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的假的,在法院挖地道都能说得通?【枫丹主线】

2023-09-15 22:59 作者:層林尽染  | 我要投稿

本视频的AI总结:


一点写在前面的话。


从七月下旬到现在一个多月左右的时间里,我对关于跟主播有关节奏的一系列视频的视频评论区进行了AI观察和总结。最开始我的表态是:为了全面观察评论区情况,降低情绪化内容对人的影响,让大家能够从一个尽量客观的角度来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到节奏平息为止我会一直做这个AI评论区总结的系列专栏,而现在我觉得正是结束的时候了。


最近的几期观察里,我们可以发现,节奏类的评论开始逐渐减少。尽管依然存在一些零星的节奏言论,但总体来说评论区已经趋于稳定。


稳定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因为近几期主播的风格更加倾向于体验游戏内容,而不是分析游戏剧情逻辑,使得视频整体的观感得到了改善。又或者因为4.0新版本的开启,新内容增加,玩家们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体验及讨论版本新内容上,而已经过了热度的节奏,自然无人问津了。


这里稍微解释为什么我这么认为。关于前者,理所当然不必多说;而关于后者,在流量时代,当有新的热点占据头版时,不管之前的话题有多热多火,大家关于它讨论很快会消失,转而去围绕新的热点展开话题。我这里不针对特定群体,但是人的记忆是有时限的,人的情绪总量也是有极限的。分给新的多了,留给旧的自然就少了。举另一个我同样在观察的室温超导系列事件,也是如此,现在除一些零星争吵已基本无人问津了。


其原因是因为,人不能无限地释放正能量/负能量,人总会疲劳。


具体来说:一腔热血上头 -> 随时间冷却 -> 被同样的内容再次刺激上头 -> 随时间冷却。在如此多轮次循环的过程中,人会出现情绪疲劳,然后逐渐地不再能被相同内容刺激。也因此很多时候对热点事件冷处理很有效。


本次节奏就是一次典型的流量互联网时代热点事件,因此我们得以在初期就预测之后会经过的一系列阶段。包括【1.事件产生】-【2.话题扩散】-【3.引发关注】-【4.深入挖掘/大讨论】-【5.意见分化】-【6.逐渐冷却】-【7.回顾反思】等7个阶段。现在正处于【6.逐渐冷却】的阶段,之后会有【7.回顾反思】的阶段,本文算是这一阶段的内容。


有些人可能仍会对一些具体问题存在疑问,诸如“这么多极端黑为何仿佛一夜之间消失,并且极端粉也与之同时消失”,这是为什么?下面简单解释一下。


这其实是【5.意见分化】阶段同一群体的一体两面。即随着事件进一步发酵,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开始浮现,群体之间出现分歧,再由这些分歧导致的更多争议的阶段。这一阶段其实关于节奏本身的讨论已经降温了,但是在一部分人中,之前大讨论阶段由意见分歧产生的争端代替了热点事件本身成为讨论话题。简单来讲, 就是这部分人本身对节奏(热点事件)其实已经失去了兴趣,但是与其他人讨论时产生的矛盾让这部分人维持着对话题的关注度。但这种关注度是虚假的,只要有合适的新热点,这部分人的关注就会迅速转移。


关于意见分化阶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史官】,即对节奏进行记录并科普的群体。这类群体对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全貌是很有帮助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好。因为想要完全不带任何偏向的对事件进行纯客观记录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部分人会陷入自认为客观但实际上已经被某种情绪裹挟而不自知的状态,可以类比小说中自诩意志坚定但终被邪恶侵蚀的角色,这是非常危险的。


这种情况在旁人看来,就是所谓的“魔怔人”了。可能与很多人设想的不一样,魔怔人极少出自跟风群体,而多出自对事件进行长期观察的【史官】群体。这类人在观察过程中被某类情绪裹挟走火入魔,其表现为“为了黑而黑/为了粉而粉”。又因为立场先行导致无法弥合逻辑漏洞,只能选择性的获取想要的信息。然后在一轮轮信息交锋中变得越来越偏执,最后甚至陷入精神分裂的境地。这种情况用“魔怔”一词形容算是恰如其分。


为了避免走向魔怔,我们需要一个相对客观、相对综合,且不会被情绪裹挟的所谓【谕示裁定枢机】来辅助人类对节奏进行整体观察总结。这个事情在过去很难办到,但是如今随着大语言模型这类强力AI的出现,使得我们使用AI进行群体意见汇总式的社会调查初步成为了可能。由此也引出了本系列专栏的目的:“直观展示视频评论区整体风向。 爬取视频下方评论区及子评论,按照点赞数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提交给AI做观点文本分析,展示观点分布情况。”


其实在我看来,大部分玩家只是想要一个国产版的屠鸟哥,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屠鸟哥,目前是全世界最好的原神实况主播,开服玩家,原学家,特点是全身心投入带入游戏剧情进行游玩,有自己的想法和评论,总结说就是真正纯粹热爱这个游戏的人。没有数据焦虑,房管(粉丝头)管理到位,全方位辅助,没有乱七八糟的锐评和节奏。


之前走掉的人,可能大部分都是抱着“想有一个国产的优秀实况主播”的想法,这点从7/22节奏大高潮时期视频的评论区全是中肯建议,就能窥见一斑。我这里不想多提游戏外的事情,因为游戏就是给人带来虚拟世界的美好和治愈,让人能够沉浸于某个事物,从而“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但是现实又是不让人喜欢的,所以让一个人从虚拟中清醒,才是最糟糕的结果。


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观点:如果一个评论区到处都是玩梗的,那么即使互有攻击,言语辱骂,都不是大事;最怕的反而是大家都在讲道理,讲逻辑。


所以,我其实并不讨厌魔怔的“史官”,这些人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热爱,并不会影响到根本。但是,到了中肯建议时期结束之后,不思收拢人心,反而下场亲自带节奏,这才是最坏的举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时的评论区风向由给建议转变为推荐/询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实况主播(其他的榨菜),这是自己带节奏的直接后果,其后果是人心崩散。表面看似情商忽高忽低,但本质是过于急躁以及傲慢。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整体事件的观点了,不管怎样,大局面趋于稳定是已经可以断言的事实了。因此,本系列专栏也就到了该告一段落的时候了。


以上内容仅反映个人对整场节奏用AI进行客观观察时的一些感悟,特意略去了具体事件的细节,有兴趣的人也可以看一下我的AI评论区总结的系列专栏,从客观观察中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最后,群体的情绪是时好时坏的,记忆也是时有时无的,节奏总会平息,但并不代表今后不会有新的节奏。我这里并不想给人一种说教的感觉,但是我认为多经历、观察、思考、总结,这对自己绝对是没有坏处的。环境的维护需要依靠大家,也因此,我希望本专栏不会有重启的时候。



# 参考视频/专栏

 【收藏向】MurderofBirds屠鸟哥原神视频整理 08.31新(4.0主线切片 熟肉):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4794910/


下面是本视频的AI总结:


本视频评论区AI总结【截至2023.09.15 22:57】:


====概况====


根据评论区内容,我对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占比统计:


1. 认为在法院挖地道不合理,剧情存在漏洞 - 20%

2. 认为在歌剧院挖地道是合理的,可以理解 - 60%

3. 对细节电影没太在意,更看重整体剧情和情感 - 15%

4. 其他观点,如剧情猜测、讨论等 - 5%


总计100%


然后我对评论区的观众进行了聚类分析:


1. 纠结细节派 - 20%

2. 理解包容派 - 50%

3. 情感派 - 15%

4. 讨论派 - 10%

5. 其他 - 5%


总计100%


综上,评论区中理解包容派占较大比例,认为在歌剧院挖地道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纠结细节派认为有漏洞不合理的占第二大方向。另外还有一部分观众更看重整体情感,不太在意细节。通过聚类分析可以看出,理解包容派和纠结细节派加在一起占到70%,可以看出观众还是较为理性客观的分析剧情合理性。


====说明=====


我爬取了本视频下方评论区的所有可见评论,最后把样本提交给AI做观点归纳(根据总数看是否要进行抽样)。

如果要抽样:则定义点赞数排名前4%为高赞评论,接下来的26%为中赞评论,剩下的70%为低赞评论,每层随机抽样,加上评论的子评论,得到总体的共计676条评论的分层随机抽样的样本,此样本基本可以认为能充分反映评论区的情况。


====关于数据====


由于难以过审,放在网盘,有兴趣的人可以下载以自行研究查证。

数据仅供学习研究,请大家于下载后24小时以内删除。本数据分享的有效时间仅为7天。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18x6E_je3aGYelQBD5Rvw?pwd=6666

真的假的,在法院挖地道都能说得通?【枫丹主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