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铁科普-9】轻铁第一期列车

轻铁第一期列车是港铁的轻铁列车型号之一,也是轻铁最早使用的列车,列车由澳洲Comeng制造,列车数量为70辆(有2辆因交通意外而退役),列车最高时速为80km/h。于1988年随轻铁开通而投入服务,前由九广铁路公司拥有。到2007年两铁合并,九广铁路公司通过与地铁有限公司签订的经营权协议,授予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使用。两铁合拼后于2011开始列车翻新工作,车队编号为1001-1012、1014-1026、1028-1070(1013及1027已退役)。
概要
为配合轻铁第1期系统于1988年8月8日通车,九广铁路公司于1985年8月7日,正式批出屯门轻铁合约于礼顿建筑-MTA(英语:Metropolitan_Transit_Authority_(Victoria)) 财团于3年内建造全长23km的轻铁第1期系统(另外更可优先选择兴建全长34km的第2期轻铁系统)并且向财团的次承辨商澳洲Comeng(英语:Commonwealth Engineering)购买70辆轻铁列车,供第1期轻铁系统使用。此款车辆初投入服务时,是涂上旧款的橙色涂装,车箱空调为分体式设计(1992年后改回车顶集中式设计),日常载客营运以1至2卡行驶(最多可以并结3卡行驶)。

历史
1985年8月7日九铁正式向礼顿建筑-MTA(英语:Metropolitan_Transit_Authority_(Victoria))财团批出价值10亿港元的建造合约。合约订明,财团必须于1988年8月8日前交付所有70架轻铁列车,不论任何原因:包括工业行动或其他因素影响,都不会获得额外的交付期限。若延迟交付,将无上限被罚款每日62万港元(按延迟交付日数计算)。
因这张订单为Comeng首次取得的海外订单,为了隆重其视并排除列车未能于限期前交付的影响,于是把车厂内其他仍正在建造或已签署的订单推迟,以让出位置给予最优先权建造屯门轻铁列车。列车签署时,九铁更特别要求各澳洲工会必须签署合作声明。声明订明,各公会必须答应:Comeng制造屯门轻铁列车期间的3年内,不可有任何工业行动阻碍列车交付。各工会领袖均表示同意并签署有关条款。
正当Comeng 位于墨尔本郊区丹德农(英语:Dandenong)车厂开始准备建造列车同时,各工会领袖突然一反常态,不断于车厂内进行罢工并且按章工作。1985年10月 Comeng、Sigma CoachAir 及 AEG等列车零件供应商代表飞往香港,与当时九铁及其 比利时 Transurb 工程顾问开会,讨论列车制造规格。开会期间,九铁突然向Comeng提出要更改列车原有设计。新设计跟原各厂商竞标时所订明的列车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Comeng 及各零件供应商均需重新按照九铁提出的新设计制造列车。
其后澳洲各工会依然持续违反已签订的相关合作声明,不断于Comeng 的墨尔本丹德农(英语:Dandenong)厂房进行工业行动。为了列车能赶及限期前交付,Comeng 决定于其位于布里斯本的罗克利(英语:Rocklea)车厂另设立生产线,分担丹德农(英语:Dandenong)厂房制造工作。但不幸的是,当Comeng按照九铁所提供的列车设计图纸制造后,发现列车根本无法通过负重测试。假若九铁不愿放弃其要求(车身需要平面设计),Comeng将无法于限期内完成这份合约。
最终1986年年底,Comeng 代表立即飞往香港约见九铁及其工程顾问相讨其列车制造问题并解释相关原因,希望游说九铁能放弃原有外观设计要求,同时 Comeng 另外向九铁提供解决方法以便符合其相关的列车要求。最终九铁答应放弃原先要求的外观设计,Comeng亦可顺利制造列车,不过列车制造期间各工会仍有零声的工业行动。1987年8月26日午夜,首列列车编号1004(其后命名为轻铁先锋)正式从丹顿农的厂房运送并抵达墨尔本及布里斯班的港口,经水路运送至香港,并于1987年10月5日抵达屯门车厂,并进行验收工序。Comeng最终奇迹地于1988年5月成功交付并验收最后1架轻铁列车,整个项目亦顺利于限期内完成。
此款车辆初投入服务时,是涂上旧款的橙色涂装,车箱空调为分体式设计,日常营运为1至2卡行驶(最多可3卡行驶),但讽刺的是,因轻铁于试车期间发生多宗意外,更做成人命伤亡,当时的香港政府勒令轻铁停止测试,并延至1988年9月18日才启用。
问题
列车正式投入服务时,因九铁要求的空调设计错误,引致车厢空调,当其冷热空气遇上时,便会出现严重漏水而影响乘客,而且列车营运时更时常发生牵引摩打过热情况。于是九铁于1992年批出新的合约为该列车作首次整体翻新,详情如下:
1、列车空调制造商SIGMA Couch Air需更改列车空调系统(将分体式改以车顶集中式设计)。
2、列车牵引系统制造商AEG需重新设计摩打的散热功能。
3、强化车头的防撞能力。
为配合企业形象更新,九铁于1997年至2000年间陆续涂上新涂装;路线显示方面,最初车头及车侧的显示牌只是使用布牌显示(目的地及路线编号均印在同一块牌布之上,左边印有中英文的目的地名称,而右边则印有橙色的路线编号),车尾并无显示任何路线编号。九铁于2002年至2003年间陆续使用电子显示牌取代布牌显示,而车尾亦增设电子路线编号显示牌。



翻新工程
在2007年11月,九广铁路公司在批出第4期轻铁车辆的合约的同时,亦批出第1期轻铁车辆(Comeng轻铁车辆)车厢的翻新工程合约,两份合约均批出予澳洲联合戈尼南集团铁路服务公司(英语:United Goninan)(United Goninan)负责。
计划由2011年第1季第4期轻铁车辆1127投入服务开始,将有6部轻铁Comeng轻铁车辆进行翻新工程。当有更多新车卡投入服务,相同数量的轻铁Comeng车辆(第1代)将会翻新,每批6辆轻铁翻新工程需时约16星期,整项工程需时约60个月,当中亦包括维修及系统更新。
港铁屯门车厂车身工场可同时处理5部列车翻新工程。当有一部列车翻新完毕并投入服务时,工场随即加入一部旧车展开翻新工程。而每部列车整个翻新工程需时约16星期(当中包括:拆卸旧组件、更新组件、装嵌新组件、涂装、厂内及厂外测试等等)。
现代化翻新工程主要包括统一车厢外观、更换全新设计座椅并将座位全部改为向前的方向,避免“倒头位”、更新驾驶室设备如座椅、控制器及趟门、重整车厢内的扶手安排、翻新车厢地板、多用途空间加设轮椅安全带及靠背、更换行驶记录仪及照明系统等等。
系统更新及提升工程主要涉及的设施包括车厢的转向架、钢轮、连结器、空调系统、电子组件、压缩器、电池、车门组件、气喉、集电弓及更换全新静态换流器等等。
轻铁将维持135卡的列车数量直至所有列车翻新完成为止。


事故
1994年7月29日,一辆往屯门码头的507线列车(编号1013),于上午10时在屯门兆禧苑侧,即湖景路与湖山路交界与违规转右的空拖架的货柜车相撞,轻铁司机被抛出车外当场死亡,另4名乘客受伤,车辆1013因为严重损毁而报废(当时1013车龄不足6年),并于2001年拆解作零件用途,成为轻铁车队中首辆退役的列车。

2002年1月27日約约8:20,一辆的士从湖景路右转至湖山路时与一辆614线往元朗方向的列车(编号1037)相撞,列车将的士向前推十多米。列车内无人受伤,的士司机被送到医院后伤重不治。意外期间兆禧站至丰景园站服务中断,事后轻铁立即派出接驳巴士接载受影响乘客,而该区间于19:00恢复正常。
2011年5月8日,早上近10时,一列行走706线拖卡列车(编号1027及1062)在天水围近天悦站与一辆货柜车相撞,轻铁首节车厢出轨,23人受伤。1027列车事后并没有进行现代化翻新工程,于2013年报废。
由于该列车肇事时正处于翻新工程期间,1027列车退役后,翻新工程作出更动,将第1期列车的数目更改至68列,并连同第3期列车20列,合共有88列车卡进行现代化翻新工程。
2018年4月20日20点15分,一辆614线的列车(编号1011)与一辆的士从湖景路右转至湖山路相撞。的士司机被困。这起事故是继1994年及2002年后再次有交通工具位于同一地点,该路段右转导致与轻铁列车相撞意外出现。
列车数据
制造商:澳洲Comeng
制造年份:1986年-1988年
服役年份:1988年-
运营线路:轻铁各线
翻新厂家:澳洲联合戈尼南集团铁路服务公司
翻新年份:2011年-2013年
列车数量:68辆
列车编组:1M/2M(1节/2节编组)
设计时速:80km/h
运营最高时速:70km/h
起动加速度:4.68 km/h/s(0-35km/h)
常用减速度:4.68 km/h/s
紧急减速度:9.72 km/h/s
列车长度:19,400 mm(不含车钩)
编组长度:20.2 m(1节编组)、40.4 m(2节编组)
定员:220人
转向架:德国Duewag
牵引电机:中国中车永济电机
电动机功率:195KW
牵引功率:268KW
车体材料:不锈钢(车身及车底部分)、玻璃纤维(车头及车尾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