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歌詩論教 下筆文章

2023-03-24 20:20 作者:南風GT  | 我要投稿

歌詩論教 下筆文章

甲、書院作法。乙、補習作法。丙、日常滋養。丁、科考作文。


甲、書院作法。


引用大科書堂訓規中相關七條。


甲一、

諸生進德修業,須分定程限,日以為常,每日雞鳴而起,以寅、卯、辰三時誦書,以巳午時看書,以未時作文,申酉二時默坐思索,戌亥二時溫書。然此等大抵皆不可失了本領,通是涵養體認之意。如此持循,當月異而歲不同矣。

洪云:有這五種,誦書、看書、作文、思索、溫書。


甲二、

諸生務以篤實為本,不可以文藝為先,周子謂『篤其實而藝者書之』。然實與藝亦非二事,且如作文寫字時誠敬存焉,則何莫非本實也?存乎其人耳。

洪云:親身體驗,就近取譬,有感而發,順理成章。專注主題,條理清晰,字跡乾淨,用詞遣句。時間成本中,按理,有趣。作了一大堆裝擺?還是外道玩意?那沒有教學價值。


甲三、

諸生慎勿以舉業、德業為二段事幹,涵養吾德業,則發揮於文章,句句是實事。如老人自是老人聲氣,隔壁聞之,可知其為老人。自涵養發出,遇明有司,見之即知其人矣。邵康節詩云:「自是堯夫不會琴,非關天下少知音。」若今之剽竊而遇者,如小兒作老人聲氣,遇不知音者取之耳,若明者安可僥幸?


甲四、

初學切於讀書時調習此心,隨心力所及。如讀至一二行,稍覺心為所引,即停卷收斂,少俟有力再讀。或有力足以勝之,或至三篇四篇不至失己,驗知得力,漸漸接續習之,至於不息,亦從此始。其應事亦複如是。若舍書冊、棄人事而習靜,即是禪學,窮年卒歲,決無熟之理。如欲鐵之精,不就爐錘,安可望精?


甲五、

初學習字,便學運筆以調習此心;習文便要澄思以蘊藉此心。久之,文字與心混合,內外皆妙。

洪云:我手寫我口,想講的就寫來下。是一個現代習文的恰當起點。


甲六、

諸生人人皆學歌詩作樂,以涵養德性。舜命夔典樂以教胄子,此其深意,安可一日缺此?或讀書至深夜,則會於本齋歌詩,以暢意氣,又長一番精神。


甲七、

朔望或朝夕參見質疑請益之後,即隨意歌詩二章、三章,陶養性情,又長人意思。


洪云:歌詩作樂的增益,暢旺意氣,長養精神,陶冶性情,健全思想。


乙、補習作法。


乙一、

儒鼎作法。確定的八十分。

乙二有一條能灌溉德行的道路是這樣的。洪云:日常中歌時節詩,歌詩便與生活同在,生活中現實感被緊密。人人之間會交談,媒介是語言,語言會干涉政事,所做的事情透過三省,就會有文章,於是德性,在精神活絡,與身心運動中,持續健壯。(日常→歌詩→生活→交流→語言→政事→文章→德行→經常日用。)


乙三、心之所想,口之所講。腦海條理,筆下運行。


丙、日常滋養


引用論語中語言科:


丙一、憲問。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君子認為說到而沒做到很可恥。」


丙二、憲問。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孔子說:「說話大言不慚,做起來就難了。」


丙三、季氏。孔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陪君子說話要注意三種毛病。沒到說的時候就說,叫做急躁;到該說的時候不說,叫做隱瞞;不顧對方的表情就說,叫做睜眼瞎。」


丙四、衛靈公。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遇到可以說的人卻不說,就會失去可與說話的人;遇到不可說的人卻說了,就是說話冒失。聰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談的人,也不言談冒失。」


丙五、憲問。「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該說時才說,人不厭其說;快樂時才笑,人不厭其笑;義意滿足了在取用,人就不會討厭取用。」


丙六、洪云:名正言順,禮樂進行。育德成仁,經世濟用,盡心盡力,端身正命,進三不朽。


丁、科考針對


2021高考作文,全国新高考二卷。试作范例: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618517?spm_id_from=333.999.0.0


丁一、內地科考特性。

給材料,定方向,有條件,有限制。例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八百字。


丁二、台島案例。

高考指揮棒,背後是政府機構。文體方面,論說文八分,記敘和抒情文各一分。內容方面,時事占四,品德三,為學二,生活一。內容細目,國家政令、社會促進、倫理道德、讀書求學。


丁三、師說範例,文章結構。

  破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釋義: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現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影響: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對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羣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正確: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期許: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馀。馀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丁四、流行範例


GPT作文兩篇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2617429?spm_id_from=333.999.0.0



歌詩論教 下筆文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