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罪恶的“觉醒剂”| 咬文嚼字——柯南中的语言差错⑤

2023-06-27 20:47 作者:柯研所DCI  | 我要投稿

本文由202 红安创作完成,发表于柯研所社交媒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各位柯研所的朋友们大家好~昨天是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每到这一天,我们都必须再一次强调一下毒品的危害性。在日常生活中隐藏的各种黑暗角落,其实还是存在着毒品的阴影。特别是在各种娱乐场所以及朋友聚会等场合,有些时候不小心便会落入毒品的陷阱之中,而在海外旅游的时候,这种风险便更加明显了。其实在柯南的视野中,也经常会出现毒品的身影。最为典型的,便是如今已经成为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黄昏之馆案,那传说中的40年前的惨案,其引爆点正是毒品。

注:图源《名侦探柯南》漫画版File.300《惨剧》长春出版社版

不过,在柯南的剧情中,我们有时还会看到一些别的特别的称谓

图源:《名侦探柯南》漫画版file.296《直球定输赢》长春出版社版

图源:《名侦探柯南》漫画版File.956《背叛的矛头》长春出版社版

而我们查询原版漫画,能够发现这些都是源自于一个名词:

经常看日剧应该知道,“麻藥”一词是日本对于毒品的专门称谓,但是“觉醒剂”到底是什么呢?中文的翻译似乎并不统一,“兴奋剂”“迷幻药”都有,也有的直接称之为“毒品”。其实,“觉醒剂”是日本对于苯丙胺类毒品(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苯丙胺等,但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一般仍然归为“麻药”)的统称。而要追溯这个名称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日本那一段罪恶的历史了。

冰毒的主要原料之一麻黄草,实际上是一种很早就被用作中药以及草药的药物,1885年,化学家们从麻黄草中提取出麻黄碱,因为其对中枢神经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而被用作拟肾上腺素药使用。1887年,罗马尼亚化学家 Edeleano 在德国柏林首次合成了麻黄素的类似物苯丙胺(amphetamine,也称为安非他命),同年,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Nagai Nagayoshi)也从麻黄素中结晶提取出了苯丙胺;1919年(一说1917年),日本化学家阿.雄贺多(A.ogata)(一说绪方章)合成甲基苯丙胺。1936 年,德国科学家迈耳首次发表论文,指出服用甲基苯丙胺能消除疲劳、提高连续工作能力,甚至能够持续几天几夜保持极度亢奋、不知疲倦的状态。而此时,正值二战期间,各国军方,尤其是日本和纳粹德国,纷纷将其视为重要的军需物资,用以维持军需工厂的工人持续昼夜生产,甚至是在军队作战中使用。日本侵略者在朝鲜等地建立制药工厂,大量生产甲基苯丙胺。日本士兵称甲基苯丙胺为“猫目锭”“突击锭”或“空击锭”。服用甲基苯丙胺后,可以不知疲倦地持续战斗,甚至呈现疯狂的精神状态。据史料记载,日美之间发生的冲绳岛战斗中,日本的“神风特攻队”敢死队员就是服用了甲基苯丙胺后驾着战机亢奋地冲向美国舰队,发动自杀式袭击。有研究指出,日本侵略者之所以在对外侵略战争中有如此疯狂及残忍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便是来自于苯丙胺类药物的滥用。

而在二战日本战败后,一方面战后的悲观情绪大面积蔓延,产生的了大量从外界寻求麻醉自己神经来得到精神抚慰的需求;另外一方面日本侵略者同样也囤积了大量的苯丙胺类药物急需处理;同时日本的战后建设同样需要高强度的劳动和精力的维持。因此,战后的政府为获取资金,开始将苯丙胺类药物包装为“觉醒剂”,来向民众兜售。而就此,来自于侵略战争期间的这“罪恶之冰”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般,蔓延到了日本的社会之中。据当时的资料显示,当时的日本有超过200万人都有吸食过苯丙胺类药物的经历,而由此产生的暴力犯罪也逐渐增多,当时东京甚至出现了吸毒成瘾者在街头因毒瘾发作咬人的事件发生。

因此,在1951年,日本政府正式颁布了《觉醒剂取缔法(覚せい剤取締法)》,将“觉醒剂”的制造、贩卖、持有、运输定义为犯罪,随着一系列对毒品贩卖以及使用的打击,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觉醒剂”的第一次泛滥逐渐平息。

然而,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的毒贩偶然中改进了甲基苯丙胺的生产工艺,使得相关的毒品从原来的粉末状改进成更加便于运输的晶体状,再加之其他毒品的逐渐泛滥,“觉醒剂”再一次失去控制,而甲基苯丙胺也逐渐产生了“冰毒”这个俗称,最终泛滥至全世界,并产生了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组织,甚至日本的暴力团伙也参与其中,成为困扰日本的治安的重大问题。例如,在和《名侦探柯南》有着诸多渊源的日本电视台电视剧《向太阳怒吼!》中,便曾经多次出现相关的剧情。曾经一直是主角团七曲署的心头大患,暴力团体“户川组”,也正是因为成为“觉醒剂”的制造厂,大肆贩卖“觉醒剂”,甚至在东京引发了大量成瘾者扰乱治安的事件。

最终七曲署的刑警们下定决心,尤其是七曲署元老级人物,外号“高力”的石冢诚刑警(演员龙雷太)的剿毒务尽,誓与以“户川组”为代表的毒贩和暴力团伙不共戴天的强烈决心和执着努力下,最终使得群众们从不理解到密切合作,一举将这个祸害一方的暴力团伙彻底剿灭。

然而遗憾的是,剿灭这个团伙的最大功臣“高力”刑警,在一举逮捕了参与交易的户川组成员之后,意外被一名吸毒成瘾者枪击,最终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在上司系长“BOSS”藤堂以及未婚妻的陪伴下,英勇殉职。也为众人警示以“觉醒剂”为代表的毒品的深重危害。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向太阳怒吼!》第525集《石冢刑警殉职》,来源:江户川我梦

因此,以“觉醒剂”为代表的毒品仍然是日本重点打击的对象,而根据《觉醒剂取缔法》的规定,生产、运输、贩卖、持有“觉醒剂”的判刑也高于“麻药”,也就是一般毒品。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于毒品犯罪的查处,在日本并非日本警察管辖,而是属于厚生劳动省的“麻药取缔部”管辖。这一点在《柯南与平次的恋爱暗号》一案中有专门说明。

而根据《觉醒剂取缔法》的规定,觉醒剂专指苯丙胺类的毒品,包括我们通常称之为“冰毒”“麻古”的甲基苯丙胺、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MDA片剂)、3,4-亚甲二氧基乙基苯丙胺(MDEA片剂)、苯丙胺等药物,不过,日本将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片剂),即俗称“摇头丸”的毒品仍然归类为“麻药”来查处。

因此,上述故事中的“觉醒剂”,基本上是指以甲基苯丙胺(冰毒)为代表的苯丙胺类毒品;而随着冰毒的逐渐泛滥,在日本“觉醒剂”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冰毒”的代名词。而如今“兴奋剂”则通常用于称呼在体育运动中的禁用药物。因此,虽然以苯丙胺类药物为代表的精神刺激类药物确实是体育运动中通常禁用的药物一种,也是早期“兴奋剂”的专门指代范畴;但如今兴奋剂涵盖范围已经远超“觉醒剂”的管辖范围,而适用领域也更加倾向于体育运动管理而非毒品学,因此“兴奋剂”一词已经不再适用于作为“觉醒剂”的翻译称呼。

而另一方面,“迷幻药”的称呼则更加模糊了,迷幻药通常被用于称呼一些通常能够引发强烈幻觉的精神药物。其中的一个代表便是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这是一种在黑麦角提取的,能够引发强烈致幻作用的精神药物。在日剧以及推理小说中,这种药物经常出现。比如绫辻行人的《黑猫馆事件》《雾越邸暴雪迷案》中,都出现过因为服用LSD而产生幻觉并犯下杀人的罪行的剧情。当然,几乎以上的所有精神药物也已经被纳入国家严格管控的精神类药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的规定,毒品包括了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因此,包括LSD在内的所有致幻类药物也均属于毒品范畴。

不过无论如何,“兴奋剂”也好,“迷幻药”也罢,都并非合适的用于翻译“觉醒剂”的名词。就名词的翻译上,如果涉及具体的毒品名称,直接使用通常指代的“冰毒”即可,或者直接使用“毒品”指代。

当然,以上都是翻译上的问题,在6·26国际禁毒日的这一天,笔者还必须再一次强调,毒品是对人体、对社会都危害巨大的恶魔,在柯南的诸多剧情,无论是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黄昏之馆案,还是成为柯南意难平之一的3K事件,无一不痛陈毒品带来的巨大伤害。在这里,我必须再一次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一款的原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在最后,让我们再一次重温柯南的这一句给雷·柯蒂斯的名言,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审核

柯研中心

作者

202 红安

特别鸣谢

296 Z总监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周立民:《日本毒品滥用的历史和现状》,载《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5年03期,第161~164页;

刘伟兵:《日本的毒品现状及相关对策》,载《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4期,第59页~60页;

陈敏:《冰毒是如何从军需药品发展成为新一代毒品之王的》,知乎网:https://zhuanlan.zhihu.com/p/61814557

一头刘:《日本曾经是数一数二的毒品大国。》,知乎网:https://zhuanlan.zhihu.com/p/468599535

毒言毒语:

《这个在二战中极度残忍的国家,还发明了祸害至今的新一代毒品之王-冰毒》,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75853754710516

冰毒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B0%E6%AF%92/249365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A%A6%E8%A7%92%E9%85%B8%E4%BA%8C%E4%B9%99%E5%9F%BA%E9%85%B0%E8%83%BA/3265432

兴奋剂_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5%B4%E5%A5%8B%E5%89%82/754439

罪恶的“觉醒剂”| 咬文嚼字——柯南中的语言差错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