-03 17:45 作者:金鱼的水-  | 我要投稿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允之,不可常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先说第一句: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持:拿着,保持。

盈:溢出,满。

已:停止。

意思是:不愿意损失分毫,不断的追求盈满将溢的状态,最好还是适可而止吧。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最近的时事——反垄断法。尤其针对互联网巨头的反垄断法。

前几章,我们说到了“天之道”和“人之道”。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生存方式。

而当垄断形成时,也就说明,人之道,达到了一个顶点。如果不尽快结束这种局面,就会形成内耗和后退,必将使大量资源进入静止的状态,无法发挥其作用。

所以这时,国家出手了。天之道,也就是国之道。天之道,让万物活。国之道,是让众人活,忽视一个人都不叫国之道。(有兴趣的可以去【鱼说道德经】第五章看一下)

当一个龙头企业形成垄断时,不仅自己丧失了发展目标,只能不断的巩固地盘,而且导致新兴的中小型企业,无法得到生存的空间,从而不再创新。

一个好的市场是可以形成不同领域之间的循环的,而不是单一的领域闭环。一个龙头企业,不应该把持着原有的利益,而不愿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展;不是收购就是扼杀。投资是有风险的,但是龙头企业应该做到这份承担,投资更多的产品研发,来服务于民。而不是仅仅掌握着固有的产品利益,不思反哺。

无论任何企业,其目的都不应是赚数不尽的钱,而是服务于民。

所以,最近当全球上网人数趋于稳定,不再增长,并且已经被仅有的数家互联网龙头企业牢牢掌握时,市场就失去了活力,就不再创新进取,不能更好的服务与人。各个国家,也就开始实行反垄断法。

就像这句话: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要及时停止追求盈满。这会让自己,无法获得一种更新的状态,而趋于僵化。就像一滩死水,满是满了,也逐渐臭了。要不断的向外给与,才能不断地接受更新。

满招损,谦受益。就是如此。

第二句:揣而允之,不可常葆之。

揣:测量,怀藏。这里取怀藏之意。

允:信,允许。

葆:通“保”。保护,保全。

意思是:把自己怀里珍藏的东西,拿出来让别人相信,炫耀自己所有,那么这件东西,是无法长久守住的。

这一句的版本很多,通行本里是“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帛书乙本是“而允之”,这里是通“揣”的。《老子想尔注》是“揣而悦之”。楚简本是“湍而群之”。(来源熊春锦版《德道经》)

版本很多,意思也不一样。因为上一句是“持而盈之”,所以根据文意的通顺性,我觉得“揣而允之”的意思,是最为通顺的,而且也和下文相对应。

第一句说,拥有的东西不可太满,否则会僵化和后退;紧接着,第二句又说,拥有的东西也不能太显摆,否则就很难守住。

第三四句:金玉盈室,莫之守也;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咎:jiù,过错。

这两句正好对应前两句,为前两句举了实例。

如果家中拥有太多的财富,那么所有人都不必再努力挣钱了,也就失去了进取之心。每个人都会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性,结果就像老话说的“富不过三代”一样,最终整个家族都会败落。

也正是第一句中说的“持而盈之,不若其已”的道理。

如果因家中富贵,而养成了骄奢放逸的生活习惯,在他人面前不断炫耀和骄傲,最终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灾祸。

这正是第二句说的“揣而允之,不可常葆之”的道理。

这前四句都说了一个道理。我们该怎样,守住自己的财富?有两点。

第一,要经常使用自己的财富,这样才能让财富转化为有价值的东西。从而让自己有更多更新鲜的体验,去感悟人生。而不是仅仅守着财富,不肯损失分毫,最终什么也得不到,还会损失更多。

第二,不能让钱财变成,和他人沟通的障碍。人与人的交流,在乎交心,并非炫耀自己的钱财,而娇纵跋扈。否则人人远而离之,灾祸也就不远了。就像老话说的“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一样。但是人聚可以生财,而财聚只能生骄奢之心。当然,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

最后一句:功述身芮,天之道也。

功:功德,功劳。在这里,应该是“人生之功”。也就是对人生有意义的行为。

述:遵循,顺行。

芮:初生之草,细嫩柔弱的样子。

意思是:人生之功,在于遵循返璞归真的道理。这也就是天之道。

(通行本是,“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有道理。)

这句话和前面的四句,没有什么紧密的关联。天之道,在《道德经》中出现了多次。比如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天之道,利而不害”等等。

这里又说了一个天之道,“功述身芮”。

老子是非常喜欢柔弱、细小、本源的,在下一章,还专门举出“婴儿”来做比喻。

因为老子觉得,这些都非常符合“自然之道”。

在孔子访老子后,老子送孔子离开时,曾有过这样一番言论:

“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这应该也是,“无为”思想的来源。一切众生,本已自足,无需另加干涉,就已经各得其乐了。

而我们人之所以痛苦不堪,是因为人的念头太多,私欲太盛。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逐渐地把我们从孩童自然的状态,熏染成,为名利而奔波、不知满足、贪得无厌的俗人。这时人已经无法拥有自由的念头,而被心中种种的规则束缚裹挟着,像囚徒一般地生活。

所以老子提倡,要我们回到最纯真的状态,学习婴儿时的天真无邪,和自得其乐的性情,而不是成为欲望的傀儡。

要学会自然,学会不争,学会放弃,这样才能让人真正的活着。而自然、不争和放弃,这些品质,在我们孩童时候就已经拥有。我们要做的,只是找回原来的那个自己。


「鱼说道德经」第九章,金玉盈室,莫之守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