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看戏总结与指北参考2021版(个人向)

2021-12-01 02:34 作者:叁唱叁嘆  | 我要投稿


       年更栏目,去年还鸽了。今年趁着有几天空赶紧写一下。(话痨写完发现有八千字,赶上了大半篇论文,情谨慎观看)


       出于疫情和(其实是我又穷又懒),依然是只有魔都的京(多)昆(少)演出;12月不算的话,今年看了也有大概30场左右,如果我能够想起一些2020年的内容,也会一并带过。主要是对我看了的演员做出一些简单评价,会尽量排除我偏爱(≠偏袒)某些人带来的影响

       和上一版的极品流水账不同,这次我会在吐槽部分浅聊到一点个人观点类的东西。


       事先还是说明一下,接下去所有对于某个演员或者剧目的评价,都是基于我【非常主观的感受】对一个演出【整体效果】做出的评价。

       以下的内容将不会涉及到对于某些演出细节和技巧的分析(比如某个长音,气口啊甚至尖团唱错一两个字等等等等,这些东西我建议还是去个别的唱段录像那里讨论),我个人做出评价时如果一个戏没有实在太大的硬伤(比如演员整段忘词或者完全跑调了),都会更加偏重于演出整体的节奏,尺寸,分配等等。一方面我聋,一方面万一我们抠字眼气口抠得正开心,旁边有朋友掏出了一盘珍藏的赵燕侠关正明对唱录像带怎么办

       另外一个基于我观点的类比是,演员演出=上班,鉴于没有人会一年三百天都身体强壮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地去上班,所以我通常认为一个演出合格的标准是演员以一种一般认真水平,完成一个与现在的市场价格比较匹配的表演。



       还是先从比较好的开始往下说,喜欢看骂人的可以参考颜色直接拖到吐槽部分。被我做出正面评价的演员我都尽量不包含私人感情因素。


       首先是梁谷音我永远的女神(这不是感情因素),除了我不看的《牡丹亭》没法参考以外,只能说看就完了。

放个叙利亚画质照片以示重视

       同为老熊猫,老蔡的《醉写》却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最适合的果然还是大官生),如果你恰好头顶重大ddl,不看也行。

        而让我顶着ddl去看的是尚慧敏的《玉堂春》,可以说尚老师确实是拥有着几乎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实力🚬,票价全在那一折戏上。


        降低一下辈分,今年表现比较突出的竟是(我为什么说了竟)准叔,临时去救场唱的《骂曹》在票卖得一塌糊涂的同时,帅也是真帅,好也是真好。

       今年的准叔给出的剧目和平均卖力气程度让我一度以为他是想要在退休前夕留下一些光辉时刻(然而他竟然没退,论上京到底是戏耍了他还是戏耍了我

       甚至他还在年底收获了赞助,演了一把《雪夜访贤》,虽然演出时状态一般,但是胜在了本子不错,以及能演这个就值得表扬。

        (两场录像我的主页都有,懒得塞链接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


        以及今年终于在上海看到了准叔的老同学芋圆儿(如果李于是官配,那么这个李字可以有几种写法?),事实上他确实拿出了对得起自己名气和年纪的,足够成熟的表演(芋圆:我是压线进清华,可他们还在挣扎上一本,为什么被骂的总是我),

       但是票卖得太tm贵了,综合性价比并不太高,如果从没有看过他们的现场,还是可以考虑去看一次。

      和芋圆道理相同的还有一个人是王珮瑜(估摸着我要挨骂了),年初的时候我在天蟾看了《御碑亭》。其实吧,还可以真的。如果说芋圆是压线考清华,老王相比起很多考不上一本的人大概还是可以考个211什么的,

        她好不好这个问题实在很难讨论,主要还是跟她不在同年龄段的年轻演员相比之下太拉了,如果要考虑过去,那【过去的老王】又确实很能打,只能说风干骆驼骨还是比马大一些

        至于今年的史姐姐…还是一如既往地很稳定,考虑到我真的是史姐姐女友粉(姐姐娶我!!),嗯还是不多聊了……

        需要一提的是,今年有几场演出整体的效果还是并不理想,讨论原因只能说是配戏的演员拉了大胯,这个问题和具体的例子我们会在后面的吐(ma)槽(ren)环节里细聊。



        在开始重点的吐槽环节之前,我们插入讨论一下过日子的问题,又称混,又称随便听听,又称凑合过吧还能离咋的。

        毕竟好看的演出不是天天有(有也不一定赶得上),如果你只是刚好有空又不缺这点钱,想去剧场消磨一下时间,或者需要带平时不看戏朋友去看个戏,要怎么和自己和和稀泥呢

        注意,首先,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找准定位,不要在脑子里塞满各种大师录音录像去买票。这就好像被你妈叫出门相亲的时候千万不要脑子里想的全是吴彦祖或者刘亦菲一样;

        很多时候田慧,杨扬,郭毅同志,甚至玺龙,甚至黎安(不负责任发言)甚至特别划水的老王等等等等都可以被简单扔在这个分类。

      (并不代表以上这些被我抓壮丁的名字大家水平都一模一样,毕竟考85分和60分其实差别还是很大,只是这些人似乎都比较稳定,且大家都很难考上90分罢了)

        鉴于这个分类人确实有点太多了,只能给出一些模糊的建议(就像这个分类一样混,哈)

        比如,上京二团踩雷的概率确实比一团小一点(我可真是二团亲观众);

       又比如,尽量选择一些平时在网上被骂的风向是“水”而不是“难听”的演员,记住只要能坐在剧场里昏昏欲睡而不是被吓醒就算成功;

        再比如,带着不看戏的朋友去看戏的时候,不要,不要,不要选择身上可以但嗓子拉胯的武戏演员,的戏;他们通常非但不会因为武戏热闹看得很兴奋,反而很容易因为嗓子问题直接觉得演员不行。



      以下,终于来到了万(wu)众(ren)期待的吐槽环节。

图源水印


       首先,须知,要一个每年看那么多戏的打工设计狗➕穷鬼总是买票去看某些一看就只能给自己添堵的演员的戏,是不现实的;某些演员倒贴钱让我去看也得看给多少,十块二十块的肯定不行,起码得给个八十一百;

        那为何我还能在剧场拥有如此丰富的踩(chi)坑(shi)经验,究其原因还是主要分三类:


        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烂泥和牛排捆绑销售,为了啃口肉你只能一边吃一边往外抠沙子,

        这个例子实在太多了,比如各类折子戏合演(不由得我想起了还没演的跨年京昆场,还没开演我已经提前一个多月开始从嘴里往外抠烂污泥了),还有一些凑时长的垫戏,(比如今年玺龙《剑锋山》前面的《三娘教子》)都是这种类型踩坑的重灾区。(当然也不一定重点就比凑数的差,想想我前年的国庆,或许朋友你听说过看《智取》在打虎上山的时候去厕所的吗🙃)

       但这两种情况相比之下也有个好处,就是实在不行你还可以掐点儿去,从而直接跳过太烂的部分。

       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烂的部分和你真正想看的属于是烂得难分难解,烂得水乳交融;看这种戏带来的痛苦,有如你刚做完痔疮手术之后隔天蹲马桶,可谓里外都避免不了这堆shi给你带来的痛不欲生。

       典型代表得说是今年史姐姐和杨赤奚中路一块儿演的那个《别姬》,观众见到杨赤出来时那个碰头好之热烈,就好像潘金莲在窗户边等了二十年终于等到西门庆是久旱逢甘霖但我舍不得不看美女,惨惨。说实在的,万一我是潘金莲,奚大王这个楚霸王和武大郎让我选一个,我应该是会选武大郎的,毕竟身高固然不能吃,但是烧饼可以啊。


       感觉史姐姐真的是这个分类的重度受害者(美女好惨)…今年的凤还巢也是,当两个小花脸加一块儿显得比一个梅派青衣还温吞,以至于李春作为一个小生演员,被动又无辜地担负起了搞笑担当的职责时,这场戏整体的沉闷程度可想而知;但同时小花脸又非得挠着你不让你睡,实在是一种折磨。


        第二类容易踩坑的情况则属于是烂得出其不意,烂得突如其来。

        事先声明,出现在这个分类里的例子其实并不一定整体很烂,相反的,甚至有一些,其实本来可能还不错。但只能说,你永远想不到剧团会在什么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突然整出一些花活儿。

        比如今年杨扬的《王熙凤大闹宁国府》,当你看着王熙凤翻云覆雨环环相扣终于顺心遂意地搞死了尤二姐,以为自己平安顺遂地度过了两个半小时看了个还不错的戏,的时候。结尾突然灯光一黑,啥交代也没有,聚光灯“噌”那么一打,王熙凤突然就“咔”往台子上那么一戳,灯光塑造出了剧版《红楼梦》的氛围(我说的是李少红那版),BGM开始放“机关算尽太聪明,一场欢喜忽悲辛”,只能说人生的悲喜变故就像这BGM一样让人措手不及。

反正就是戳着不动弹了

      感觉上京这两年就像努力在拿舞美冲业绩或者花预算似的……倒也很难说这到底是个好事还是坏事,毕竟在现今的体制和上层奇怪的逻辑下,整个剧团完全不作妖是几乎不可能的,你不想作也会有人逼你作;

       那如果导演编剧音乐动作舞美等等非要挑一个作妖的话,好像舞美也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至少,应该,不会对戏造成什么伤筋动骨的影响……

    (但是看着准叔顶着满天跟人拳头一样大的“雪花”去访贤的时候,我还是在座位上不由得笑了出来,并自顾自怜地感受到自己混日子的生活就像丞相府地上这一大团一大团来不及检场的“积雪”一样透露着寒冷,和荒诞🚬

       btw后来有人告诉我他们其实是想搞一个红楼梦系列(所以或许可以期待一下《晴雯》《二尤》什么的,but谁知道呢,毕竟就像某人年年喊着要开专场,直到今年,终于,学会了闭嘴),所以才会在后面加了这么一个好像打标签一样的场景,对此我只能说,只要前面该演的东西能演好了,其实也行,毕竟作妖确实有可能是某种上行下效的需求,对老本子来说不伤筋动骨我就能接受了(突然平和)。

       其实我本想说这活交给美工和宣传不就好了,但是我细思想了一下上京美工的平均水平,我还是把话咽回去吧……作为一个简直极致的颜狗单位,上京的官方物料里那些演员简直丑得像生活在另一个时空。

       如同上海某几条平均一年铺十个月地砖(剩下还有俩月在敲地砖)的路一样,铺地砖的路也还是路,凑合也能过。


        至于第三种坑,那就比较玄学了…

        坐稳了,我们开始一年也不一定有一次这个功夫的吐槽新编戏环节。

       其实大多数时候,踩坑都是观众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剧团喂*,但是有时候吧…个别观众(比如我)就是会偶尔想当个狗,什么的(毕竟狗改不了…额)

        其实我本想跳过这个部分,毕竟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吐槽行为无异于让我裸奔到网络广场上,冲着群众大喊:“我是狗!我连这玩意儿都敢看!!”,但是某些人和某些网络评论的发言实在让我觉得跟这群人无法交流,相比之下,当狗好像也是个还可以的选择。


        首先还是希望各大剧团和演员在心里想明白一个事儿是,如果一个耳不聋眼不花,平时不会是个人就拼命夸 的观众,愿意自己个掏钱哪怕五十八十的去看你们的新编戏,那他爱你的程度可能也就仅次于亲妈了。

       好了我们正式开始拿什么呢…就今年的《红色特工》吧,开刀的环节。提前声明,对新编戏的吐槽内容都以我去看了的那版为准,基本上我都是 有就看了,看了就再也不想看了,所以如果他们后面又改了什么,不关我的事儿。

从拍的照片里整张好看点的图是我最后的温柔了


      (角色名字以演员名字代替因为我记不住,不代表吐槽针对演员表演,事实上新编戏通常因为其他方面过于离谱而已经丧失了讨论演员演得怎么样的必要

        首先,这个戏的剧本从主角(蓝天的角色)按照时间推进可以被划分成几个比较明确的段落,即

和反派同时离家求学(又名蓝天和董洪松为什么突然在台上开始拜天地吓死我了)(1)

→北平遭劫,决定投身地下工作(2)

→打入机关内部,和反派重逢(又名郭毅工具人死得好惨)(3)

→窃取密码本,以及甩锅(4)

→顾shun章(是这个名字吗)叛变,夜送情报(5)

其实我看着百科还挺陌生的


        这个戏的编剧大概和这几年国产烂剧的编剧也是师出同门,迷恋上了成长型女主(啊当然蓝天同志演的是男主)。

        从上面的剧情分段,很容易看得出这个戏的时间线跨度非常之大(按照人物原型的经历来说,从头到尾跨度大概是16年),但是在台上,一场戏总共只有俩小时,蓝天同志从要刚考上了大学,到突然掏出个杨亚男那么大的闺女也就过了没几十分钟时间。

       且不论在没有传统戏脸谱化的外在符号加持的情况下,蓝天同志要怎么一个转场就让观众意识到他老了十几岁(你跟董洪松哥俩好的过去就不能安排一个唱段回忆一下往昔吗);一个成年人,要成长也得是经验上的丰富,觉悟上的提高,而不是智商的突飞猛进,或者说若有若无

      在时间线相对连续的后四段剧情里,蓝天同志的心理素质和智商却显得非常不连续。他一会儿是小董给个套他就往里跳,听到郭毅同志要被抓就全身僵硬变颜变色;一会又是一套智取威虎山式的甩锅董炳义,生死关头感觉毫不惊慌。

       (所以为什么你和田姐姐显得那么革命友谊,她不愿意儿女去当人质你都光会跟她生气,难道你爱的其实是郭毅?美女真的好惨啊

      其实这个角色完全不需要这种成长,或者说他根本就不应该成长,你能想象杨子荣带着点儿傻白甜愣头青的气质打入匪窟然后在座山雕身边成长吗?

        更离谱的是在最后要去送情报的时候,他和演他闺女的杨亚男生离死别了半天,各种挣扎纠结,最后以一种可称壮烈的氛围出门而去;等他在台上前扑后跳倒腾着送情报的时候我当时感觉杨亚男肯定都已经凉透了,结果到最后的结尾,竟然说他早给小董的桌子上留了个信说手里有他把柄,逼得董洪松把他儿子闺女给放了??那你前面一副要亲手杀了儿女似的纠结干什么,还让女儿准备好牺牲,你就不能给她说爸还留了条后路给孩子留点希望……这智商的突如其来,实在叫人措手不及,难不成是因为送情报的过程太颠簸,把编剧传染的弱智病毒晃晕了,聪明的脑细胞才又占领了高地?

 

       不过,比起蓝先生的智商显得若隐若现,小董同志则要更惨一点,为了凸显蓝先生的智商是逐(tu)渐(ran)变正常的,董洪松这个大反派的智商,就好像是被蓝天吃了一样,呈现滑铁卢式的下降。

       《伪装者》里,汪曼春被明楼忽悠得都快瘸了,是因为明楼确实老谋深算、滴水不漏,还装得一往情深风度翩翩,此时汪曼春至少是个头脑十分正常的反派,甚至被骗感情的时候,还显得有那么点儿可怜,而董洪松,基本上就是一路工具人式地在给蓝天大开绿灯:

      先是蓝先生第一天来上班听到郭毅要被抓就惊慌失措,他不管,他让人来当自己机要秘书(此时他至少还知道试探一下);

       密码本泄露,他直接硬要等到最后董炳义来举报,才开始问当天独自看守密码本的蓝天有没有问题(之后两方互踩环节也是靠编剧强行把董炳义的智商拉到负值蒙混过关);

       小赵进城送情报被抓,冲着他和蓝天大喊“顾shun章叛变啦——”,还喊了两遍(喊完工具人就死了),此时场上除了小赵和俩一路把人押过来的警卫,就只有他自己和蓝天,试问蓝天不是卧底的话,他觉得小赵是喊给谁听的他竟然还能在这最后关头,放蓝天下班回家???设计院员工不禁投来了好羡慕的眼神啊。

       这个绿灯,实在绿到我开始怀疑他会不会也是我党卧底,不然这个剧情,我只能感觉他爱蓝先生比汪曼春爱明楼还要爱得死心塌地,死去活来,说不定蓝先生的儿子都是他生的,不然为什么最后还非要让他下班回家,你就盯着他在办公室打一晚上地铺能怎么的,能怎么样,是怕儿子饿死吗?(田姐姐:我是谁,我老公在干嘛,到底是谁比较绿,美女为什么这么惨)


        在这种编剧的操作下,剧情是写作手法的工具,角色则在四散飘零的剧情里如同风中柳絮雨里浮萍;蓝天董洪松两个(看得出编剧想要他们显得立体的)“立体角色”如同剧情空间里四分五裂的碎片(说真的,董洪松蹿上桌子向蓝天吐露心声那一段多少看起来有点像孩子疯了),而其他戏份不多的扁平角色则个个都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工具人。

       当编剧单方面认为蓝天需要成长的时候,郭毅嘎嘣就死了(编剧大概一边想给蓝天一个成长的节点一边想凸显一下地下工作的危险,但最终反正只塑造出了主角的傻白甜),而编剧需要点冲突体现蓝天思想觉悟,深明大义的时候,田慧就必须出来搅局。

       蓝天要打入敌人内部,得带着儿女一起去做人质的时候,作为一个(设定上)与主角志同道合的妻子,田慧突然就跑出来拦着不让去了;与此同时,作为亲爹,主角为了表现他的革命志气,挣扎却仿佛是一带而过的,甚至在临别的最后一晚,像个怄气的小媳妇儿一样把老婆锁在了房门外面,让老婆在客厅溜达了一晚上。(你老婆舍不得自己孩子有啥错啊?你竟然好意思这个时候生她气还不让人睡觉??)但是毕竟剧情不得不去,田慧在客厅里溜达一晚上之后突然就想通了。

      不明白戏剧冲突就一定要是这么生硬观点对冲吗,情感矛盾不行吗,让他俩搂着哭一晚不更感人吗?想要立体人物哭一晚表现一下情感挣扎立体不就有了吗?何至于要把男女对唱的固定动作留到后面给个隔空聊天不知所云的神交。

       就试问一个在要打入龙潭虎穴临别前夜还能把老婆锁在房门外面锁一晚光顾着怄气的人,是怎么可能和自己老婆隔空神交的,毫无说服力好吗?

       就算你们真的不会写,哪怕你们打个电话呢?

      (不过说真的蓝先生的感情戏真的是…他演什么我都觉得他的状态不是像在害怕回家要被亲媳妇打,就是像一心想要遁入空门或者有点难言之隐;反正最终呈现的男女关系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在被迫第四爱和纯澈的革命友谊之间死亡二选一。加上这次遇上的这个编剧,效果实在拔群,感觉他和田姐姐的革命友谊闪烁着持久的金色光芒;反正总之就是宁拆村口十座庙,不和媳妇睡一觉…

        另外杨亚男演的女儿也是和妈一脉相承的工具角色。不得不说,这个戏编剧对于女性角色的认识,好像也就完全停留国产傻白甜在给人添麻烦使绊子的程度,倒是很符合他们非要让主角成长一下的执着。


        剧情和人物塑造就先说到这儿吧,虽然字数也已经爆了。遣词造句上,编剧倒是应该没写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内容(主要还是太久了我真不记得了),最迷惑的应该要数编剧痴迷于提他们那个“红花种子”,仿佛是小学生刚学会了使用象征的写作手法,一定要多练两下。不过从这个手法的使用情况上来说可能也确实是小学生水平…还是语文不太好的那种。

       毕竟就算要用象征,你也得先提到这个东西吧,蓝天演的又不是个花匠,家里连个花盆都没有,说着说着突然就开始红花种子红花种子了,人家红灯记好歹真的有个红灯啊,你们这花在哪?

        刚种进土里。

        那土呢?

        土等着浇水

        水呢?

        都在编剧脑子里还没倒出来。

       要不然使用一些常用或者约定俗成的意向也可以不提,比如说红星,红旗,哪怕火炬,但是“红花种子”完全就是个硬造出来的词,没有任何前情,没有任何联系,没有任何实物,比我家冰箱底部冻了一年的咸鱼还生硬。


        比这个红花种子更离谱的还要数蓝先生的红围巾(好的我们终于开始骂服装和舞美了),虽然我也说不清这个东西到底是编剧还是导演还是服装设计的创意,总之这个东西它不仅是单纯的生硬,它还极不合理。

       反正当蓝先生要夤夜从下水道逃出去,躲过层层明岗暗哨送出情报之时,我看到杨亚男大喊了一声“爸爸!”然后给他裹上了大红围巾,整个人都是崩溃的。感觉蓝先生拉着杨亚男的手就差来一句:“你是怕爹死不了啊”!毕竟连小学生都知道交通信号灯红配绿是因为红光最有穿透力

        退一万步来说你就非要围个红围巾体现一下主角的伟光正,这玩意也是极其失败的。因为在剧情里这围巾是主角他媳妇织的,然后他闺女给他裹上就让他送情报去了,和剧情球子关系也没有……这个戏如果上价值难道不是要表现我党地下工作者的伟大斗争和红色精神的传承不息吗,你家都是个啥身份啊你媳妇给你织的围巾就把党的精神全给代表了…

       不过平心而论,这个戏的服装造型倒确实还达不到“丑”的程度(除了蓝天同志的头套真的好丑以及,他那个风衣外套裹长衫的造型实在太女明星走红毯了,是我的gay朋友看完都说,这得归drag queen不归gay管的程度,看得我实在震惊不已),反正都是长衫西装小旗袍那套用烂了的东西上哪哪都能抄个差不多的用,最多能让人由衷感叹一句除了我为什么谁的钱都这么好挣。

(忍不住还是去找了个图

        舞美方面…不想多写了(好吧主要是我骂得已经快累死了),反正就那水平吧,基本就是设计院遇到甲方没事找事说一个小破广场要整八个备选方案,被烦得不行了最后找刚上班的小朋友xjb画,的水平。你也很难说这玩意多丑或者多离大谱,但反正也不会精彩到哪里去。(虽然甲方说不定喜欢

       是北京背景就放个天坛,是上海就放个外白渡桥,表现屠杀就打红光,有个内心独白就打追光;就是这种水平。没有任何艺术,就是纯粹的套路。至于这是画方案的人的问题,还是甲方的问题,我就不知道了,毕竟我也不是干这个的。

       差不多就这样吧,我主要是一方面懒得骂了,一方面我也只兴趣缺缺地看了一遍,而且都过去那么久了,真的不记得了。



        12月的马派专场也因为疫情取消了,所以我今年的看戏(?)清单应该也就到此结束了。很多东西可能,也是一种缘分吧,如果有人真的能看到这个地方,我真的非常感谢,可浮一大白,希望我们会有机会在剧场擦肩而过。最后祝各位看到这里的朋友(如果有的话)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上海看戏总结与指北参考2021版(个人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