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诗词中的人间温情

2021-05-30 00:12 作者:楚云卿xn  | 我要投稿

1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 酿的美酒上浮着绿蚁,屋内小火炉已烧得通红。天色将晚似要下雪,你能否过来陪我饮一杯酒。

我们知道白乐天,乃中唐闲适诗的巨擘,诗中善于描写生活之美。

这首诗也不例外,既描写了冬日拥炉饮酒的古典生活之美,也流注着作者对友人的朴素温情。

这首小诗以平淡语、家常话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却颇有心机。

第一句言酒色之好,绿蚁乃酒渣,读之酒香扑鼻;第二句给出饮酒之场景,乃拥炉饮酒。因天气寒冷,直饮冷酒恐怕不宜,因此炉火不仅用取暖,还用来暖酒;第三句给出饮酒之天气,晚来欲雪,富于诗意,又引人联想。铺垫了这么多,第四句直抒胸臆,以亲切的语气邀询问朋友能否过来共饮佳酿。似询问,实是邀请,亦是循循善诱。

美酒、暖炉之铺垫,已将饮酒场景氛围烘托得温馨动人,而“晚来天欲雪”则是神转折,天要下雪,本会给人寒意,于此承接,却生化出暖意,盖因“天欲雪”乃前面温馨场景之客体,美酒暖炉乃主体背景。诗至此处,生活之美、之意趣都有了,然最后一句才是点睛之笔,一句平淡而亲切的问语,给全诗灌注了人间温情,使诗歌情境升华,诗境、情景得以浑然一体。同时又有留白意味,遗无尽余韵,引起读者对诗中饮酒之情景无限遐想。

我之所以费此篇幅讲解这首诗,盖因全诗不可句摘,诗中后二句,脱离了前面情景的烘托,则情感与意境的感染力会大大减弱。

而又因为后两句乃温情之所在,古诗词中描写生活之美的很多,但有此温情的少。

譬如杜牧的《独酌》:

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

何如钓船雨,篷底睡秋江。

这首在意象与白诗相近,也是雪日,也是拥炉饮酒,还是在秋江钓船上,写得很美,但为什么大家更喜欢白诗。就因为乐天诗中流淌的温情。

杜牧是一个人独饮,越是美好,俞显孤独,而这种孤独感,反过来又使诗歌的情境变得冷清,使风雪更添寒意。最重要的是,白居易所描写的情景,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是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之内的,大家都可以代入他诗中的场景。甚至我以前老家过年,就经常用炭炉煨酒。

而杜牧诗中之景,不可谓不美,秋江钓船、风雪拥炉,也是诗酒乐事。但这种体验比较个人式,离生活较远。且诗中的孤寂冷清,为人不喜。固然,这或许本就是杜诗想要表达的效果。





人们常说,古诗词欢乐之音少,而愁苦之音多, 此之温情,则更见可贵。


2

《诗经·唐风·绸缪》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前人评曰:方绸缪以束薪也,而仰见三星之在天,今夕不知其何夕也,而忽见良人在此。喜之甚而自庆之辞也。


3

《饮马长城窟行》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句诗比得过任何动人的情语,因为它深切生活,落于实处。有寄寓于语言之外更温暖的关怀,以真实朴素动人。

4

王昌龄·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此诗将情与物象融为一体,使之语语皆情。

白乐天诗中之温情平淡而素朴,此诗则更深挚浓郁。

5

王维· 《杂诗·其一》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你刚刚从故乡归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

你来时经过我窗前,寒梅已经开花没?

全诗信手拈来,语淡情真。

将那淡淡的思情与关怀,倾注于无限的温柔之中。

6

杜耒· 《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此诗前二句设置的情景与《问刘十九》非常相似。

只不过白诗是邀客饮酒,此诗则开篇直言客已至,作者以茶代酒,围炉炖汤招待客人,背景也是寒夜,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温情盎然。

白诗后二句,言“晚来欲雪”,是虚写,意在留白,给人想象。同时以充满亲切的口语设问作结,使得全诗洋溢着一种生活的小确幸,而又温情流注,给人欢欣。

而此诗后二句,以景作结,深得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写意之美。

从屋中人的视角看去,窗——月——梅,富于层次感,又相映成趣,如一幅清隽淡雅,幽美朦胧的诗意画卷。其中韵味,令人品味不尽。

7

王维· 《渭川田家》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写出了一种田家农人朴素的邻里之情。

8

周紫芝· 《鹧鸪天》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独属于古代恋人的典雅与文艺。

可惜全诗的基调是悲情的,这里是节选其中一句。全词为: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9

杜甫· 《赠八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首诗,虽然有着感慨人生飘蓬,聚少离多的忧愁,但内核是充满人情温暖的。


10.杜甫· 《水槛遣心·其一》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地虽无城中烟火鼎盛,但却有无限春光美景,细雨微风,鱼儿燕子,充满大自然的生机。


11.雍陶· 《送友人弃官归山居》

不爱人间紫与绯,却思松下著山衣。

春郊雨尽多新草,一路青青踏雨归。

作者送友人弃官归隐,所谓知己者,是能够从思想和精神追求上理解朋友的选择的。因此代之为言:弃官虽有隐衷,但脱离尘网何尝不是幸事,从今以后,四时美景,天地风物,皆可为伴。


12.苏轼·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坡仙填词,多运用情语和景语交织穿插的写法,使景生情,情生景,相摩相荡,相间相融。此诗便是。

此词系写给朝云,“小蛮”乃白乐天舞妓,其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后世之“樱桃小口”、“小蛮腰”即源于此。这里代指朝云。

天公已许归期。身上的春衫仍是当初小蛮一针一线织的,曾经淋湿了西湖的雨。

这里其实是运用了转喻,以极富感情的联想。将春衫的一针一线,联想为丝丝缕缕的西湖春雨。既说明了朝云的深情,也赋予了西湖之雨的有情有义。

坡仙此句实为神来之笔。


13.苏轼· 《如梦令·春思》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这首词回忆了雪堂生活,开头四句,是说作者在雪堂前亲手栽种了许多桃李一类的果树,绿荫丛中,掩映着数不尽的青果。而此时百舌唱道:“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明明是自己思念故园,却让百舌鸟的鸣声喊叫出来,便使文词愈加警切生动。这首词语言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深厚。


14.苏轼· 《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这首《蝶恋花》约作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正月。是时,东坡服丧期满,自四川而至江陵,陆行赴京师。途经三峡,看到神女峰时,触景而思念妻子王弗,作此词。坡仙词风多变,这首《蝶恋花》深得婉约词之神髓。其柔情缱绻,不下少游、三变。


15.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诗句中所勾绘的美妙情景和意境,是一种动静相结合的朦胧美。用“忽到”而不是“已到”,更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惊艳感。而将访友之情置于此美景之中,更见作者内心的愉悦静谧。


16.刘长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语言简练素淡,而意境寒寂清远,已臻诗家“寄至味于淡泊”的境界。

日暮苍山,天寒屋贫,风雪柴门,一切本是凄凉无生机之景,然有了犬吠,有了夜归人,便使画面活了过来,有了生气,有了暖意。


17.朱庆馀· 《山居》

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

白乐天以佳酿邀友,体现人间温情,而此诗则与鹿共饮山泉,分林果与山僧,充满自然的生机野趣。



18.王昌龄· 《送郭司仓》

映门淮水绿,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橼,春潮夜夜深。

深的哪里是春潮,而是夜复一夜的思念。


19.舒亶· 《虞美人》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樽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在大雪落满长安的时候,当浮一大白,以遣浮生之寂寥。

可是一个人对雪饮酒,终归是冷寂的。

不过没关系,我知道那江南的故人,定与我心有灵犀,为我折寄梅花。

“折梅相寄”用的是北魏陆凯折梅题诗以寄范晔之典,其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我也曾与友人有过相同的故事,亦有诗云“侬去江南早,春梅尚自开。感君知我意,折寄江南梅。”


古诗词中的人间温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