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年还在上学那些事

2021-08-26 14:25 作者:liaojiaohong  | 我要投稿


    转眼几年过去了,当年上学的那些事已经随着岁月远去,留在记忆中只有模糊的回忆,却仍然那么亲切。

    老家已经变样了,变得连自己都认不出来,曾经的青山绿水变成了一成不变的钢筋水泥柏油路。不想去评价社会文明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往事只能是一种回忆,熟悉的花草已经逝去,芬芳的泥土早己被掩藏。那些熟悉的地方,没有留下一点痕迹,裸露的岩石在风雨中嘲笑着这荒唐的社会。

    上学的时候,一群人都来自农村,一起玩泥巴长大,赤着脚板子踩在青的黄的野草上,就像有人抓脚底板。没有玩具,到山坡上转转找个树棒棒追着蝴蝶,逗着蚂蚁,为躲避野狗的追咬从几米高的坡上往下跳,踩着软软的泥土,心脏扑扑直跳。赤脚上学很凉快,现在还很享受那种与大地血肉相连的感觉。

    那时没钱买文具盒和刀子,铅笔什么的直接用嘴咬开外面的木屑,把铅芯在地上或石头上磨一下就可以在本子上画了。实在不想用嘴咬的嫌难看就到老师家里借来切菜的刀一点一点的削,那场面现在想来还真有意思:一个几岁大的娃儿,拿着比巴掌还大的一把菜刀,锋利就不说了,既想把笔削好又怕削着手还不得不动,在那儿磨了半天终于还是削好了。用的书包是最老式的帆布包,估计现在找不着人用那种了,用了几年洗得白白的,上面破着几个洞,每次装笔的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回家打开一看,笔不知落在路上哪点了。

    那时的一段粉笔也是金贵着呢。要找那么一小段得提着给老师说好话或者在黑板下的地上去捡,那些都是不能再拿来写黑板的边角料。到周末了,特地到城市里的学校垃圾堆去转一圈,就是为了去找几段铅笔头或是长一点的粉笔。每当发现完整的粉笔或长一点的铅笔时,除了感叹城里娃儿浪费外也小小的得意一把,终于还是没有白跑一趟。

    每到冬天的时候,下课时老师就会组织所有的学生跑步到山的另一头去,一路上雾气蒸腾,二十米外不见人影,那时的孩子胆子不小,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路旁边地里长满了青青的麦苗,麦苗中间种着油菜。麦苗尖上挂着晶莹的小水珠,每一颗水珠里都遇着纯洁的绿,就像那时孩子的心灵,清澈纯洁充满生机活力。

    农村学校的环境有目共睹。每到新学期来临时,学校会安排几个学生用半天至一天的时间到中心校去领新书和新本子。几个男生背着背篓,翻山过沟,穿街过巷,来回十公里左右。虽然累,但是也是难得的上街机会,可以到大一些的学校去见见世面。整个学校只有四间房,中间用破了洞的石板隔开,旁边上课能一字不拉的听完。现在想起来当时也没有因此而开小差误了学业。每天走半个小时的山路到学校上课,冬天的时候更辛苦一些,天还没有亮就得一个人走山路,现在想来那时还是有些胆小的,路过两片坟地,每次经过都会头皮发麻,特别是刚添了新土那段时间。路上静静的,没有鸟叫,没有虫鸣,只有自己的脚步声,不过总算还是挺过来了。

    放学的路上,还有另外一项活动,除了回家的路比较远要在天黑之前回到家之外,大家都是比较喜欢在路边的土堆里找寻小树苗。那是从城里运出来的生活垃圾,里面的果子种子在丰富的营养环境中抽出了嫩芽,冒出了两三片绿绿的叶子。每当这个时候,就会小心的把树苗连根与周围的泥土一起挖出来,当然不是用工具而是用手,那时的手不像现在这样柔弱。如获致宝一般拿回家找一块空地种下绿色的希望,到来年的时候,小树苗就已经长成很大的规模,过一两年就可以收获果实。不过欣赏的不是收获时的喜悦,而是那一直以来守望的艰辛,是那份童真和执着,满怀着希望的坚定付出。

    十多年过去了,那时上学的日子已经没有留下多少回忆,充作课堂的瓦房已经作古,老师也基本退休,充斥在眼里的唯有满头白发和额上深深的皱纹。

    那时可以光着脚走的乡村小路早己不见踪影,那时桌面开裂的课桌,发白的黑板也不知到哪里去了。是的,现在的环境已经大不同,还是不要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看向未来吧,现在的孩子一人上学全家陪读,来回有人接送,作业有人帮助回答,生活在安静安全优越的环境里,窗明几净,冬暖夏凉,早己不可同日而语啦!

    后来升学了,要换地方上学,理所当然的按地域分配就到了那所学校。现在看来还是不错的,至少老师很真诚,很敬业也很照顾。


当年还在上学那些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