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基础

平面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来源就是圆锥,而作为立体图形之一的圆锥,自然而然从小学阶段就伴随大家接触数学的成长,而与它“齐头并进”的便是各种锥,与锥对应的是柱(体),而在锥中又有台。平面的东西见多了,三维确实不太好想象,那我们就从最基本的“维度”-“平移”出发,慢慢深入剖析这个“立体几何”。

自然而然,这些维度就确定了一些名称、特点、距离、位置关系等等。我们用几张表格来梳理各个维度空间的知识。



一维是什么?就是初中一入门学习的数轴,这根数轴上有好多数,那么对于数的分类也做了相关的分类(这里只是简单提及,具体到《数的复习》再做展开和类比)。

二维是什么?y轴既可以是实轴,也可以是虚轴,自此可以将数集扩充到复数域,而针对y轴是实轴的情况,我们主要讨论了直线、圆锥曲线、初等函数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因为这不是本章节主要关注的问题,在这里也不做强调。

那么,三维呢?垂直也不一定是一个平面上的垂直了,如何计算线面角、计算面面角总是难以捉摸,如果借助三维笛卡尔坐标系,那么,这些问题基本都不是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三维给定了不论是线的方向向量,还是线或者面的法向量,借助完备充分的点乘求算余弦值,具体如下图。

这些错综复杂的多面体可是让脑子转了好一会儿,毕竟本质上来说,它们就是三维的形状,因此笛卡尔坐标系就提供了很好的坐标便利。
那么,问题又来了:空间中,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定理,一时半会儿记不起来怎么办?不着急,且看下面的流程图和重要的三垂线定理,自然熟悉过后不妨在纸上默写一遍,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必须要记忆的推论,“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尤其是这最后一条,经常作为选择题的判断出现,动手画画,说不定你能记得更快呢!

以上这些基本就是立体几何的全部内容了,对于解答题又有什么基本思路吗?下面针对近几年浙江省高考的立体几何,我给大家总结了如下解题的基本思路:
审题:读题--草稿纸黑笔画清图--铅笔标记平行线和特殊角;
初步计算: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铅笔标记棱长;观察基本线面、面面关系;
看问题:第一小题--一般为证明题,需要构造辅助点和线;
第二小题--一般是计算线面或面面角,方便建系就建系,不方便就看辅助线;
检查:证明中的步骤是否依据充分;建系是不是两两垂直;计算有没有出错。
掌握了这个思路,让我们来看看上考场实测一番?下面的题目黑线均是题目给出的图形线,红色为第一小题的辅助点和线,绿色为第二小题的辅助点和线,具体的结果请自行计算。




除此之外,圆锥的展开就是一个平面的扇形,因此从平面折叠到三维立体图形也是炙手可热的“考点”,需要抓住什么是不变量(全等推不变的边、不变的角)、什么是变化的条件。下面来看看两道题自己练习一下?

高中关于立体几何的“故事”基本到这里就讲完了,重要的还是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给运用在不同的情况下,以“不变应万变”,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和习惯,但切忌“思维定势”,不要为了“建系而建系”,可能那个二面角就在图中,只是缺少构造一条垂线。哦,对了,在计算四面体或者有些椎体某顶点到某平面高的时候,想想“等体积法”,说不定有意外收获。
希望这部分的立体几何知识整理对你有所启迪,如有错误,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