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只言片语5
有朋友问表白被拒了怎么办。
我想了很久。
最后还是打算和他讲我的真话:
“是这样的,如果她拒绝你了,那只有两种可能,在她看来你确实不配,那你还是放弃吧。
如果是她其实对你有感觉,只是想考验你,那是她配不上你的真诚和勇敢,你也一样放弃吧。
告白不是冲锋的号角而是胜利的凯歌,这一点我希望你知道。”
我当然有我的过去。
自然也有我的将来。
我不太谈论它们。
是因为我活在此时此刻。
我的过去是通过我对它的审视塑造我的。
我的将来是无数个此时此刻奠定的。
说到底是此时此刻的我成就了我。
那我为什么要讨论将来或者过去?
说到底我只有一个落脚点,就是此时此刻。
离开了它,所有东西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还是那句话。
没有哪段关系可以侥幸逃过矛盾与分歧,真正可怕的是不愿面对真正的人生,也不愿呵护一段关系,而是出现问题只会轻易地结束换人,而且不对此感到抱歉,纵使你再深情,也敌不过这般轻描淡写的无情。
友情也好,爱情也好,全都一样。
我很喜欢那些说的少做得好的人。
尽管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但做出来的东西却让人惊艳。
并不会把自己花的功夫和吃的苦都表现出来给别人看,去期待别人给的好评。
这种精神其实要考据起来好像起源于江户前。
但其实也很难说了。
前卫,在当今社会倍受推崇。不前卫,就容易让人嗤之以鼻,被认为是落后的、土气的、贬义的。
但我们可曾想过,正是因为有需要被保护和传承的“本质”,才有那些看似“前卫”的挑战。
越来越多的人一味地追寻标新立异,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早乙女哲哉
一个人其实做什么都比较无趣。
因为不会有意外发生。
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种工作。
一种两点一线的生活。
我开始悟到。
社交孤独重要的一部分是:
“你在关心着不需要你关心的事情。”
“其实你上来我这里,也不过换个地方打游戏。”
“哎,兄啊,这起码有人可以说说话。”
我发现小孩子是真好。
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
被拒绝了也不会受伤。
睡一觉什么都好。
最好不要像我。
对什么都过于敏感。
所以稍不注意就寂寞。
每天都能遇见莫名的悲伤。
生命权一旦受到实际侵害,任何法律救济对于权利主体都是毫无意义的。法律救济的唯一功能在于使权利主体的利害关系人得到财产上的补偿和精神上的抚慰。
实际上,生命权是人格权中唯一一项对其侵害只能由第三人主张赔偿的权利。因为致人死亡的后果是由生命权人以外的人来承受的。
对于那种不允许别人要求自己只允许自己要求别人的人。
他一开口我就知道,没必要了。
当然现在我已经过了争辩的年纪,
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时候沉默最好。
“予以尊重,不予置评,可以理解,不能接受。”
听得多了,最终还是悟了。
我并不大喜欢看破不说破。
这好像是一种高情商,大智慧。而实际上不过是放弃责任,放弃热情,放弃悯天忧人。
“我知道问题在哪,但是说出来会打人家的脸,所以不说了,任你自生自灭。”
这种行为在我看来无所谓情商与否。
它只是一种明哲保身,谈不上优秀,更谈不上高尚。
对于我在意的一切,我还是比较喜欢义无反顾的锐利与反诘。
它当然会让你不快乐,但是如果我没做错的话,最终都会让你更美好。
我记录的并不都是我的邂逅。
其实很大一部分是我想要的邂逅。
它们其实都是我的缺憾。
我是在用文学创作的方式把这样那样的创口缝好。
让我看起来美好。
假使在你生日的时候。
我给你打了一笔钱。
请不要觉得俗气。
这简单的赠予,
依旧包含了深思熟虑。
我把礼物在礼物成为礼物前送你。
是把无限的可能性赠予你,
让你选择。
而不是把礼物送给你,
让你接受。
你不能先是拒绝了我的善意。
再是感叹患难见真情。
吐槽朋友流于表面。
这是你作。
不是我表面。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没有什么特殊的。
它本身就是特殊的。
我狠狠地压了压心头的雪。
他们过于纯白,过于接近春天。
现在我是真的很喜欢用邮件。
没有已读不回。
没有广告。
没有营销号。
没有群发消息和说不上话又不知为何存在着的好友。
只有工作,信息,安静。
我逐渐发现有些人并不是反对做某事。
是反对别人做某事。
我一直都建议每个人都做一个有人文关怀的人。
这在我看来很重要。
这就好比不是每个人都有健全的双腿。
但是每个人都有肆意奔跑的资格。
我想创造的事物,
属于隽永和绵长。
它们不太会是——
第一眼就给人留下强烈印象的事物。
更接近于——
千帆过尽后的留存。
是可靠而实际、温暖而踏实的事物。
比起朝朝暮暮,更适合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