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福建访古】从神女圣母的晋升之路「泉州·世界遗产·天后宫」

2021-12-08 15:33 作者:雎鸠叫关关  | 我要投稿

夜访洛阳桥之后,我回到了泉州城区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去拜访了在众多妈祖庙里,历史地位最高的泉州天后宫。

泉州这边庙宇的开放时间都非常早,6:30就开门了,我因为一个上午要争取跑三个地方,加上住的地方离天后宫也就10分钟车程,所以我7:00到达天后宫附近,好不容易停好车(老城区加上大早的菜市场,太难了),在7:15就到达了天后宫山门,和妈祖一起迎接朝阳的洗礼。

航拍天后宫,图源互联网

天后宫的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布局有山门、戏台、拜庭、天后殿、寝殿、梳妆楼,两侧为东西厢房、轩房、斋馆和凉亭等附属建筑,建筑群用地面积约6800平米,是海内外众多天后庙宇的建筑范本。

山门

原有的山门已经被毁,现有山门是1990年3月,由台湾鹿港天后宫和诸位委员捐资重建的,迁建了清代晋江县学棂星门作为山门。面阔三间的牌楼式建筑,鲜明的福建特色除了燕尾脊和脊上的装饰,正脊的分段也很明显,这也是福建大厝的做法(厝就是房子的意思。

三间张、五间张的大厝,多在每间分隔处做出垂脊,这些垂脊下端至檐口尚有一定距离,这样整个屋顶有四、六条垂脊,总称为“四脊”“六脊”厝顶,使屋面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

山门

屋顶装饰采用的也是贴瓷和剪瓷的地方特色手法,檐下斗拱也是雕花漆绘,大门两侧有麒麟浮雕、透雕螭虎八角窗和红砖砖雕,配上前面的青石龙柱,华丽非常。

山门两侧还有东西阙,但并不开放参观,根据官网的介绍:

东西楼上分置钟鼓,一层分塑水精将军千里眼、金精将军顺风耳二神将雕像。

我到的时间虽然早,但已经有几位虔诚的香客比我早到了,进门前查看了健康码,也需要扫码打卡登记。山门正后连着的就是戏台,是和山门一起捐建的。

戏台藻井
戏台木构件上的彩绘和雕刻

戏台坐南朝北,面向正殿,木构上的雕刻和彩绘也颇费心思。

戏台的对面就是正殿,正殿前的广场是拜庭,是举行妈祖祭祀活动的场所,这里的古榕已经有250岁了。

正殿

正殿始建于宋庆元二年(1196年),现存主体建筑修建于19世纪,保留了部份明清时期的构件。由于天后宫香火一直鼎盛,官方和信众都多次出资修缮,虽然整体来说还略带古风,但有一说一,对于看习惯了古建筑的人来说,正殿真的是新簇簇的,哈哈哈哈。

正殿建于一米高的台基上,台基由花岗岩砌筑,浮雕图案有鲤鱼化龙、神驹飞驰、鹤舞祥云等传统吉祥元素。屋顶为重檐歇山顶,正脊是燕尾脊和花窗脊的组合(正脊的束腰处是以花砖筑成的透空结构),前檐下还增加了前廊的屋檐,正面看起来就是三重檐了。

正殿屋顶

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殿内祭坛前减去两根金柱并将中柱后移,祭祀空间比较宽阔。

正殿木结构

木构上能看出不少福建地方特色,这个之前在真武庙那篇里面详细说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戳那篇游记或者视频看看,就不再赘述了。

游记戳👉真武庙游记    

视频戳👉真武庙建筑介绍

正殿里供奉的理所当然的是妈祖了,泉州天后宫之所以地位那么崇高,当然不得不说说妈祖的故事。传说,妈祖故里是莆田(莆田旧属泉州管辖范围),她叫林默娘,是个超级善良的女子,多次在风浪中拯救乡民,她去世后被视为航海的保护神。

10—13世纪,泉州九日山奉祀的“通远王”,是出海人祈求信风的海神;

真武庙奉祀的“真武大帝”,是出海人祈求航行平安的海神;

妈祖则是出海人遇险时,祈求拯救生命的海神。

随着宋元时期泉州港海上贸易的发展,妈祖的信仰地位也随之提升。原本被称为"泉州神女"的妈祖,到了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被朝廷敕封为“天妃”。元天历二年(1329年),朝廷在祭祀泉州妈祖的祭文中,第一次明确将泉州天后宫认定为妈祖信仰的“发祥地”。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也到当时的天妃宫祈福。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泉州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奏请朝廷,敕封妈祖为“天后”。到了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 皇帝褒封妈祖为“天上圣母”。

就这样,妈祖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从"神女"成为"圣母",也从福建传播到了海内外,而泉州天后宫,就成为信众们心目中的最高殿堂,时至今日,香火依然非常鼎盛。

敕封天上圣母图

大殿后照壁的清代《敕封天上圣母图》,以写实的笔法描绘了当时湄洲岛天后宫的建筑格局。后来湄洲岛重修妈祖庙时,特来考察,以借鉴画中的历史信息。

大殿后方是寝殿,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明嘉靖年间重修。单檐硬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四间。比较抢眼的,是前檐廊下的一对明代维修时移用到这里的元代印度教十六角形石柱。

寝殿

我去的当天寝殿没有开放,我也只能在外面看看了。

寝殿在1997年修缮过,当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信息,所以也依旧显得非常古朴。

寝殿前廊

寝殿后方就是地势最高的梳妆楼了,完全是新建的二层楼阁,也没有开放,我看了一眼就绕出来了。两侧的东西厢房也是新建的,我也没怎么留意到,哈哈哈。

大概45分钟,我就基本看完了天后宫,当时在工作的大爷大妈们都不停在打量我,估计一个大早来却不拜拜的女青年在这里还是蛮突兀的,哈哈哈哈。

天后宫的山门外是世界遗产名录里的另一个遗址点,德济门。

德济门

当时沿晋江的城市南部一带,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市场和外商云集的地段,人烟稠密,但每年江水泛滥时尽成泽国。1230年(南宋),郡守游九功于濒江一线建设了兼具防洪功能的城墙,开设两门,其中之一就是位于南端的德济门。

也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

老实说,对于一个奔着古建筑而去看天后宫的人来说,正殿崭新的面貌或许多少会令人失望,但我后来在路上又想了一下,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庙宇,直到此刻仍发挥着她的宗教功能,给予信众们强大而具象的精神寄托,这对于建筑本身来说,能一直和对她深信不疑的人在一起,大抵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吧。

【一点不成熟的小攻略】

必备:健康码

门票:无

游览时长:0.5-1小时

看点:院落布局,戏台、正殿、寝殿

【福建访古】从神女圣母的晋升之路「泉州·世界遗产·天后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