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科普:“脑瘫”类型知多少?
脑瘫(cerebral palsy),全称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要正确治疗脑瘫,就要清楚脑瘫有哪些类型,对症下药;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1.痉挛型(Spatic)
痉挛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脑瘫类型,占脑瘫人数的60%以上,是大脑皮质或锥体束损害所致。表现为四肢肌张力过强,手脚关节僵硬,灵活性下降,例如拇指内收,指关节屈曲,前臂旋前,双腿交叉呈剪刀步,足内翻或外翻,膝关节屈曲,双脚内八或外八,腱反射亢进等。
根据肢体障碍部位的不同,痉挛型脑瘫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单瘫(monoplegia):即四肢中的一肢出现瘫痪。
●双瘫(diplegia):四肢受累,上肢轻,下肢重。
●三肢瘫(tiaplegia):三个肢体受累,常为一侧上肢和双下肢。
●四肢瘫(tetraplegia):即双侧上下肢的瘫痪,四肢受累程度相似。
●截瘫(paraplegia):即双下肢瘫痪。
●偏瘫(hemiplegia):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
●双重偏瘫(double hemiplegia):四肢受累,双上肢重于双下肢,一侧重于另一侧。

2.手足徐动型(Athetosis)
手足徐动型是第二大脑瘫类型,占脑瘫人数的20%左右,是由于脑基地区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例如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
手足徐动型脑瘫又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张力型手足徐动: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核引起,患者肌力增高,但反射不亢进,没有阵挛及其他痉挛型体征。
●张力障碍型手足徐动:患者出现一种持续的、缓慢的、扭曲的动作,常累及所有肢体和颈部、躯干。
●舞蹈型手足徐动:较为常见,表现为患者腕部、手指、踝、足趾及舌头出现持续性运动。
●剧烈颤搐型手足徐动:患者清醒时产生持续性的剧烈运动,可能会伤人或伤己。
●僵硬型手足徐动:此类患者肌张力最强,但无痉挛体征,无阵挛和反射亢进。
3.共济失调型(Ataxia)
此类型约占4%,主要是小脑受损引起,表现为平衡失调,步态不稳,动作笨拙,手脚不协调,身体僵硬,像根棍子,不能走直线。
4.强直型(Rigidity)
此类型约占4%,临床中比较少见,是锥外体系损伤,一种固缩型脑瘫,多与痉挛型并存,最大特点是被动运动有抵抗,抵抗是双向的,抵抗在缓慢运动时最大,腱反射不亢进。
5.震颤型(Tremor)
震颤型脑瘫很少见,一般由锥外体系或小脑损伤引起。有两种类型:
一是静止性震颤,多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多见于上肢与手部,出现交替屈曲与伸展动作;
二是动作性震颤,这种震颤是随意性震颤,表现为随意动作时出现震颤,随意运动停止时震颤消失,手指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有的患儿有眼球震颤,有时伴有平衡功能障碍。

6.低张力型(Hypotonic)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所引起,主要表现为肌张力明显降低,四肢松软,不能站立行走,头颈不能抬起,运动障碍明显,关节活动幅度过大,但腱反射活跃,可出现病理反射,常伴有失语及智能低下。
7.混合型(Mixed
混合型脑瘫具有两种以上脑瘫类型的特点,常见的是痉挛型和手足徐动型并存,多表现为患者智力发育水平低下,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肢体障碍。
此外还有一些脑瘫无法分类,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有可能向其他类型转化。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