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周故檢校勝州都督左衛大將軍全節縣開國公上柱國王君(珗)墓誌銘并序考

2023-07-05 19:52 作者:authr羽  | 我要投稿

大周故檢校勝州都督左衛大將軍全節縣開國公上柱國王君(珗)墓誌銘井序 夫繼代像賢,承家為孝子:開基撥亂,輔國為忠臣。則有禀氣狼星,宣威豹略:千里荷惟良之寄,三邊擅飛將之名;生當封侯,死當廟食者,其在王府君乎!君諱珗,字元某,其先太原晉陽人也,因官遂居於洛州洛陽縣焉。若乃周儲控鶴,望七日而登仙:漢相珥貂,看五侯而拜爵。家風祖德,弈葉重輝,文獻足徵,可略言矣。曾祖陁,隋沂州司馬。祖僧,隋相州安陽縣令。父感,唐右鷹揚衛平原府左果毅都尉、上柱國。並人物珪璋,仕林冠冕。文武不墜,弓冶克傳。孔奮口高,子産遺愛。公髫年通理,早明黄石之書;弱歲參玄,無爽白珪之玷。頻登鶴翼,屢截鼷頭,垂拱二年,解褐以護軍任朔州北樓戍主,如意元年,改授渭州渭源鎮副,載初元年,應制舉及第,加上柱國,改授右武威衛絳川府左果毅都尉長上。萬歲通天元年,救援平州立功,制授游擊將軍,守右羽林衛翊府中郎將。又奉敕充討擊契丹副使。惟公武烈,作鎮漁陽,若馬敦之 固汧城,耿恭之在疎勒,無勞燧象,不騁犇牛,入守帶垣,出交鋒戰。卒得煙銷薊北,霧静遼西,百姓安全,公之計力。聖曆元年,制授明威將軍,守左玉鈐衛將軍,充懷遠軍經略副使。其年口月,改充安撫军大使,并趙定州立功。九月,奉敕檢校左羽林衛事。二年,制授壯武將軍,仍借紫及金龜袋,檢校嬀州刺史、清夷軍經略大使。為匈奴作梗,侵擾代州。公當奉敕合往救援,先期電激,上副天心,别奉聖恩,特加賞錫。大足元年,制授右武威衛將軍。其年八月,奉敕檢校勝州都督。屬犬羊殘孽,鴟梟逆謀,擾亂我邊疆,憑凌我城郭,蜂屯萬計,烏合千羣,公藝總韜鈐,氣高韓白,堅固相如之膽,石王常之心。獨進前軍,横行深入,飛鏑亂下,白刃交揮。免冑衝冠,斬首折馘。彼衆我寡,罷卒新羈,兵盡矢窮,空拳奮勇。以長安二年正月六日,苦戰薨於横陣,春秋五十有一,嗚呼哀哉!泣矣瓊瑰!壯士徇節,忠臣不迴,惟公死勤王事,遽軫皇情,御製聖文,使人弔祭。其於賵襚,特異古今。恩制贈左衛大將軍,封全節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户,賜物一千段,米粟五百石。所在為造靈舉,并家口量給。傳遞發遣,使得勝致。妻隴西郡夫人李,可封凉國夫人。男仙童,可游擊將軍,守左豹韜衛翊府郎將,百日外起復令上。又奉恩制存問家口,賜絹一百匹、錢五十貫。粤以長安三年歲次癸卯三月壬戌朔十一日壬申,遷窆於洛陽縣之北十里北邙山之北原,禮也。千年白鶴,如飛陶偘之塋;七尺青烏,若啓嵩真之椁。田歌悽切,疑驚出塞之聲;楚挽辛酸,非復迴轅之駕。胤子左衛長上仙敬、左豹韜衛郎將仙童等,飡茶集蓼,毁棘銷欒,扶杖而行,溢米而食,悲看柱劍,泣對楹書,勒字雕金,式刊貞石。嗚呼哀哉!乃為銘曰:開基撥亂,烈士忠臣。淮水誓族,嵩山降神。天子重寄,將軍貴人,渾之不濁,磨而不磷。其一偉哉烈士,實邦之彦。么麽良平,錙銖管晏。識兼文武,能惟譎變,逐鳥成功,建從宦。其二從宦伊何,曳組鳴珂,衝天倚劍,駐日横戈。駭鯨决網,盧龍静波,銘山勒頌,獻凱行歌。其三松筠勁節,鐵石堅貞。芳流玉扆,任改專城。枳棘翦伐,豺狼肅清。循良表譽,飛將馳名。其四獫狁殘孽,邊亭陸梁。鼷頭蠆尾,烏合鴟張。夫君妙算,遠入郊疆,雄心直突,孤奮前行。將猛四七,兵少三千。鐘鼓沸地,旌旗拂天。所征無敵,所向無前。連宵死戰,忽掩生年。王事匪躬,皇切 深衷。馬革攸重,爵賞斯隆。魂飄朔漠,像畫南宫。功名不朽,令德無窮。白武開塋,青龍啓路。哀笳祖道,繡衣 監護。妻子泣血,朋僚追慕。弔鶴飛飛,嘶驂步步。淒淒洛水,鬱鬱邙墳。黄金掩粹,翠石題文。壟寒無日,山空足雲。千秋 萬歲,冥漠之君。 墓志可得信息 一、王珗,字元□。出身太原王氏,先祖追溯周灵王太子晋(周儲控鶴,望七日而登仙)、王凤(漢相珥貂,看五侯而拜爵。——西汉王凤,其四弟皆封侯,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同政”的西汉末政治局面。其本人也是王莽的叔叔。) 二、王珗曾祖父、祖父、父亲品位并不高。曾祖王陁,任隋朝的沂州司马(隋开皇三年,隋文帝废琅琊郡置沂州,大业三年又复改为琅琊郡。),通过沂州的废置可以断定其曾祖父最早卒于开皇三年、最晚卒于大业三年。祖父王僧,任隋朝相州安阳县令(开皇十年重置安阳县),故其祖父最早卒年不早于开皇十年。父亲王感,任唐右鹰扬卫平原府左果毅都尉,勋上柱国。左果毅都尉,唐太宗贞观十年改车骑将军置,则其父最早卒于贞观十年(然而这并不可能,因为志主出生都在永徽年了)。此上柱国或为早早投奔李唐建国、或为参与征讨东突厥等一系列战事所得。总而言之,可以断定王珗出身于一个中低级士族家庭。 三、王珗个人生平 王珗出生于永徽二年,少年时熟读兵法(黄石之書),二十岁时参悟玄法(弱歲參玄)。垂拱二年,即王珗三十三岁的时候,以护军身份镇守朔州北楼戍。北楼戍的位置无法考证,然而从名字上来看应该是朔州北部地区。垂拱年间突厥大肆入寇李唐,更是在垂拱元年在忻州大败了淳于处平。《新唐书·突厥传》同时也指出了当时突厥曾多次入寇朔州代州等地。如意元年,王珗调任渭州的渭源镇副。镇副之职,《旧唐书》指出为“镇副二人,正七品下”的官职。回顾前文,王珗从护军之任调任镇副,很显然是一次品级上的降级,因为护军(又称果毅都尉)是“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正六品下”的官职。这一降级,笔者个人推测或为西突厥牛羊人马等被骨咄禄等东突厥部掠夺后向武则天诉苦、武则天贬斥边境镇守武将用以安慰西突厥。 载初元年(即王珗39岁),王珗“應制舉及第”。笔者推测为武举及第,制举者,“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在《全唐文》中,武则天曾在长安三年(最早不过长安三年)令武三思参与修唐史,那么在此诏之前的《求访贤良诏》或许就是这一次制举所下诏书,其中有言为“蕴韬钤之略,可以振耀天威”,因此王珗应该是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天赋,得到了武则天的认可,并被授勋上柱国,改为右武威卫绛川府左果毅都尉长上。左果毅都尉,与护军相同。则本次调职不仅让王珗官复原品,并且得到了上柱国的勋位奖励。 随后,万岁通天元年,营州之乱爆发。王珗率军支援平州并立下战功,被授为游击将军、守右羽林卫翊府中郎将。游击将军为从五品散官,而右羽林卫翊府中郎将更是从四品、领所谓“五府三卫”中的翊府军队。可见王珗在本次战斗中的英勇作战、战功显著。在此之后,王珗又被任命为讨击契丹副使。此任命应该为万岁通天元年九月所下。《唐会要》曾将武则天所敕记下:“萬歲通天元年九月敕。士庶家僮僕。有驍勇者。官酬主直。並令討擊契丹。”故王珗应该是在李尽忠已经攻陷营州之后任为讨伐契丹的副帅,此时的主帅为武攸宜,《资治通鉴》记载为“以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契丹”。之后,志文以“惟公武烈,作鎮漁陽,若馬敦之固汧城,耿恭之在疎勒,無勞燧象,不騁犇牛,入守帶垣,出交鋒戰。卒得煙銷薊北,霧静遼西,百姓安全,公之計力。”记载了王珗镇守渔阳不被攻克的事迹。马敦和耿恭都是有名的守城良将,以他们比喻王珗,写出了王珗当时情况的危急与作战的凶险。渔阳不克,契丹没有办法攻入辽西,只能向武备更加精良、中央支援速度更快的河北进军,间接导致了默啜与武周军完成对契丹军的合围、绞杀,这无疑是王珗在战场上发挥的巨大作用。 圣历元年,王珗任明威将军、左玉钤卫将军,充怀远军经略副使。玉钤卫,即领军卫。左玉钤卫将军,即左领军卫将军,从三品、明威将军则为从四品下武散官。此时的王珗已经贵为三品将军,属于军方中极其重要的人物之一,因此王珗被任命为怀远军经略副使,镇守东北地区。但是接下来的志文出现了模糊:“其年口月,改充安抚军大使,并赴定州立功。” 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得知,圣历元年八月癸丑,默啜通过飞狐道南下定州,并在“(八月)乙卯,陷定州,杀刺史孙彦高及吏民数千人”。那么“并赴定州立功”就应该是指前往攻打默啜,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志文中所阙部分为“其年八月”。安抚军大使,史料不存此官职,只有“某某道安抚大使”,笔者推测其功能大致一致,只不过安抚军大使以军队规格出发,沿途安抚百姓、整顿救灾。 圣历元年九月,王珗“奉敕检校左羽林卫事”。此时应是为了辅佐“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而后九月癸末,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馀人,自五回道去,所过,杀掠不可胜纪。.....默啜还漠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附之,甚有轻中国之心。” 此时的内突厥强大无比,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武周政权的统治,而诸将的表现也让武则天望之生怒:“沙吒忠义等但引兵蹑之,不敢逼”。因而,在默啜离开赵州之后的圣历二年,武则天任命王珗为“壮武将军,仍借紫及金龟袋,检校嬀州刺史、清夷军经略大使”。在王珗就任之后便爆发了第一次小规模的入侵战争:“为匈奴作梗,侵扰代州。公当奉敕合往救援,先期电激,上副天心,别奉圣恩,特加赏锡”。《旧唐书》中并没有具体提到这一场战役的时间,然而却有一段模糊的描述:“又号为拓西可汗,自是连岁寇边”。王珗以清夷军经略大使身份迅速支援代州并击退了这一次入侵。之后数年,王珗应该一直坚守在本位之上,直到大足元年,“制授右武威卫将军”,并在八月于“犬羊残孽,鸱枭逆谋,扰乱我边疆,凭凌我城郭”的情况下,“独进前军,横行深入,飞镝乱下,白刃交挥。免冑衝冠,斩首折馘。彼衆我寡,罢卒新羁,兵尽矢穷,空拳奋勇”,最终“苦战薨于横阵,春秋五十有一”。 这一段中,犬羊残孽应该是指代李尽忠逼走的大祚荣与乞四北羽,《资治通鉴》云“及李尽忠反,祚荣与靺鞨乞四北羽聚众东走,阻险自固”,他们在没有充足土地的情况下自然会掠夺边疆城池。作为清夷军经略大使的王珗也必然要对他们进行反击。此时的王珗已经五十有余,却仍然“独进前军,横行深入”,年老的他已经没有当年面对大军压阵依旧能“入守带垣,出交锋战。卒得烟销蓟北,雾静辽西”的战力,只能“苦战薨于横阵”。在王珗死后,武则天痛失大将,因而“御制圣文,使人弔祭。其于賵襚,特异古今”,封其妻子为凉国夫人、其子王仙童为游击将军,守左豹韬卫翊府郎将,又多次“存问家口”,可谓哀荣尽致。 四、补充关系 1:薛王李业的舅舅与王珗子同名,均为王仙童。或李业母亲即王珗之女。 2:王珗之妻为陇西郡夫人,无法确认是否出自陇西李氏。 3:如果让笔者个人推测其字,笔者更倾向于元圭、元珪、元瑄等与玉有关的。

大周故檢校勝州都督左衛大將軍全節縣開國公上柱國王君(珗)墓誌銘并序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